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里的大梁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可参考的相同点是当时的皇帝姓氏也为萧,定古都为金陵。同时,也有一个说法是,这个故事背景是虚构的,但是又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糅合其中,采用了或虚或实的写作手法,为大家展现了这部剧作。
《琅琊榜》为一部历史古装剧,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进行改编而成的。它描述了一个以平反当年赤焰军冤案,匡扶明君,以正朝纲为主线的故事。其中,被人传为“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的江左盟首领梅长苏,以弱不禁风的身躯,过人的才智,主控全局,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数十年前,赤焰军闻名天下,战无不胜,使边境来犯之人闻风丧胆,同时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与尊崇。可是,功高震主,终是引来皇帝与朝中奸佞不满。在一次抗击敌军时,被奸佞陷害,七万将士含冤而死,少主林殊在众将的拼死保护下获得一线生机。至此,人间再无林殊,而是多了一位才冠天下的江左梅郎。
各大势力为了争夺天下,都想得到这位麒麟才子的帮助。正是利用这个心理,他四两拨千斤,只手翻惊涛,搅动着帝都风云。最终使七万将士沉冤得雪,并且帮助靖王登上王位,辅佐明君,稳定天下。最后,在国家危难,朝廷用人之际,梅长苏拖着病躯毅然决然的披盔戴甲,平定战乱,这也是他这一生最后的一场战役。
公认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梁朝,皇族的姓也姓萧,但是还是有虚构的成分,周边国家的国名对不上,南北朝时期没听说过什么滑族,大渝,南楚啥的,而且,南北朝时期还没有黑火药的记录,私炮房的案件应该不会发生。
历史上大梁是现在哪里?
大梁,是指战国时魏(梁)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大梁皇帝魏惠王(前369年前319年在位)由安邑迁都到大梁(现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
魏国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两败于孙膑为军师的齐国军队。
公元前340年,魏惠王三十一年,经过商鞅变法从而逐渐强盛起来的秦国夺取了河西地区(位于现在陕西东部与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完全暴露。
魏惠王把都城从今山西南部的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东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
历史上有姓梁的皇上吗?
在中国历史上,梁姓有一人称帝。隋朝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人梁师都,原任鹰扬郎将,617年起兵反隋,自称皇帝,国号梁,年号永隆,历时11年。
扩展资料
永隆(617年三月628年四月)是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领袖,梁政权梁师都的年号,历时11年余。
梁师都是夏州朔方(今陕西横山县西、靖边县东北)人,世为该郡豪族。仕隋为鹰扬府郎将。大业末年,梁师都被免官归乡,于是交结党徒起为盗贼。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初一日,梁师都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造反,自称大丞相,并与突厥连兵。隋将张世隆交战,将他击败。
三月,梁师都派兵攻占雕阴、弘化、延安等郡,于是即皇帝位,国号为梁,祭祀上天于城南,掘地埋玉时得印,以为符瑞,建立纪元年号为永隆。突厥始毕可汗送以狼头大旗,并赠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的称号。梁师都便引导突厥兵马占据河南之地,攻拔盐川郡。
你好
梁师都
世为豪右,初仕隋朝,拜鹰扬府郎将。617年(大业十三年),杀死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联兵突厥共同反叛隋朝,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县)、延安(今陕西延安市)等郡,擅位称帝,国号大梁,年号永隆。勾结突厥始毕可汗,受封“大度毗伽可汗”,不断怂恿突厥南侵中原。大唐统一全国后,势力孤弱,内部矛盾加剧。贞观初年,突厥势力日趋衰微,朝廷迁使告谕,誓死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