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帝王陵排序:
1,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万世敬仰的轩辕黄帝,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001号的天下第一陵黄帝陵。
2,千古一帝开创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影响万世的秦始皇陵。
3,占地二百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陵墓区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4,世界唯一的皇帝皇后合葬墓,风水天下第一的李治武则天乾陵。
5,号称中国金字塔,大汉强国的汉武大帝刘彻的西汉最雄伟的茂陵。
6,清代中国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东陵。
7,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
8,坐落于丰山的唐睿宗李旦桥陵。
9,明十三陵之定陵。
10,西夏王陵。
陕西自古埋皇上,周、秦、西汉、隋、唐所有的皇上都埋在陕西,加之每个朝代的重臣,可以说你能叫上来的这些朝代的“政界名人”全部在,什么李靖,秦琼,敬德,魏征,诸葛亮,上官婉儿,司马相如,霍去病,魏青,霍光,窦婴,公孙贺,萧何,房玄龄,杜如晦,董仲舒,周亚夫,冯奉世,赵飞燕,杨玉环……太多太多了,从整个陵墓规模大小来定,绝对是李世民的昭陵是规模最大的,昭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陪葬墓达200多座,昭陵所在的九山的山头上基本都是陪葬墓,下边平原上的烟霞镇上还有很多陪葬墓,比如敬德墓,秦琼墓。另外,从已大致了解的情况定,也就是从埋葬的丰富程度和完成度上来说,肯定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陵乾陵。另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陵,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可惜汉末时被起义军所盗,这个陵不盗应该不会比乾陵的遗存差!至于秦始皇的,由于秦代国力和处于鼎盛时期的汉武帝时期和唐朝鼎盛期的武则天时期无法相比,所以,应该排在这几座陵之后。
陕西省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答:在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立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此碑与唐朝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关。
关于此无字碑的来历,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夸功说”,表示武则天自己功绩巨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是“罪孽说”,武则天治理国家时过于杀戮,故感到自己罪孽重大,还是不写碑文较好;三是“功过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其实,此三种说法如果仔细想想,也似乎经不起推敲,因为以武则天当时威赫的皇权,为自己树碑立传是完全轻而易举的事情,更别提“罪孽说”和“功过说”了。但是,事实上,她给自己树立的纪念碑就是一块无字碑,为什么呢?
首先,无字碑的树立是武则天的感情原因造成的。武则天对唐高宗李治其实是充满感情的。因为,李治自从认识她之后,情深义重,为出家为尼的她能够从感业寺回到自己身边,他甘愿向皇后低头,甚至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坚持谋划,终于得偿所愿,而武则天为回报李治的感情,也全身心都放在他身上,并为他生儿育女,给他幸福安定的家。李治死后,武则天在辅佐儿子唐中宗李显登基时,发现李显软弱昏庸,为保护唐高宗珍爱的大唐江山不受伤害,她毅然废除中宗李显皇位,直接凭自己杰出的才能临朝称制,治理江山。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她也并没有把李唐江山传位给武家人,而最终仍然把治理得很好的江山还给了李家。武则天还亲自为李治的陵墓指导选址、设计和营建,并在乾陵的司马道西侧,树立“述圣碑”,亲笔在上面为自己丈夫李治撰写5000余字的碑文,进行“歌功颂德”。武则天死后,遗诏省去帝号,自称“则天大圣皇后”,并在乾陵司马道的东侧,只为自己树立了一块无字碑,以衬托丈夫李治的丰功伟绩,在当时男尊女卑社会现实下,武则天似乎又回复到一个正常女人的心态。尽管武则天为牢牢掌控权势而工于心计和心狠手辣,甚至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以保护江山社稷的安全而不惜重用酷吏杀戮大臣,但从武则天这些种种举动来看,其实她付出的就是对李治及其李唐江山的浓浓爱意和真挚感情。
其次,无字碑的树立是武则天佛性皈依促成的。武则天尼姑出身,自然对佛教心存虔诚。李治在位时,她曾劝其封禅泰山。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自己两万贯脂粉钱,命人根据自己形象在洛阳雕刻卢舍那大佛。武则天执政统治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为主。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令僧人讲解,把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武则天还亲自为《金刚经》写序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眼中无是非,万事皆空,佛皇正如释迦牟尼佛,生前根本不会留下任何文字。武则天乃佛皇,自然留下无字碑。此无字碑来历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1982年,一位河南的老农民在嵩山山顶发现了武则天的除罪金简,上面刻有“乞三官九府除武罪名”,证实这是武则天在晚年外出时为了自己杀戮之罪而自赎,这一切说明武则天之所以留下无字碑,是因为她在晚年时忏悔自己杀戮的罪责皈依佛门而为的。
第三,无字碑的树立是武则天皇位继承者李显有意弄成的。神龙元年(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的“神龙政变”中,武则天在重病中禅位为太子李显。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李显顺利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皇位,重新复位,按常规情理,应该为死后的母亲歌功颂德,但由于对武则天当年废除自己皇位依然心存怨念,所以在大臣们商量如何给死后的武则天刻写碑文时,李显根据武则天的遗愿,顺其自然地命令不准刻写,一个字也不刻写,只是命工匠在碑首雕刻了八条缠绕在一起的螭龙,碑的两侧分别各刻一幅升龙图,而在石座上线刻狮马相斗图,从而使该碑有图无字,这样李显既表示了对母亲孝心,又借此对母亲发泄了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