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时间不是耍流氓?晋之前,江南还没开发。明之前岭南没开发。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
根据我对你所提出问题的理解,我暂且把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和康熙这五个皇帝放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让他们互相拼杀,攻伐。看看谁能够最终夺取天下,统一中国。
汉高祖刘邦,为人豪爽,做事雷厉风行。并且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内外兼修,他使用人才,不拘一格,不管是敌人,还是穷人和坏人,只要才华横溢,就会想方设法为他所用。他的领导能力和带兵打仗的能力更是炉火纯青,并且他能够放下身段采纳能臣良将的谏言。
宋太祖赵匡胤,本来就是武将出生,其领兵打仗的能力和李世民不相上下。他从小爱行侠仗义,为人粗狂豪爽。为人亲切随和,深得人心。
朱元璋的性格坚毅,果敢。内心强大,在民间摸爬滚打多年,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当了皇帝后,处处为百姓着想,深得民心。
康熙更是千古一帝,身上集中了满人,蒙古人,汉人的基因,也继承了三个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文化传统。康熙对待臣下更加宽容,能够礼贤下士,雍容大度,将汉人文化全部继承,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一生历史功绩卓著。其领军打仗能力也很了得。
把这五位皇帝放在一起,让他们决一雌雄,我认为最终能统一天下的是李世民。根据木桶原理,他们的天赋是长木板,几乎一样,但是他们的的短板(即性格缺点),李世民没有明显的劣势。朱元璋,性格残忍好猜忌。康熙的性格又太大度,所以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肆无忌惮,最后不得不削藩。
赵匡胤,武将出身,本身就是黄袍加身,得天下得的太容易,不废吹灰之力,因此他非常忌惮其他武将,所以杯酒释兵权。他和另外几位打仗只能靠自己才放心。而且采用了以文治国的政策。他光靠自己和文臣肯定是无法夺得天下的,所以他最先出局。
刘邦的手下,虽然才华横溢,带兵打仗的能力各个了得,但是关键时刻,他还是会对手下痛下杀手。他是个权谋家,但是带兵打仗的能力不行,一个韩信就替他分担了一半的军事压力。最后还把韩信给杀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取得天下,对待建国有功的能臣良将的态度上,李世民是做的最好的,几乎没有为难过谁。朱元璋把功臣杀得几乎一个不剩。刘邦把异姓王也一一消灭。
康熙帝,因为继位之前,其祖先已经把清朝基业打好了基础,他属于创三代,治理国家只要顺水推舟即可,对待下属又太宽容,和朱元璋是两个极端所以容易生乱。
李世民虽然搞了个玄武门政变,但是这其实是属于内部解决他们李家的家事,没有波及外人,其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性格,为他夺取天下加分不少。
总结一下,就是李世民的长板和大家一样,都是厉害角色,但是短板比其他几位要优秀一点,所以我认为他能最终胜出,取得天下。
历史上的傀儡开国皇帝有哪些?
严格的说,以傀儡身份当上开国皇帝的,除去伪政权,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位。另外两位是并世而立的,就是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丞相高欢拥立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和大将宇文泰拥立的西魏文帝元宝炬。然而,东魏和西魏,只不过是北魏的一分为二,仍就打着魏国的旗号,东、西之说,也是人们为了加以区分的习惯叫法。元宝炬和元善见也都是北魏的皇族后裔,是拓跋氏的血脉传承。从这点上讲,东、西魏仍是北魏王朝序列的一种延续,所以,元宝炬和元善见并不能算作开国皇帝。而北凉的建立,却是从无到有打下来的江山,是一个独立的割据政权。建康公段业,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傀儡身份建国的开国皇帝。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有一定的才能,因为他不仅是整个国家的缔造者,还是国家制度的设计者,像历史上有名的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都是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不是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有像李渊、刘邦那样的才能,我国历史上这几位开国之君就非常悲催,他们刚刚立国就成为了权臣手中的傀儡。
我国历史上的傀儡开国皇帝共有五位,他们分别是晋元帝司马睿、北燕天王高云、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文帝元宝炬和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晋元帝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傀儡开国皇帝,其在位时,东晋实权完全掌握在了王氏士族手里。后来,元帝为了提高自己的声威,便提拔戴渊、刁协等人与王氏兄弟对抗,可惜,此举却引起了王敦的不满。公元322年,王敦在荆州发动叛乱,同年,东晋都城建康为叛军攻破,元帝被王敦控制,不久便忧愤而死。
北燕天王高云
北燕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其控制范围在今天的辽宁省。
公元407年,后燕大将冯跋发动兵变,他弑杀了后燕最后一任君主慕容熙,并立高云为帝,于是,高云便成为了北燕第一位皇帝。
高云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位傀儡开国皇帝,其在位时,北燕的军政大权完全控制在了冯跋的手里。冯跋跋扈,高云为了铲除冯跋,便提拔离班、桃仁为自己的谋主,可惜,由于离、桃二人贪生怕死,高云遂惨遭他们杀害,高云死后,冯跋趁机登基为帝。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是东魏唯一的皇帝,他既是东魏的开国皇帝,也是东魏的亡国之君。
元善见本是北魏清河王元之子,北魏灭亡后,北魏权臣高欢扶持元善见为帝。元善见在位十六年,其虽有一定的治国才能,却受到高欢、高澄父子的控制。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身亡,高欢次子高洋遂掌握了大权,他在亲信的支持下,废元善见为中山王,东魏从此便为北齐所替代。
西魏文帝元宝炬
和东魏王朝相对应的,则为西魏王朝。西魏是北魏分裂后割据于关中的一个政权,其由宇文氏控制。
西魏文帝元宝炬是北魏京兆王元愉之子。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迎立元宝炬为帝,元宝炬即为西魏文帝。
元宝炬名为西魏之主,但西魏实权却牢牢控制在宇文泰的手里。文帝在位时,宇文泰把持朝政,其在西魏实行军政改革,并促进了西魏经济的发展。西魏文帝于535年继位,后于公元551年驾崩。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宇文觉是在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扶持下登基为帝的。
宇文护是宇文泰之侄,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把持西魏军政,为了逼迫西魏最后一任君主元廓退位,宇文护遂扶立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为帝。
宇文觉在位时,宇文护位列大冢宰之位,其擅权独揽,不把宇文觉放在眼里。为了诛杀宇文护,宇文觉遂联络大臣赵贵等人诛杀宇文护,不过,由于事情败露,宇文觉便不幸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