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汉高祖刘邦也算是一个。
出身农户,不好好耕地生产,天天领一堆人,有点江湖混混的感觉。曾经被秦朝任命为泗水亭长,因为私自释放囚徒,被通缉躲到了芒砀山中。恰逢乱世,后起义之后投奔项羽,一步步做大,最终建立西汉。
“布衣天子”,单只布衣出身而成就帝王伟业之人。就大一统王朝来讲,朱元璋是纯纯粹粹的布衣出身。刘邦虽然官位不高,但毕竟是吃皇粮的,好歹也是地方亭长。但如果将范围放的在广一点,刘邦也算是“布衣天子”,毕竟没有宗族背景、士族基业、豪族钱粮,只有一群整天厮混在一起的兄弟和一个下嫁自己的夫人。
大一统王朝,朱元璋算一个,刘邦勉强算一个。动荡时期还有一个“布衣皇帝”容易被人们遗忘,那就是汉昭烈皇帝刘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笔者第一个先来讲刘备。
“布衣天子”刘玄德
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真的把刘备当成了中山靖王之后。罗贯中为了给刘备正名,甚至编排出了一系列中山靖王之后的名称,最后把刘备给算上了。
在正史记载当中,刘备也的确做过皇叔,这是汉献帝在刘备寄居曹操帐下时,见刘备为忠义之士,刘备又称自己为宗室后代,刘协故而称之为“皇叔”,实际上呢?无籍可考。
其实,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下,刘协彻底被曹操架空,极度需要其他政治势力相助自己一臂之力,刘备恰好就是这样一种人。称其为“皇叔”,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笔者想,不仅仅是刘备,就算是有个姓刘的在彼时彼刻跳出来说自己是宗室后代,刘协也绝对会认同。
然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又何尝不是政治手段呢?
出身卑贱的他,既没有经商作贾的本钱,又没有殷实深厚的家业,只能委曲求全,去做一个游走四方,织席贩履之人。刘备,当之无愧的布衣出身。
后来的事情就很明了,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参加了平定黄巾军战役。后来被册封为地方小官。刘备眼看诸侯瓜分天下,自觉不好,正巧有碰到董卓入京。刘备有投奔公孙瓒,在那里挖到了宝贝将领赵云,后来投奔徐州陶谦,最后统领徐州,又被吕布所攻占,只能投靠曹操。后期又投奔荆州刘表,期间在隆中请出诸葛亮,最后盘踞荆州。在庞统的建议下攻占西川,而后平复汉中张鲁,登基称帝,是为汉昭烈帝。
刘备,当之无愧的“布衣天子”。
“布衣天子”朱国瑞
朱元璋,字国瑞。关于他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说法:
一说为自己所取,其取名以“诛元”为谐音,“璋”为质地坚硬、可做兵器的美玉。朱元璋也就代指“诛元璋”。
二说为此名称为外人所起(郭子兴的可能很大)。“元”为万象之初,也就是开始。“璋”为美玉,意为是块可以雕琢的好材料。
朱元璋是大一统王朝史上真正做到“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打”的皇帝。
从迫不得已出家为僧,后投靠郭子兴义军,再到后来统领郭子兴各部、攻占金陵、迎回小明王、受封吴王、鄱阳湖大战一举剿灭陈友谅、平定江南张士诚、收复南方各地区、建号称帝建立大明、派遣徐达为大元帅荡平北疆、定鼎天下。
朱元璋二十五岁投靠义军,四十岁称帝,洪武三十一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一生当过放牛娃,当过和尚,做过马夫,做过小卒,睡过破庙,喝过雨水,但最后成为了九五至尊。
“吾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我本是淮右的穷苦百姓,天下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朱元璋对时过境迁的感慨,也是对自己“万事回头,一声长叹”的总结。无论如何,天下“布衣天子”第一位,必定是朱元璋。
结束语:中国有2133年封建王朝史,共诞生了397为封建爱帝王。咋眼一看,你或许会觉得多,其实不多。在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战乱年代,只要有一席之地都称帝称王,在那种能年代,皇帝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如果就纯正的大一统王朝“布衣天子”,朱元璋占第一位,刘邦算是个“准布衣天子”。动荡年代刘备算一个。朱元璋与刘备是大一统王朝与分裂王朝中“布衣天子”的代表,稀罕物。
【文/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点赞关注,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