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家族是怎么奴役人民的?

朱元璋家族是怎么奴役人民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79 更新时间:2024/1/16 1:03:02

你好!我是怒江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朱元璋家族对人民的奴役是历代王朝中最严重、最可怕的,这是由朱姓大明王朝的宗亲制度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待遇丰厚2、人炸3、贪得无厌4、为非作歹【待遇丰厚】

皇室成员即便出了五服也被皇族承认。并享受相应的待遇。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为亲王,并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连公侯大臣见了朱明皇族子孙都要“伏而拜谒”。

更要命的是:明朝爵位全部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余子全部为郡王

当时,朱元璋却规定皇族一旦封为亲王,其年俸禄至少在万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级官员的十几倍以上,而这还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赏赐。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最优越的生活,朱元璋还规定皇族子孙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全部由国家承担:10岁起还可以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后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人炸】

既然生的越多好处越多,那么朱元璋的子孙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加紧造人。

按照明史记载,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分别封赏自己传有后代的儿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孙,在明朝建国初期,“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仅仅明朝皇家档案玉牒上收录的皇族子孙,就达到了19611人。

到了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这个数字快速扩大到了8万多人,这还仅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级皇族人数,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层皇族,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明朝276年间,朱元璋的23个儿子衍生下百万子孙,是当时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

举例说明: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在这一年生下了第94个孩子,与此同时,庆成王朱钟镒的孙子辈人数也已达到163人,曾孙辈更是达到了510人。

也就是说,仅仅这一年,光庆成王朱钟镒一个人所传下的嫡系子孙,就已经达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当年整个庆成王府中,仅仅皇族成员就达到了1000多人。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间由周王传下的子孙,到了万历年间(1573-1620),更是膨胀到了5000多人。

【贪得无厌】

明朝皇族不仅拥有超高的俸禄,而且往往还占据着海量土地。到了明朝中叶以后,在全国人均土地面积不断下降、贫者几无立锥之地的同时,全国土地也越发向皇族手中集中,以景王、潞王为例,他们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另外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

在湖南,吉王占有的土地更是高达七八十万亩,其中湖南长沙、善化两县40%的田地都是吉王所有。

而在河南,全省一半的土地都是各个王府所有。以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为例,朱常洵结婚时,万历皇帝赏赐婚费达30万两;朱常洵前往洛阳就藩,万历皇帝又为他花了28万两白银营建府邸;另外,万历皇帝为了这个宝贝心肝儿子,一次赏赐土地就达4万顷,由于官员力陈太过奢侈,最后才减为2万顷,由于当时河南土地已经被瓜分殆尽,为此还从山东、湖广等地分田,才勉强凑够了这2万顷王田给了福王朱常洵。

【为非作歹】

到了明朝中后期,尽管竭尽天下财力,都已无力供养朱元璋的皇族子孙,但他们,仍不知足。

仍然以万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为例,朱常洵不仅就藩洛阳了要了2万顷封地,而且还向万历皇帝乞求赏赐“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又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不仅如此,福王朱常洵还与民争利、垄断了河南多地的盐业买卖,禁止别人售盐。

但即使如此,朱元璋的子孙还是不满意,他们甚至公然成为各地黑恶势力的代表。

作为驻扎各地的藩王,当时,代王府的辅国将军,仅仅因为当地县令秉公执法处罚他的仆人,就对当地县令大打出手;在山西,河东王更是经常殴打地方官员。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福建宁化王府的管家,公然殴打当地的封疆大吏、从二品的左布政使刘望之。

由于作为皇族成员享有司法特权、有罪时“罚而不刑”,因此朱元璋的子孙也在各地为非作歹:嘉靖五年(1526年),山西汾阳庆成王府的辅国将军,甚至与盗匪公然勾结;另外山西襄垣王府的辅国中尉、浙江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甚至“私出禁城为盗”,公然杀人抢劫。

在湖南武冈,岷王朱企礼则“前后夺民妻女无算”;在河南禹州,徽王朱载伦甚至“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

至此,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元璋的皇族子孙,许多已沦落成为地方恶势力的代表,成为明朝各地的巨患大害。

正是因为以上这四个原因,到了明朝中后期,尽管竭尽天下财力,都已无力供养朱元璋的皇族子孙。明朝境内民众甚至已经到了“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的地步。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无法承受的沉重负担,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除了造反没有选择,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于是风起云涌,大明的灭亡进入倒计时......

朱元璋从未奴役过百姓。

1.百姓都是自愿割掉生殖器进宫当太监的。

2.百姓都在欢呼朱元璋推翻了奴役他们的蒙元。

3.朱元璋发明无数酷刑只是为了震慑贪官,从来不用在百姓身上。

4.朱元璋很重视科举制,让你们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5.百姓沐浴在朱元璋的天恩下,生活很幸福。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帝王谥号是仁好还是孝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庙号中,“仁”比“孝”要高一个档次。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聊聊古代帝王的庙号。先纠正一下,那些“仁宗”、“孝宗”之类的是庙号,而不是谥号。咱们来举几个例子。汉武帝本名:刘彻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汉宣帝时给上的)在汉朝时候,谥号是很注重的,我们现在称汉武帝,后世一般是称谥。到了唐朝以后,皇帝死了以后,

  • 古代奴婢社会地位低下,处境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建社会,妇女本来就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而身为伺候人的奴婢,其悲惨处境可想而知,尤其是婢女更为悲惨。历史上,很多婢女被视为玩物和工具,而备受其主子肆意欺凌和悔辱。她们的处境究竟如何呢?在唐代,许多家婢成为王侯与士大夫消遣取乐的玩物。据《天宝遗事》记载,岐王在年轻时,贪恋女色,轻薄婢女。每到寒冬来

  •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原文是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有书君觉得如果只是心里对异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动上并未超越法理与道德的界线,就不能算淫,必然社会上就没有好人了。对于孝顺

  • 古代大部分的皇帝为何让太监伺候自己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权统治者都有太监的身影纯在。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所设立的太监体制不一样。中国古代皇宫中,太监这个体制不管朝代如何变迁,它们一直存在着,这就是太监这个体制的特殊性。在明清两代,太监的数量高峰时多达万余人。而明清两朝的太监制度大致属同出一辙、略有更迭而已。所以我们就从年代是比较贴近我

  • 古人为什么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礼制度以三年为限,至今有的地区农村仍然保持着这一习俗,如家中有了丧事,三年内不贴喜联、不举办喜庆活动等;三年之内,对去世的老人,每年到祭日都要去祭奠,三年后才真正除孝,一切恢复正常。这一礼制是好是坏,历史上多有争议,也多有修改,但时至今日,仍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世代延续

  • 古代君王“立子杀母”,是从何时开始的?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立子杀母”,就是儿子如果被立为太子,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目的当然也很明显,防止“主少母壮”,窃国专权。(巫蛊之祸)这个事情,首先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晚年猜疑心很重,对谁都不信任。“巫蛊之祸”的时候,太子刘据被逼自杀,算是历史上一大冤案了。刘据死后,汉武帝还是要寻找继承人的啊,于是他想到

  • 四大名著里面哪本书讲的是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四本书都有无形的孝在,比如水浒传里面李逵为代表,这是一个大孝子背母亲上山享福时不幸母亲被老虎吃了,痛杀老虎。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次次救师父唐僧,次次争着去化缘解决师父饥饿问题这就是孝顺,纵然有七十二变也没有戏弄师父,这就是孝顺。三国演义里孙权嫁妹,孙母做主将孙尚香嫁刘备,虽然不愿意也不敢违抗母命,也不敢

  • 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吕后把控朝政很稳定,也很强势,但是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分封诸吕,这动摇了刘邦建国初年白马之盟规定的“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引起了很多刘氏宗族及功臣的不满。吕后死后,发生了周勃诛吕的事件,吕氏覆灭。在消灭诛吕的过程中,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继任齐王的刘襄及其弟时在长安的朱虚侯

  • 历史上古罗马人利用奴隶做些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罗马,人的出身真的很重要,绝对是出生家庭决定命运,如果是生在贵族家庭,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衣食无忧,如果是生在奴隶家庭,一辈子不停的工作翻身的可能几乎为零,而且要世世代代为奴隶。那时候奴隶基本都是奴隶主通过奴隶市场廉价买来的,或者通过打胜仗俘虏而来的,一经买来或俘虏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

  • 为什么喜欢称呼隋朝以前的皇帝都是xx帝,而从唐以后,都是习惯称xx祖xx宗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这实际上是皇帝庙号、谥号和年号的问题。像宋太祖、唐中宗、明成祖等属于庙号;汉武帝、隋炀帝等属于谥号;康熙、乾隆、正德等属于年号。那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称谓不用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庙号、谥号、年号庙号:庙号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家族祭祀,起源于商朝,但周朝、秦朝被废止,一直到汉朝才逐渐被恢复。汉朝时庙号的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