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2年,唐玄宗的宠臣姜皎和一帮朋友饮酒作乐,席间有个歌女姿色出众。
可奇怪的是,她始终都把手藏在袖子里,有位胆大的拉起歌女的袖子,露出了那只有枯骨,没有一丝皮肉的双手!
这可吓坏了姜皎与在座的嘉宾,众人何时见过这阵仗。姜皎吓得一路跑出屋外,惊魂未定。
姜皎回家后便大病了一场,无人能查出病因,只当是姜皎最近太累,所以身体不太好。
就在此事过去没多久,唐玄宗颁下诏书,将姜皎免官并发配至钦州,也就是今天的广西省钦州市。
当时的钦州可是毒瘴弥漫、蛇虫横行的半开化地区,唐太宗这般处置姜皎,无疑是宣判了姜皎的死刑。
没多久姜皎就死在了发配途中。要知道,姜皎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好哥们,在当时任谁也想不到唐玄宗会突然对姜皎出手,这件事也变得异常诡异。
姜皎出身于关陇贵族上邽姜氏,祖宗皆历任要职。他的太爷爷名叫姜謩,是唐朝的开国元勋,被封为长道县公。
爷爷叫姜行本,是贞观年间的大臣,同时也是李世民的心腹,被封为郕国公。大伯姜显官至安北大都护,父亲姜柔远也是宫中近侍秘吏。
正因为姜皎出身高贵,所以他年少时在长安就很混得开,是有名的公子。
有一日,一位和商向姜皎化缘,他看过姜皎的面相后,判断姜皎遇到一位真人后就能大富大贵。
姜皎一头雾水,又问自己何日何地能见到真人。和尚只留下一句:“就在今日。”便转身离去了。
姜皎觉得和尚莫名其妙,思索一番,认为和尚只是为了讨人欢心,故意这么说罢了。但他还是很想嘲弄和尚一番,于是要求和尚紧跟自己一整天,看看究竟能不能遇到贵人。
结果就在姜皎出门游猎时,还真遇到了当时尚只是临淄王的李隆基。二人相谈甚欢,一同纵马驰骋猎场。姜皎回过神发现和尚不见了。
姜皎与李隆基告别后又过了几天,姜府中来了一位女巫,女巫神神叨叨地对姜皎说:“您家里将来一位天子。”
姜皎不明所以,天子明明在宫中,只能可能无缘无故来我家。没过多久,有门客传报,临淄王李隆基来拜谒。姜皎转头一看,女巫不见了。
姜皎又回想起和尚的话,再结合女巫之言,这才明白李隆基应该就是“真人”。所谓“真人”,其实就是在说李隆基将会是天子。
姜皎自此认准了李隆基,不管是钱财还是车马、美人,只要李隆基张嘴索要,姜皎都毫不犹豫赠与李隆基。李隆基与姜皎很快就处成了铁哥们。
李隆基登基后,召拜姜皎为殿中少监,姜皎正式登身为皇帝的近侍,常驻宫中。姜皎平日里陪李隆基打马球、斗鸡等等,李隆基还特地恩准姜皎不用对他行礼。
李隆基动不动就将姜皎召入自己起居的大殿中同寝共眠,甚至让姜皎与妃子卧坐在一起游乐。李隆基往往不叫姜皎大名,还是叫他的小名“姜七”。
当初姜皎没少帮李隆基,李隆基也投桃报李,他对姜皎可以说能赏尽赏,甚至连宫女都可以赏赐给姜皎。
姜皎在宫中配侍时称赞一棵树长得漂亮,下午回家就见到了那棵树。可以说姜皎就是当时最受宠的臣子,令旁人十分眼红。
姜皎也是有真本事的。太平公主想要取代李隆基成为下一个武则天,李隆基果断发动先天政变彻底铲除了太平公主势力。而姜皎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为李隆基出谋划策,其中不乏良谋,帮了李隆基大忙。
事件结束后,李隆基封姜皎为楚国公,也是姜氏在大唐的第三位国公。
不过姜皎越得宠,旁人就越眼红。不仅佞人偷偷摸摸挑拨李隆基与姜皎的关系,连那些清流大臣也看不下去了。
姜皎虽在铲除太平公主时立功,但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受封国公。皇帝再跟姜皎在宫中玩下去,只怕是会耽搁国政。于是宰相宋璟屡屡上书要求李隆基别再宠幸姜皎。
当时的李隆基有心治理好国家,他非常重视宋璟的想法,也自觉再这么胡玩下去也不是一回事,于是下诏将姜皎升任宗正卿。
虽是升官,但其实姜皎也因此无法再自由出入宫中。可没多久李隆基就想念姜皎了,他又拜姜皎为秘书监,姜皎再次成为皇帝的近臣。
如日中天的姜皎在宴会中见到文中开头这般异相,但他病过一场后并没有当回事。
后来李隆基与姜皎讨论后宫之事,李隆基提出自己想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惠妃的想法。姜皎不置可否,但出宫后就向外人泄露了自己与李隆基的密谈。
姜皎大概是一时失言。但在姜皎眼里,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根本无法撼动自己与李隆基的关系。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传开后,李隆基大怒不已。宰相张嘉贞适时上书弹劾姜皎,李隆基下令对姜皎杖刑六十,几乎要了姜皎的小命。
随后就有了李隆基将姜皎流放至钦州的事。除姜皎外,他的亲族、党羽也广受牵连,死了好几个人,姜氏一门也因此走向衰败。
不难看出,宴会中的怪相就是对姜皎的警告。看样子,领导可以把你当兄弟,但还是不能乱议论领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