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是出版社的编辑,喜欢中华文化,欢迎来liao!
平常我们所说的“关中”,基本上指的是陕西省的渭河平原地带。我来简单说说。
“关中”都包括哪些地方?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陕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和临汾两市,总共秦晋两省六个地市,这也是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由于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宝鸡流入陕西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经地方都是冲积平原,所以在陕西省域来说,称为“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站在我国疆域范围来说,称为“关中盆地”。
关中平原地处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和秦岭山脉之间,这一片地域十分辽阔,因此还被称为“天府之国”,有条友会说,这不是说成都的吗?其实,这词最早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形容关中的。
不是陕西被称为“关中”,而是陕西包括“关中”。如上边所说,关中包括了陕西省的四个地市,关中盆地还把陕西省分为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狭义地来说,陕西的关中包括了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而为什么叫作“关中”,这是因为渭河平原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四个易守难攻的很著名的古代关隘。
关隘?是的,就是古代打仗时守备的关隘,分别是东函谷关(后亦称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也被称为“秦之四关”。由此,在这四个关之中的范围就被称为了“关中”,或者“秦中”,也被大家称为“八百里秦川”。
这四个关隘,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可谓战功赫赫,所以,就引来了“关中”之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东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西大散关之间的部分,被称为“关中”,这种说法不太被认可,四关之说比较受大家欢迎。
综上,关中广义是指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城市,狭义是指陕西省的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所以,从狭义来讲,陕西不是被称为“关中”,而是关中被陕西包含了。
关中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关中属于“地堑式平原”。
什么是“地堑式平原”?就是地貌学上划分的一种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一种槽形断块构造。
由于关中平原特殊的地质环境,秦岭与魏北山地是缓慢抬升,而关中平原则在下降,这就形成一种四周高而中间低的断限式平原。
关中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杨贵妃“温泉水暖洗凝脂”的临潼华清池,就是位于断层线上。
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关中,也就是常说的关中平原,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东都最宽可达100公里,窄处仅20公里。古代称关中平原为“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
关中之得名确实因“关”而来。“地堑式平原”四周高,中间低,难免就会形成平原周边的众多关隘。
关中的得名,便源于这些关隘。
1、函谷关。旧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新关位于河南省新安县。“秦孝公据函之固”说的就是这个关中平原的东大门。
2、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
3、蒲津关。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镇。
4、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司马迁言:“南阳西通武关、郧关。”武关是关中平原到南阳盆地的一个要关。
6、萧关。汉代设于宁夏固原县,北宋改置同心县。
7、金锁关。位于陕西铜川市。
8、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市。“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指这个关中平原的西大门。
这些关隘,使得关中平原成为“金城千里”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奠定了关中平原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更多历史地理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