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取代刘禅成为蜀汉皇帝,其结果几无区别,依然不能统一天下。
因为诸葛亮这丞相做的,权利大的很,与皇帝差不多,想咋干就咋干。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
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这里说得比较明白,在刘禅继位以后,以诸葛亮为丞相,所有政务一概委托给他,并把话说得很清楚,“政事由你诸葛氏来做,但祭祀天地、祖宗这事还是由我来做”。
既有无奈,也有威胁的味道。
刘禅的意思是,你想做事就给你权力,但你总不能把祭祀天地、祖宗这事也包办了吧!也就是说,起码你要给我留一个名义上的皇帝称谓吧。
这里有一个字“谓亮曰”的”谓“,值得关注。一般而言,这个”谓“是面对面说得。
而面对面说话,没有称呼相父而直呼葛氏,也有些意味哦。
即便理解为,是刘禅在对别人说到诸葛亮时,说出了这句牢骚话,那也是很不尊重相父的。
《魏略》远不像演义对诸葛亮那么客气,如果《魏略》所言可信,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就不像演义所说得那么融洽。
但一般认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实上也就是事无巨细,大事小情全部自己处置,刘禅也就是个木偶。
豹眼刚刚回答了一个问题,是关于大明第一名相张居正的。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与万历小皇帝可谓是情同父子。记不得是哪一位青年学者在《百家讲坛》上,讲“一代名相张居正”时,说过一个故事:天气严寒,老师给万历上课。看到老师冻得瑟瑟发抖,小万历就把一个毛毯亲自盖在张居正的腿上。这件事令豹眼动容。
但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就把他的家抄了,几乎要开棺鞭尸。
究其原因,就是张居正把万历皇帝的权力全部给剥夺了。
梁启超的学生、史学家黎东方认为,汉代以来,唯一能与张居正相提并论的,只有诸葛亮和王安石,他们也仅仅是勉强凑合而已。
抛开二者的能力、政绩不说,其专权及死后被抄家的情况是极度相似的。万历小皇帝受到长久压抑,突然爆发符合人性特点,那么,刘禅也不可能就会坦然接受。
这个不去过多的评述,起码说明诸葛亮当时的专权不亚于张居正。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与事实上的皇帝还有啥区别呢?
演义中谈到刘禅不十分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事业,还时不时地扯腿。那是在为诸葛亮北伐失败找借口,维护诸葛亮”智绝“的形象。
史实是刘禅并没有干预诸葛亮的北伐,再说他也不敢。
因此,豹眼认为,即便诸葛亮做了皇帝,也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
不可否认,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肯定会出现一些变数。比如一些荆州元老派会有所抵制,但一些投机分子会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力于诸葛亮。此消彼长,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否则,就不会是今天看到的历史结局。
由于跟题主这个问题无关,豹眼也就不去分析太多。
总之,不管诸葛亮是否代替刘禅,诸葛亮的权力已经足够大了,跟皇帝几乎相当。因此,蜀汉的结局不会有大的改变,诸葛亮不可能一统天下。
如果诸葛亮做了皇帝能够一统天下,豹眼百分百赞同诸葛亮称帝。统一了天下,然后再把皇位还给刘禅,岂不更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