如果不是悟空的邀请,我还真不愿回答这个问题。15个字二处错误。。你叫我情以何堪?!看在悟空面上,咱们就红鲤鱼绿鲤鱼的捋捋。
第一,黄帝时期并非是奴隶制社会,那时只是原始社会未期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奴隶制社会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有国之称号,有监狱、军队,最重要的是要有强权的君主(皇帝)。而原始社会的首领和其下的四岳都是推选出来的,这也是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根本区别。
第二,黄帝不是皇帝,我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夏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禹的儿子启。
我国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他们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的首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秦王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三皇自公元前3000年至前21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
三皇历来对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还有一说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
五帝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炎帝,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他们仅是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
首先一点,我认为奴隶制社会在炎黄时代是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划分,我认为是不正确的。黄帝时代,是不存在皇帝一说的,通称为首领,比较合适。皇帝是秦始皇时代才开始的称呼,距炎黄时代至少有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