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始帝刘玄,是南阳舂陵人,自称西汉皇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水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2.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华夏5000年历史都经历了什么朝代?开国皇帝谁人?
华夏5000年历史经历朝代有: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汉、吴)、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开国皇帝如下图:
历史第一位皇帝是谁?
在秦始皇之前,没有“皇帝”这个词。“皇”和“帝”是拆开来用的。例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伏羲和女娲的“皇”还好理解,一看就知道此处的“皇”是尊称。“黄帝”和“炎帝”的“帝”,就要解释下。
其实,黄帝和炎帝的“帝”也是尊称,两人都属于“五帝”之中。五帝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东方太昊(青帝)、南方神农氏(炎帝)、西方少昊(朱帝、白帝)、北方颛顼(黑帝、玄帝)、中央轩辕(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之所以在成轩辕为“黄”帝,是因为“以土德王,土色黄”。
而炎帝是因为懂得用火,所以被尊称“炎”帝。他其实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少昊是黄帝之子,黄帝是土德,中国有土生金的说法。而金在古代呈白色,所以称白帝。
颛顼是黄帝孙子,号高阳氏。古人说他是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又说他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色黑,五行属水,所以,也称黑帝(“玄帝”)。
太昊的字号就是伏羲,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关于“青帝”尊称的由来,有说是因为太昊在五行中对应木,季节中对应春天,五色中则对应青色,古尊称“青帝”。
秦始皇觉得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和“五帝”,于是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称呼自己为“始皇帝”。秦始皇就是我国第一位皇帝!
而在秦始皇称皇帝之前,先秦的“夏商周”君主大都是称呼自己为“王”或者“帝”“后”。周朝时,礼制崩溃,诸侯国都称呼自己为“王”。
(文|勇战王聊历史)
看到题目,相必很多人心里早已有答案了。没错,咱们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伟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王政22岁开始亲政,即以雷霆手段扫清阴谋集团、吕不韦的专权,以及“楚系”外戚势力。7年时间,即肃清朝堂、内政。
(秦始皇)
之后,又用10年时间,兵出东方,横扫六国。随着六国被灭,华夏大地出现了一个大一统的庞然大帝国。
大一统后的秦王政,自觉功绩古今无人可比,“秦王”,这个称号,已经配不上他了。必须更改新的、匹配的称号。于是,他命令李斯及一众廷臣,想出个更伟大的称号。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二》李斯等人认为,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及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中又以泰皇最为尊贵。
(三皇五帝)
秦王政说:不要泰,要皇字,要五帝的帝字,合称“皇帝”。寡人此后自称“朕”!
朕为始皇帝,传后世为二世、三世、四世……及至万世!
秦始皇又用五德五行学说,秦以水代周火。水在五行中属黑色,所以秦国崇尚黑色,不管是军队,民间还是官府。(金主西方白色,木主东方青色,水主北方黑色,火主南方红色,土主中央黄色)
秦始皇的伟大,不但在于他统一全国,还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设置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所以咱们的大中华,单凭文字就可交流,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所以每一个国人心中始终有大一统的想法,这是任何跳梁小丑都无法抹去的传承。(看看西欧,至今还是一堆小国家,各有文字,语言也不通)
(统一文字)
秦始皇独创的“皇帝”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至清朝结束。皇帝一直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存在。
它比夏朝的“后”、商朝的“帝”、周朝的“王”,更具有至高与唯一的味道。
所以,秦始皇,从这个名字就可看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