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纪年都采用帝王来纪年,通用格式是“帝王+X年”。帝王登基那年称为元年,之后则是按年岁记,比如秦始皇登基后的第37年,史书记载为秦始皇三十七年,用公历记的话则是公元前210。
纪年格式帝王+X年”中的“帝王”通常有三种格式,分别是谥号、庙号、年号。谥号是对帝王的综合性评价,庙号是帝王在家族中的辈份,年号则是帝王在位期间使用的纪年名字。隋朝之前采用谥号,唐元之间采用庙号,明清则采用年号。唐朝开始谥号越来越长,既不方便记忆,又不方便书写,失去了谥号的原本作用,故弃谥号用庙号。
庙号并非每个帝王都拥有,只有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帝王才拥有,不过唐朝开始每个帝王都有。庙号虽然跟谥号有别,但是演变到最后庙号也有了谥号的部分功能,因此明清两朝采用年号来表示。明清以前,一位帝王的年号可以有多个,明清开始,一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汉武帝的本名是刘彻,谥号是汉武帝,庙号是汉世宗,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等。
唐太宗的本名是李世民,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是唐太宗,年号是贞观。
康熙皇帝的本名是爱新觉罗玄烨,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是清圣祖,年号是康熙。
反清复明斗争以及文字狱是清朝称呼明朝皇帝用年号的主要原因。
对皇帝的称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朝人对皇帝的称呼;另一种是皇帝死后后人对皇帝的称呼,这又分两种:一是后帝对前帝的称呼;一是后朝史家及官民对前朝皇帝的称呼。
一、当朝人对皇帝的称呼:
大臣尊称皇帝为陛下(bìxià)、帝、皇上等。秦朝时称:始皇帝等。
二、同朝后帝称呼前帝:
1、有庙号的称庙号,如汉朝:高祖;唐朝:太宗,高宗、中宗、文宗、玄宗、肃宗、文宗、昭宗等;宋朝:太祖、太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理宗等;明朝:太祖、太宗(后改为成祖)、中宗、宪宗、代宗、孝宗、神宗、熹宗、思宗等;清朝:圣祖等。
2、无庙号的称谥号,如:汉:孝文帝、孝武帝、汉献帝;隋朝:文帝,炀帝;唐朝:殇帝等。
一般情况下,唐朝、宋朝、明朝大都时兴称呼庙号;末代帝没有庙号,有谥号的则称谥号,如宋恭帝,就是谥号,宋端宗为其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元人上谥号”恭皇帝“等。
三、后朝史家对前朝皇帝的称呼:
后代史学家整理前朝历史书籍时,一般都根据前代史料的称呼而称呼之,基本不做改动。清朝人修明朝的史书《明史》,也是按照明朝的庙号称呼之。
四、后朝官民对前朝皇帝的称呼
唐宋时期,基本以史书上的称呼为准。但到了清朝时期,则把明朝皇帝的庙号称呼,统统都改换成了按年号称呼,如:洪武、永乐、宣德、嘉靖、崇祯,而且官方习惯上还不加“帝”字,而在民间称呼上则加帝字。
究其原因大概与清初”反清复明“运动及文字狱有关。
清初,张献忠的旧部转战到云南广西湖南一带,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与南明政权联合反清。其后,吴三桂、耿精忠等人也举行起义与清朝对抗。在这种形势下,清朝忌讳“明”字,因为称呼明朝皇帝时必须要带上明太祖、明英宗等,为了淡化明朝,就在官方不再称呼庙号,而改用年号称呼,将明朝的什么事情是就讲洪武时如何让如何让,宣德时如何如何,嘉靖时如何如何等等。这还是政治原因,而非是谥号越封越长,称呼起来不方便。实际上,只有清朝一代是称呼年号的。而唐朝、宋朝、明朝三个朝代都是以庙号为称呼的。
清朝三百年文字狱更是不断,康雍乾时期最甚。
庄廷从明朝宰相朱国桢的后人那里,买来一部《明史》中《列朝诸臣传》稿本。朱国桢的《明史》已刊行于世,《列朝诸臣传》是未刊部分。庄廷将它和自己所补的崇祯朝历史,用自己的名字刊刻。他所补的崇祯朝历史,对满人有攻击之辞。1663年,被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当时庄廷已死,也被刨棺焚尸,弟弟廷钺被杀;为庄书作序的李令哲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杀。庄廷的家产全部赏给吴之荣。
南浔镇大富翁朱佑明,与吴之荣有私仇,吴之荣就嫁祸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是指朱佑明,其名字也使人生疑,结果朱佑明和他的五个儿子都被处决。此外,牵涉此案的官吏、书商、刻工、列名书中的人等,罢官充军、处死的有七十余人。
康熙时期,戴名世著作《南山集》,书中采用方孝标《滇黔纪闻》一书材料,其中涉及南明诸王朝的事情,并书南明桂王永历年号。结果戴名世被斩。
胡中藻著有《坚磨生诗钞》,乾隆指摘诗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诗中“与一世争在丑夷”、“斯文欲被蛮”等句,因有“夷”、“蛮”字样,被指责为诋骂满人。又:“虽然北风好,难用可如何?”“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黍阔”等诗,则扣以南北分提,别有用心之罪。结果胡中藻被杀。
徐述夔着有《一柱楼诗》,其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等句,徐述夔和儿子怀祖戮尸,孙子及校对人都处死。
著名诗人沈德潜,因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也被剖棺戮尸。
1779年,冯王孙著有《五经简咏》一书,其中有“飞龙大人见,亢悔更何年?”之语,说他想反清复明,凌迟处死,子坐死,家属发遣为奴。凡此种种。
由此可见,大概是清朝以满清而统治汉人,缺乏自信心,有意淡化汉人对明朝的印象,故以年号称呼明朝,以巩固统治地位而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