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开兵仙韩信之死的重重迷雾,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揭开兵仙韩信之死的重重迷雾,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69 更新时间:2023/12/23 5:49:24

兵仙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人物,他率领汉军偷渡陈仓、还定三秦、东擒魏豹、北破代赵、降服燕国、平定齐国,最后和刘邦合兵围杀项羽,一战灭楚!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王侯将相于一身的盖世英才,他和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与英布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信之才,令汉高祖刘邦都自叹不如,这样的韩信,也成了汉高祖刘邦睡觉时的噩梦,只要有韩信在,他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镜!于是乎,韩信的悲剧就被注定了!

韩信最后是被吕杀死的,史记记载,韩信联合陈豨一起谋反,他让陈豨在巨鹿拥兵叛乱,他则来朝中做内因,刘邦出征陈豨的时候,韩信称病不相随,等刘邦走后,韩信和家臣谋划:假传圣旨释放囚犯,带领囚犯袭击留在都城的吕后和太子!然而,由于韩信囚禁了得罪他的家臣,结果该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密,吕后听萧何的计谋,骗韩信说:刘邦传来了斩杀陈豨的捷报。让韩信就算带病也勉强去宫中庆贺一番。就这样把韩信骗到了宫中,最终将韩信诛杀于钟室!

对于吕后诛杀韩信一事,史记是这样记载的:“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就是:韩信入宫后,吕后派武士用绳索把韩信给绑了,后将韩信斩杀于长乐钟室。韩信临被斩前,说:我后悔当初不听蒯通的计谋,才被你这个女人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可见,史记之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吕后杀韩信的细节!

但是,当我们百度搜索“韩信之死”的时候,百度百科竟然给出了两种死法:

死法一、围攻项羽时,刘邦为了能让韩信尽快来支援,听萧何之计,封韩信“三齐王”,就是所谓的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五不死”,所谓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最后吕后杀他的时候是将他引入一个遮得严严实实的房子中,看不见天;地下铺地毯,看不见地;当然刘邦这个国君不在,也看不见君;最后不用绳子绑他,也不用剑杀他,而是让一群宫女持着棒槌一拥而上,把韩信活活给敲死了。

死法二、刘邦曾经对韩信承诺: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最后吕后是把她吊在钟室之中,头上顶个钟,看不见天日,脚离地悬空,让他无法顶天立地,最后用竹子、桃木剑等(总之不是兵刃),把韩信给活活戳死了!

对于了这两种死法,你怎么看?当小编看到韩信的这两种死法之时,忍俊不禁的笑了!给出这两种解释的人真是“人才”,他们瞎编乱造的韩信死法居然被百度百科给收纳了,居然成了所谓的“历史真相”!真是搞笑至极!为什么说他们搞笑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分析一番,看了分析之后你就知道编出这两种传奇死法的人是多么愚蠢了!

首先是死法一,编造这个死法的人对历史不了解,居然连萧何一直为刘邦镇守关中,供给刘邦粮草军饷和补给兵源的事都不知道!要知道萧何就是因此而被评为功劳最大的!也就是说,萧何远在关中,也就是今天的陕西中部,而刘邦围攻项羽的前线是在垓下,今天的安徽省固镇县境内!关中和垓下相差了半个中国地图的宽度,可谓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他居然把这两个相差十万八七里的人硬是凑一块讨论军机大事了,就好比有人杜撰出来的“张飞大战岳飞”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地理的间隔,一个是时间的间隔,但性质都是一样的!

另外,封韩信为齐王也是很早的之前的事情了,那时韩信扫平齐地,派人来要代理齐王的封号!这件事情史记中记得很清楚,事件的主角是陈平和张良,和萧何无关。(萧何远在关中,怎么能和他扯上半毛钱关系?)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这根本就没有什么“三齐王”,“五不死”的说法!另外,我们认真分析,当时韩信拥兵自重,身边的人也劝他背离刘邦,如果此时汉王给他封个什么“三齐王”,“五不死”,那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这岂不是告诉韩信,你功劳太大了,大的让我害怕,你与天高,与地厚,和国君、皇帝同等,我永不杀你!言外之意就是:你功高震主,我必杀你!这里还需要解释的是当时的刘邦还不是皇帝,不是国君,他只是“汉王”,就封号地位而论,韩信的齐王和刘邦的汉王是一个级别的,那时候如果刘邦封韩信“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的“三齐王”,那就是把韩信封为了比刘邦自己这个汉王级别还要高的皇帝、国君了!你说可不可笑?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编这种死法的人是有多么蠢了吧?

一、他张冠李戴,把张良、陈平的功绩安给了千里之外守关中的萧何;

二、他让刘邦封了个比刘邦自己还大、与天地等同的所谓“三齐王”来;

三、当时刘邦韩信之间关系微妙,他封这么个三齐王,五不死,和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个意思,明确告诉韩信说:你功高震主,以后要拿他开刀!这不是直接把韩信给逼反叛吗?这货的智商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人一个级别,另外他还把韩信的智商也想成了“隔壁王二不曾偷”那个王二!

可见编出这种死法的人的智商绝对是豆腐渣工程,更蠢的是百度居然把他瞎编的故事作为“史实”给收录了!哈哈哈哈!

另外,献计让韩信来围攻项羽的人也不是萧何,而是张良,史记这样记载:(张良)对曰: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刘邦就是采纳了张良的计谋,将陈地以东直到渤海的土地封给了韩信,韩信才来会盟围攻项羽的!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三齐王”“五不死”的说法!

小编觉得,这个给韩信编死法的人估计是看齐天大圣孙悟空看多了,结合韩信的封号齐王,就编出了这样的韩信死法。至于后面他说的黑屋子里棒槌锤死韩信就更没任何依据了,完全是迎合他编造的“三齐王”“五不死”继续编下去的!现在大家应该彻底明白第一种死法的虚假性了吧!

另外,第二种死法也是编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听他那意思,“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是说韩信只要做个堂堂正正的汉臣,承认“汉土”,认可天下是汉王刘邦的,不谋反,就不杀他!而他最后谋反了,杀他就没任何顾忌了,因为他已经谋反,已经不承认“汉土”,已经不“顶天立地于汉土”了,这时候那句所谓的诺言也就被韩信自己给违反了,用兵刃杀他就顺理成章的了,还需要吊着,头上挂个钟,脚离地,最后用个竹子、桃木剑这么麻烦的东西戳死他吗?

这种说法,这个诺言到底是不是真的无法考究,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不过就算有,他自己也把这个承诺护身符给破了,杀他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谓的吊着用竹子戳死那么麻烦的事完全就没有必要,这种说法之所以这样编,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一种死法的影响,因为同样是看不见天,脚不着地,总之都是瞎编的!

另外,其实小编对这个所谓的承诺也表示很不相信,虽然小编无法找出证据来证明它不存在,但是说这个承诺的人不也没拿出什么可靠的依据证明它的存在不是?小编之所以感觉没有这个承诺,是因为刘邦害怕韩信造反,刘邦既然怕,依他的性子就会先下手为强,绝对不会给韩信这么一个承诺,让自己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那样的话:韩信谋反之前刘邦不能杀韩信,等韩信真谋反了,以韩信的能耐,刘邦敢保证他真的能敌过韩信吗?要知道刘邦自己都承认带兵打仗不如韩信的啊!

再说了,韩信为齐、楚王的时候刘备不敢给韩信这个和“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个意思的承诺,那样只会把韩信逼反,具体原因上面分析过了!到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已经没必要和他承诺什么了!不是吗?所以说这第二种说法也是瞎编的,就连他所谓的承诺也很可能是瞎编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读书不要读死书,一定要带着大脑读书!不要被一群比你还愚蠢的人编的故事给骗了!

标签: 韩信兵仙汉朝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刘邦,汉朝人物

    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被吕后斩杀于长乐宫中,时年35岁。韩信为何被杀?西汉朝廷给的官方理由是谋反,这当然是莫须有的欲加之辞。一般认为,功高盖主才是他真正的死因。对于他的悲剧,历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感慨叹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首《韩信庙》,

  • 孙膑、庞涓、张仪均拜于他门下,历史上的鬼谷子到底有多鬼?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鬼谷子,孙膑,庞涓,张仪

    或许你知道孙膑、庞涓,或许也知道苏秦、张仪,但你是否了解,这些战国时期呼风唤雨的人,他们都拜于一个人的门下,鬼谷子。今天给大家详解千古奇人鬼谷子的身世之谜。鬼谷子,本名王诩,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在智谋方面的才能非同一般,但也被称为是“最被低估的圣人”。其创立

  • 大清皇帝为何都好这个,乾隆更是沉迷其中,两任皇后都劝阻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清皇帝,乾隆,清朝人物

    说起好色,这好像是清朝皇帝的一个通病。如皇太极先后取了姑侄三人,其儿子顺治帝则是逼弟夺媳;康熙不用说,后妃是满清皇帝中最多的一位,而且连洗衣局的宫女也不放过,生下八贤王;而虽没有皇帝之名,却行皇帝之实的多尔衮,更是被称为“色中饿鬼”。而在清朝十二帝中,乾隆绝对算的上是一位励精

  • 她是美貌清新的末代皇后,生下孩子竟被扔进锅炉烧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末代皇后,婉容,清朝人物

    婉容是溥仪的正妻,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婉容16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与溥仪成婚,随后成了末代皇后。成亲那天,溥仪在完成祖宗礼制之后,因身体原因,立马就离开了婚房。于是,就只剩下末代皇后婉容独守空闺。往后的日子,二人一如既往的维持着表面的夫妻关系。后来,溥仪逃至长春,成为了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他更是对

  • 狂人刘文典踢过蒋某某的敏感部位?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文典,蒋介石,民国人物

    刘文典(18891958),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安徽怀宁人。刘文典是当代学贯中西的文史大师,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刘氏的研究建树非凡。刘文典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日军侵华期间,执教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任教,终生

  • 善恶到头终有报,世间切记有因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兆棠,王闿运

    清官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结,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没有人不喜欢,没有人不爱戴。但是,清朝有一位清官却很例外,老百姓却恨死了他。这个人就是陈兆棠。陈兆棠(18591911),字澍甘,湖南桂阳人。陈兆棠从云阳县令做起,累官至潮州知府。陈兆棠的县令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蜀汉二世而亡该怪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禅,阿斗

    一说起刘备儿子刘禅,人们都会笑这个“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一千多年来成了不争气、败家子的同义词。就连孙中山先生也说过:“阿斗是很庸愚的,没有一点能耐。”按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刘备从草根到割据一隅,是与曹操比肩

  • 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为何不行禅让,而是选择了作“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

    汉末,名士任侠蔚为风尚,引领时尚潮流的袁绍更是公然对外宣称“非海内名士,不得相见”。“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袁绍倾心结纳的海内名士正是那些能文能武的人。灵帝年间,名士已经出现武人化的倾向,经常出入袁绍宅第的海内名士主要有东平寿张人张邈、南阳襄乡人何

  • 同样是面对寡妇,赵云表示大丈夫何患无妻,刘备却迫不及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寡妇,赵云,刘备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刘备到东吴招亲,孙权在母亲吴国太面前极力诋毁刘备长得丑,孙母不相信,人们都说刘备生得龙凤之姿,怎么在儿子眼里就变丑了呢?为了女儿的终生幸福,吴国太决定自己先给刘备相个面,于是令人找来刘备,自己和孙权躲在暗处察言观色。吴国太:你说刘备长的奇丑无比,看来全是胡说,仲谋你来看,刘备哪里丑

  • 这个皇帝被大臣们扒下裤子打了二十大棍,他还连声称赞,打得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金太宗,完颜晟,金国人物

    我们总觉得在封建王朝当皇帝是个很牛掰的事,想啊,自己过着三宫六院的腐败生活,还手握天下百姓的生杀大权,动不动来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傲骄的话,日子过得这么任性,难怪想当皇帝的人那么多。不过,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却被大臣们狠狠打了屁股,这个,好像就不爽了。这究竟是什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