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按惯例,众臣本应下跪齐呼“万岁”,可是,宰相吕端却一动不动,朝堂上寂静无声,此时,李太后怒喝道:为何不拜见皇上。没想到,吕端抬起头大喊:“慢着!”
面对吕端的行为,朝臣们满是疑惑,但却无一人敢吱声。唯独旁边的寇准,只是轻声笑了笑。吕端回太后的话说:“臣要看看皇上,方能跪拜。”
李太后虽然生气,但也同意了他的行为。就这样,当皇帝面前的卷帘被掀开以后,吕端看到皇位上的人确实是赵恒时,方才带领群臣下跪,并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可吕端为何要这样做呢?
当年吕端和寇准同样深受宋太宗的重用与信任,但是吕端年长,经验丰富,宋太宗便名其为宰相,寇准为副宰相。虽说是副宰相,可是寇准的才华并不低于吕端,吕端担心寇准会因此心生怨怼,便请旨说让寇准和自己同坐宰相之位。
可皇上不同意,最后吕端和皇上各退一步,皇上允许寇准也为宰相,但是必须事事以吕端的意见为主。
吕端仁义,寇准也不会得寸进尺。寇准凡事都会找吕端商议,事事以他为主。
就这样,寇准和吕端同为宰相,为皇上鞠躬尽瘁,共同处理朝政。
随着宋太宗身体越来越不好,便找来寇准和吕端商量,究竟该立谁为太子。但是这两位宰相谁也不肯出主意,执意让宋太宗自己做决定。
宋太宗最后决定立赵恒为太子,但李太后不乐意了。李太后膝下无子,她担心赵恒登基以后自己会无依靠,便决定立楚王赵元佐为太子。
赵元佐虽然也不是李太后的亲生儿子,可他却是个痴呆之人。如果扶持赵元佐登基,李太后岂不就可以独揽大权了?
所以,在宋太宗病重以后,李太后便伙同宦官王继恩将宋太宗“软禁”起来,不允许任何人探望,包括太子赵恒。李太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等到宋太宗写遗诏之时,方便他们篡改。
但是他们拦住了所有人,却唯独没能拦住吕端。吕端执意要见宋太宗,等到他进入大殿以后,却发现在场除了李太后的人,再无别人,就连太子赵恒都进不来。
聪明的吕端一想就知道李太后想要干什么,于是硬将太子赵恒带了进来,最后顺利获得遗诏。
宋太宗驾崩后,太子赵恒便按照宋太宗生前立下的遗诏顺利登基。原本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可是吕端担心李太后再次做手脚,于是便出现了刚开头的那一幕。
宋真宗赵恒明白吕端的谨慎都是为了自己可以顺利登基,心中一暖,也并未追究吕端此举。当卷帘被掀开,吕端见到皇位之上的确实是赵恒时,这才放心跪拜。
吕端这一生是个不拘小节之人,从他推举寇准这点就可以看出来。可他同样也是一个在大事上分毫不愿退让之人,非要确认登基的人确实是赵恒,他才放心跪拜,他此举主要也是因为害怕李太后搞鬼,导致大宋“易主”。
也正是因为有了吕端的谨慎小心,李太后的阴谋才没能成功,赵恒才能顺利登基。所以,吕端真的是个聪明绝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