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位最长的皇帝前十排名都有谁?

在位最长的皇帝前十排名都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4/1/24 21:37:59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首称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8帝(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南明、北元加上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父子、袁世凯共408位,若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121位君主,商朝、夏朝60位帝王也算进去,中国皇帝应该有589位。按照比较公认的正史明确记载的排行榜如下:

第十名.朱厚明世宗朱厚,在位45年(1521-1566),年号嘉靖。这哥们的长寿(跟明朝皇帝平均寿命比)和那点不上朝的懒毛病,都遗传给他孙子了。

明世宗朱厚(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从此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年号“嘉靖”,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武宗无子嗣,所以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辈。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子嗣,四弟兴王朱虽已死,但有二子,兴王长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为嗣,即明世宗。

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醮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卒于乾清宫,年60岁。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第九名.萧衍南朝粱武帝萧衍,在位47年(502-549)。这位皇帝活得寿命长86岁。不过,说长也不长,因为他是排行榜前列的皇帝里,死的最不正常的,如果不是活活饿死,他估计能比弘历活得时间还长些。不过,就算活到90岁,也没办法排名前五,因为他是排行榜前列的皇帝里,唯一的建国者,不是帝王的后代,没有10几岁继位的机会。

梁朝的萧衍皇帝堪称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仅倾巨资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常请大批和尚到宫中讲解佛法,一住就是几个月,期间连朝事也不再过问,甚至亲自出家做和尚,潜心研究佛法,成为历代皇帝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第八名.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1572-1620),年号万历。他在位这么长时间,却有30年左右的时间不上朝。他在位时间长,主要是因为他爸爸死的太快了。10岁就继位。58岁死,也不算高寿。可悲的是,他的尸骨在文化大革命之中被挖掘出来,随着烈火灰飞烟灭。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万历十年六月,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亲政,初期勤于政务,曾着布衣率群臣步行至天坛祈雨。中期,亲自谕旨主持“万历三大征”,平定了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帮助藩属国朝鲜击败丰臣秀吉的侵朝日军。后期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和身体原因而不临朝勤政,而学嘉靖帝后宫暗操国家政权。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7月21日,万历皇帝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第七名.耶律隆绪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49年(982-1031)。他上榜有点名不副实,虽然10周岁继位,但是38岁之前,都是他妈妈萧太后摄政。38岁他才开始亲政,59周岁驾崩。

第六名.李乾顺及李仁孝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54年(1086-1139),西夏第四位皇帝。这哥们能上榜,主要是运气不错,活得实际并不算长,57周岁就死了,可是他3周岁继位,这个比排行榜前十名的其他人都早。

西夏仁宗赵仁孝,在位54年(1140-1193),西夏第五位皇帝。15周岁继位。西夏连着两位皇帝都是执政54年,在西夏189年的建国史上,占去了108年。另外7位皇帝总共才干了71年

第五名.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战国时秦国国君,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异母弟,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

第四名.刘彻汉世宗武帝刘彻,汉朝第7位皇帝,在位54年(公元前141-公元前87)。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他在位共使用“建元”等11个年号。16周岁继位,活到69周岁。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时才16岁,到公元前87年他逝世为止,总共做了54年皇帝,占了整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的时间。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41年登基。他是景帝第十子,母亲王是景帝第二任皇后。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去世于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三名.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56年。辽道宗自即位之日起,就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钦哀之变失败后,皇太后与耶律重元把希望寄托在对兴宗的继承上。由于兴宗的妥协、忍让,皇太后的支持,重元日益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其非者,且久处戎职,握有兵权,对兴宗和道宗都是很大的威胁。重熙后期,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兴宗与重元的矛盾已逐渐尖锐化、表面化。双方甚至都在谋求宋朝方面的支持,争夺已到了箭拔弩张的地步。兴宗死后,这个难题便留给了辽道宗耶律洪基。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辽道宗听政的第二天,就册重元为皇太叔,享有入朝免拜、不称名的特殊待遇。第二年又任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清宁四年(1057年)再赐金券,尊宠倍至。但是,这些措施并未奏效,夺取皇位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之中。

先后信用权奸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等,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趋于激烈。公元1063年7月,耶律重元假称有病,想诱使道宗于出猎时顺路去探望他,然后与子涅鲁古乘机刺杀耶律洪蛙而夺位。宫人耶律良发觉此阴谋,由皇太后(仁懿后)转告耶律洪基。耶律洪基不信,直至他派人去召涅鲁古而被拘留脱逃回来,才派兵去平定了叛乱。

公元1075年,耶律乙辛为了篡权,诬告懿德皇后和伶人赵惟一私通,耶律洪基却又不加查实,就逼令皇后自杀。公元1077年,耶律乙辛又诬告太子耶律溶谋图抢位,耶律洪基又不顾太子百般申辩,将他囚禁了起来。不久,耶律乙辛派人暗杀了太子,谎报太子是病死的。耶律洪基要召见太子之妻,耶律乙辛又杀死太子妻子以灭口。直到公元1081年,耶律洪基才察觉上了当,便废黜了耶律乙辛及其党羽。公元1083年,他又处死私藏兵器、密谋外逃的耶律乙辛。

耶律洪基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激化,使辽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公元1100年12月,耶律洪基病倒。1101年正月,病重,吩咐由孙(太子耶律溶之子)耶律延沼继位。甲戌日病死于混同江畔。耶律洪基死后谥号为道宗。

第二名.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1735-1796),年号乾隆。值得说一下的是,他是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排名冠军玄烨,在位满60年时禅让给儿子琰。名义上下课了,但是皇帝的印玺,还没交出来。直到他彻底死掉,他儿子才算是真正执政。弘历继位年龄比冠军爷爷晚16年,但是,他更是懂得养生,一直活到89周岁。实际执政时间63年。

乾隆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号长春居士、信天主人,又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中青年时代体格健壮,视力极好,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晚年虽有“痔血”及尿频之患,但总体上相当健康,终生未用眼镜,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

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名山大川;二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

皇帝出巡,虽然可以骑马、坐轿,且前呼后拥,后勤供应一路有充足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物质和交通条件下,旷日持久的跋山涉水、鞍马劳顿,也是够辛苦的了。这种辛苦的磨练对身心健康自然大有好处。乾隆六次下江南,共费时666天,平均每次111天,如此长时间地外出远游,自然要有强健的身体,同时也能大大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同祖父一样,乾隆帝也非常喜欢射猎。乾隆自幼喜欢巡游打猎,史称乾隆帝“善射”,九矢九中,体魄健壮,活了89岁。乾隆帝常在夏日接见武官后在宫门外较射,秋天出塞时亦复如此。

除了加强体育锻炼,乾隆帝还爱好多样,精神生活丰富,这也正符合中医所强调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的道理。据史书记载,乾隆帝喜欢听音乐,经常要求乐工为其更换新曲,所谓“盼晴则月殿云开之曲”云云,可见他深谙音乐与健康的关系。

乾隆帝还喜欢写诗,酷爱书法。乾隆帝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写诗题词,一生共写诗43,630首,其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无人望其项背。诗能言志放怀,陶冶人的性情,这也是“养生重在养性”的一种体验吧;乾隆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墨迹。这大概也是他健康长寿的一个原因。

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第一名.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61年(1662-1722),年号康熙。他在位时间最长,一是福临死的早,他8岁就继位了。再就是他一生生活习惯健康,寿命较长,69岁在当年算是长寿了。

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确实难能可贵。他57岁时,颏下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乃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书法以“宽怀”,运动强体质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方医学,推广西医西药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禁止吸烟

康熙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但是,大臣史贻直和陈元龙,却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陈两人也随行。皇帝御车在山东的德州驻跸。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烟袋,让他俩当众抽吸。俩人闹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受宠若惊,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劈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史、陈二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这时,俩人再也不敢吸烟,并且从此戒了烟。

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其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接下来的在位30-39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嬴政(36年)、宋高宗赵构(35年)、宋徽宗赵佶(35年)、唐高宗李治(34年)、光绪帝载(33年)、道光帝宁(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然后是在位20余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赵(27年)、唐太宗李世民(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之后还有在位10~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帝福临(18年)、明思宗朱由检(17年)、宋太祖赵匡胤(16年)、武(15年)、同治皇帝载淳(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帝胤(13年)和咸丰皇帝奕(10年)等。

最后看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

补充:据《史记齐世家》记载,早在西周末年,齐国第12代君主庄公姜购(非200年之后的齐庄公姜光)在位64年。

宋国也出了一位在位很长的君主:宋景公子头曼,《史记宋世家》载:“六十四年,景公卒。”从这里可知这位景公也在位64年。

据《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记载,南越主赵佗于秦亡时,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十一年,汉立佗为南越王,后来,赵佗自尊号为南越武帝。“然南越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至建元四年卒。”从秦亡时(公元前207年)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在中国南方称王称帝71年,由于汉朝历来被奉为正统,赵佗所建立的南越国没有被承认,赵佗生前是帝王的实际待遇,而死后的两千年里没有享受皇帝的名号而已。

这么看,如果要说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应该是赵佗。

据不完全统计,自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以来,历朝历代登基成为皇帝的有408位,有的在位时间长,有的在位时间短;有的雄才伟略,有的昏聩无能。

虽然秦帝国只经历二世而亡,但皇帝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因此嬴政是万世的始皇帝,他的传国玉玺曾代代相传,成为皇位正统性的标志。嬴政十三在位37年,在位时间在中国历史上排行第十五位。

在位排名前十位的少数民族皇帝居多,少数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看来真是多运动有益健康。

第十位明嘉靖:朱厚在位45年

嘉靖皇帝,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嘉靖皇帝早期勤于政务,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颇有作为。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王朝遭受“南倭北虏”的困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

第九位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6年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1101年),辽朝第八位皇帝。耶律洪基即位后,先后信用权奸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等,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趋于烈。耶律洪基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激化,使辽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谥号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六月,与宣懿皇后萧观音合葬庆陵。

第八位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

萧衍(464年549年),萧衍统治初期,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时政弊端有所纠正。他为了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他在位晚期,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第七位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失去张居正的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长期罢朝,强征矿税,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第六位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49年

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031年),辽朝第六位皇帝,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亲政,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加强汉人在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达鼎盛。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抗击宋朝之策,向周邻扩张。他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所作曲达百余首。汉文化修养颇高,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1031年驾崩,葬庆陵。

第五位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54年

李乾顺(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母党专政。他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颁布等级制的官阶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分为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备。并且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大德五年农历六月四日(1139年7月1日)去世,在位54年,享年五十六岁。

第四位西夏仁宗:李仁孝在位54年

李仁孝(1124年1193年),西夏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乾二十四年(1193年),驾崩,享年七十岁。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除诸侯国割据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创了汉朝大一统格局。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葬于茂陵。

第二位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时期在平定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腐败,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公元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第一位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2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圆明园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葬于景陵。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历代帝王顺序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历代帝王的顺序是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桓。北宋八位帝王承前启后,开创了辉煌的文官王朝。作为北宋王朝最有文治武功的帝王,宋太祖赵匡胤,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中国皇帝的谥号如何分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皇bai帝的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美谥”,比如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起码勤奋好学,那么可以给个“文”字(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等);如果这皇帝有着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那

  • 为什么有人说大清龙袍比历朝历代的都精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万圣节道具竟是乾隆龙袍】近日,在BONHAMS拍卖上清单上出现了一件乾隆帝的龙袍《御制蓝绸捻金银绣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即将在11月8日于伦敦拍卖。据此龙袍所有者声称:在1912年3月5日至19日,在英属印度服役的英国准将奥夫利萧尔在北京旅游时购买了这件龙袍,并由后人保存迄今。奥夫利萧尔于1882年

  • 大梁国萧选下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梁国萧选应该是指梁武帝萧衍,萧衍之后的皇帝应该是萧正德,字公和,南梁临贺王,为梁武帝萧衍之侄。萧衍由于早年无子,便收萧正德为义子。而萧正德也长期行为偏差,品德很差,后因协助侯景发动叛乱,侯景便于548年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但是在549年台城被攻陷之后,萧正德便被侯景废为侍中、大司马。萧

  • 隋朝二世而亡,却为何会有七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杨广,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朝第二位皇帝。杨侑,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朝第三位皇帝。这三位是大家都承认的,其他的都是一方诸侯小势力立的,但不被大家认可。隋朝的七位皇帝分别是隋太祖杨忠,隋文帝杨坚、隋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在位时做过哪些事?五胡乱华是怎么被终止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可谓是一位比肩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同样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也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隋文帝做的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建大兴城隋朝建立的时候,仍然定都长安。当时的长安城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不利于居住,也不符合帝国身份象征。因此,隋文帝决定营建大兴城,这就是隋唐的长安城。不

  • 求汉朝所有皇帝的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前206年~前195年--孝惠皇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前195年~前188年--前少帝刘恭(?-前184年)前188年~前184年--后少帝刘弘(?-前180年)前184年~前180年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前180年~前15

  • 古代皇帝的庙号,谥号,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的庙号,是这个人他的死后在他的子孙后世子孙当中的辈分是多少。以清朝为例。努尔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极是太宗,顺治他是世祖,康熙叫圣祖。。。。。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叫清末帝。这个呢叫庙号。谥号,人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赐予他对这个人的一生的评价名称,叫谥号。还有叫年号。还是以清朝为例。比如说,

  • 末代皇帝溥仪重回故宫,想要回清朝11个皇帝的牌位,为何却被回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称得上是中国最惨的皇帝之一了,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别说享受皇帝的九五之尊了,可能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就被人赶了下来。虽说如此,但是退的时候签订了优待条约,生活还算过的去。无论是吃喝都有人伺候,可惜后来命运实在太坎坷。先是被赶出了紫禁城,后来又被日本人诓骗过去,再到苏联饱受多年牢狱之灾,回国之后在功

  • 历史上段正淳当过大理国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是的!段正淳是段誉的父亲,在大理国的历史上他受命于危难,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国被高氏篡权,不久被迫还位于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于是他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缅人、昆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