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年,曹丕大摆宴席,并叫出了妻子甄宓为众人斟酒。群臣们连忙跪地伏首行礼,唯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立而不跪,直勾勾盯着甄宓看。
曹丕不以为意,还频频向刘桢敬酒,然而这事传到了曹操的耳朵后,直接改变了刘桢的命运。
刘桢179年出生于山东,5岁熟背《论语》、《诗经》,8岁不仅能诗会文,还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和辩论能力,被称为神童。
195年,刘桢一家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许昌,此时的刘桢已经16岁,凭借着才气与风骨结识了曹植,曹植对其非常欣赏,直接将其接到了自己的府中居住,一起探讨文学。
刘桢虽然是被曹植发现的,但是在之后的发展中,他与曹丕的关系更为亲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做事喝酒,互相调侃。
某次两个人喝完酒之后,曹丕突然将自己的廓落带取下送给他了,但是第二天酒醒之后有些后悔,干脆直接写了一个条子送给刘桢。
刘桢打开条子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所有的东西都是因人而贵,如果到了贫贱人的手里就不值钱了,你还是把廓落带还给我为好。
刘桢一看条子,知道曹丕故意调侃自己,也不生气,直接回了一封,上面写道:所有尊贵者用的东西,不仅是贫贱人造出来的,而且还是贫贱人第一个享用的。
例如庄稼熟后,第一个享受的一定是农夫,而后是皇上,所以这个廓落带在我这里属于合情合理,但是你赏赐给别人之后又要回去,这可从未听说过。
刘桢的这一封信,既称赞了曹丕的身份,也巧妙的拒绝了曹丕的要求,不失风骨,因此曹丕再未提及此事。
而刘桢除了与曹丕关系亲密之外,还因为才华卓越,被曹操赏识,在建安七子中,除孔融因为政见与曹操不和之外,其他的六个人都与曹操相处融洽。
因为他们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饱经东汉末年战乱之苦,希望可以跟随曹操干一番事业,过上安定的生活。
其中刘桢还经常在诗文中,将曹操比作汉高祖刘邦,以视对曹操的敬重之意。
但刘桢万万没想到的事,自己的追随之路,竟然因为一个女人栽了跟头。刘桢盯着甄宓不是因为好色,而是看不起她另嫁他人的不忠贞。
在曹丕的宴席上,刘桢不向甄宓行礼这件事被人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不仅训斥了曹丕纵容刘桢,而且想以不敬之罪杀了刘桢。
众人听闻消息后,纷纷前来为刘桢求情,最后曹操仍旧怒气未消,直接罚刘桢去石料场磨石头,做三年苦力。
几个月之后,不知是曹操气消了,还是想去看一看刘桢,毕竟罚一个读书人去干苦力,绝对是一种折磨和折辱,于是他找了一个理由去了石料场。
众人一见曹操前来视察,纷纷跪地迎接曹操的到来,但刘桢却不做理会,既不行礼,也不说话,而是依旧手里不停地干活。
曹操看到后又起了怒火,故意大声的咳嗽吸引刘桢的注意,结果刘桢非但不理,而且曹操咳得越大声,他干得越卖力。
曹操火了,直接问道:“刘桢,你这是何意,为何见了我不说话,不行礼,你是瞧不上我,还是不想被赦免了?”
刘桢手下的工作不停,不卑不亢道:“我只是一个干苦力的,怎么敢瞧不上主公,只是之前我一直受到主公的教诲,说人做事要专心致志,用尽全力,否则就是对主公的侮辱,如今我的工作就是磨石头,当尽职尽责做好。”
刘桢说着扫了一眼曹操的表情,见其虽然面有不悦,但是并不气愤,便接着说道:“况且,主公想抓我,自然有理由抓我,主公想放我,也自然有理由放得了我,何用我求?”
曹操听后冷哼一声,指着一旁的石头问道:“这里的石头怎么样?”
刘桢道:“这里的石头秉性全都又坚又硬,就算经历了千凿万磨也不改硬性。”
曹操俯下身一看,问道:“这石头上的纹路也看不清楚啊!”
刘桢摸着一块石头,淡淡道:“这些石头的纹路又细又深,不仔细看怎么能辨认出来?”
曹操一愣,知道刘桢这是对之前的处理不服,以石头自喻,默不作声地走了。
曹操回去后不久,就下令将刘桢从石料场给放了出来,刘桢虽然被赦免,但曹操却紧接着下了一个永不录用的命令,让刘桢空有才华,却再也没有地方施展,不知是不是曹操故意为之。
直到217年,刘桢染上瘟疫,郁郁而终,走过了他38年的岁月,不知他在临终前,是否后悔当年为了看甄宓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