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一皇帝吗?为什么?

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一皇帝吗?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41 更新时间:2024/1/7 17:48:04

清王朝的帝王,要给他们排个先后次序,得看拿什么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执政时间?财政收入?或是其他……

没有评比的标准,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动作。

站在我的立场,在没有具体的评比标准的情况下,如果非要论资排辈,我投雍正皇帝一票,理由来源于下面这组引用的数据,供网友们参考:

康熙驾崩时,国库银子800余万两;

雍正驾崩时,国库银子6000余万两;

乾隆四十二年,为8182万两;

乾隆驾崩时,国库1900余万两,不到20年,乾隆花掉了6000余万两白银;

嘉庆驾崩时,3300余万两银子;

道光驾崩时,800余万两;

咸丰驾崩时,只有170余万两;

同治、光绪,国库基本上是空的,而且还要向民间、国外的洋行借钱,欠了一屁股债。

短短13年的时间,雍正改革弊政,刷新吏治,为后世所传诵的“康乾盛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就凭这一点,雍正当之无愧的满清NO1。

这个第一,首选你看在哪方面,论打仗,论岁数,雍正都不是,但是论对清朝功绩和对清朝的治理,雍正算是第一,因为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

清朝十三位皇帝顺序?

1、努尔哈赤(天命)

2、皇太极(天聪)

3、福临(顺治)

4、玄烨(康熙)

5、胤(雍正)

6、弘历(乾隆)

7、永琰,后改琰(嘉庆)

8、绵宁,后改宁(道光)

9、奕(咸丰)

10、载淳(同治)

11、载(光绪)

12、溥仪(宣统)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精通排兵布阵,谋略兵法。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康熙皇帝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政治上果决坚定,才能突出。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乾隆在后期逐渐奢靡败坏,后世颇有争议。

怎么只有十二位?

明清两代皇帝是怎样排序的?

一、明代皇帝顺序、年号、在位时间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在位31年;

2、惠帝朱允(1377-1402),年号“建文”,在位5年;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在位23年;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在位1年;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在位11年;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在位23年;

7、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在位9年;

8、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在位24年;

9、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在位19年;

10、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在位17年;

11、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在位46年;

12、穆宗朱载(1537-1572),年号“隆庆”,在位7年;

13、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在位48年;

14、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在位1月;

15、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在位8年;

16、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在位17年。

二、清代皇帝顺序、年号、在位时间

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号“天聪”,在位17年;

3、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年号“顺治”,在位18年;

4、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号“康熙”,在位61年;

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1678-1735),年号“雍正”,在位13年;

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号“乾隆”,在位60年;

7、清仁宗爱新觉罗琰(1760-1820),年号“嘉庆”,在位25年;

8、清宣宗爱新觉罗宁(1782-1850),年号“道光”,在位30年;

9、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宁(1831-1861),年号“咸丰”,在位11年;

10、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号“同治”,在位13年;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1871-1908),年号“光绪”,在位34年;

12、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号“宣统”,在位4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历代皇帝的先后顺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武周则天大圣皇帝武中宗(复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代宗睿文

  • 为什么东汉的小皇帝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小皇帝多,直接的原因特别简单----皇帝寿命太短,死的时候,继承人年龄小,小皇帝自然多了。东汉皇帝里刘秀是活的最长的,也只活了64岁东汉皇帝的年龄是让人很困惑的事情,除了人为的原因,不能不说光武帝刘秀的家族基因有些问题。整个东汉12位皇帝,除了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了64岁,即位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但是

  • 吕氏年龄中任座是怎样劝谏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8尺多,体形面貌美丽。有1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2天,有

  • 隋朝开国皇帝及帝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隋朝的都城刚开始在大兴城,随后迁都洛阳。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7月21日,是弘农郡华阴人。汉朝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也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的皇帝静帝禅让帝位给杨坚,北周灭亡。随后杨坚定国号为隋,把都城定在大兴城。到了589年杨坚南下灭掉了陈朝,统一了全

  • 晏子谏齐景公中,晏子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劝谏景公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

  • 道光皇帝吃不起鸡蛋,龙袍打补丁,为何日子过得如此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熟悉清史的人提起道光皇帝的为人首先就会评价其为节俭乃至吝啬,甚至说他是抠门至极的皇帝。这其实除了有他性格方面的内在原因之外,还与其所处时代有很大关系。说白了就是道光皇帝没钱了。道光皇帝登基时,清王朝已经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道光皇帝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道光所处在的时代是整个清朝的中衰时期,历史上将

  • 古代大臣劝说皇上的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是先秦那时代比较牛些,什么溟煮都赶不上,比如孟子说几句难听话,梁惠王没话接了就顾左右而言他了。后来比较操蛋,大臣们敢说的无非也是心机使绝,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各种招还有没用过的么“朝服进谏”,是历史上有名的劝服事例,说的是唐太宗和一代贤后长孙皇后之间的一件事。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对妻子说:

  • 历史上有哪些王爷造反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最典型的王爷造反成功,当属永乐大帝朱棣,其次秦王李世民,不过估计少有人注意到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其他如曹丕、司马炎、刘裕、高洋等人虽然名义上是“王爷”,但实际上跟君主差不多。朱棣:最符合标准的造反成功的王爷朱元璋为了确保明朝长治久安,曾两次大封宗室,分驻全国各地来护卫皇室。其中尤以

  • 中国古代哪一位皇帝最会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是明武宗朱厚照。我们不妨一一列举朱同学的小故事,来看一下他是否是皇帝里面最会玩的:1、朱同学不能生育,所以没有子嗣,虽然和许多人做过许多快乐的事,但他还是没有儿子。但他并不捉急,女人他有很多,所以儿子也会有的。于是他认了一百多个干儿子,比谁的儿子都多。你不服不行。2、朱同学并不励志做一个好皇帝,他比

  •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帝王记忆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依次分别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帝皇太极-天聪;世祖皇帝福临-顺治;圣祖皇帝玄烨-康熙;世宗皇帝胤-雍正;高宗皇帝弘历-乾隆;仁宗皇帝琰年-嘉庆;宣宗皇帝宁-道光;文宗皇帝奕-咸丰;穆宗皇帝载淳-同治;德宗皇帝载-光绪;溥仪-宣统。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