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覆灭后,曾把珍妃扔进井中的老太监,道出心里话:她真了不起

清朝覆灭后,曾把珍妃扔进井中的老太监,道出心里话:她真了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79 更新时间:2023/12/19 12:44:10

在清朝末年曾有这样一位让人敬佩的妃子,她就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别看她只是一介女流,可却心怀天下,为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担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叛逆”的代表,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气质,哪怕是慈禧太后也不能让她屈服,其性情刚烈着实让人佩服。

可惜的是仅凭她一人又怎么可能去改变那个黑暗腐朽的社会,也无法去对抗封建顽固派,反而因为自己强硬的态度招来杀身之祸,再后来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扔进井中,坠井而亡,等到清朝灭亡之后曾经将珍妃扔进井中的老太监终于敢吐露肺腑之言,称:她真了不起,那在珍妃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旧社会的“先行者”

珍妃的父亲是当时的工部侍郎,她凭借着满族子弟的身份,又是出身名门,等到宫中举行选秀活动的时候,她也因此被召见入宫,与她同行的还有姐姐,也就是后来的瑾妃。别看两人是亲姐妹,但是性格以及思想却是截然相反的,瑾妃封建保守,而珍妃大胆开明。

珍妃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光绪年间清朝的国门已经被打开,西方先进的思想化已经传到中国,很多上流社会的人士也开始学习外国的知识,而出身贵族的珍妃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也接触到了外来的思想文化,这也让她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长大后的珍妃活泼开朗,和封建旧社会的女子完全不一样,同时她追求新时代变革的理念也和当时的光绪皇帝所想的不谋而合,再加上珍妃天生就有着出色容貌,所以在进宫后不久,便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宠爱,两人既是夫妻,又是相见恨晚的知己。

除此之外,珍妃还帮助光绪皇帝摆脱慈禧太后的掌控,在光绪实施维新变法时大力支持,哪怕是冒着后宫不能干政的惩罚压力也毫不犹豫的去坚持。她一直告诫光绪切不可忘记自己身为皇帝的身份,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清朝在他的手中葬送,一定要变法革新,西方的国家学习。

或许在当时的人们来看,珍妃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和她没有关系的事情冒死也要横插一脚,但是从现在来看,她绝对称得上是旧社会的先行者。

敢于和封建顽固派抗衡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思想观念也让珍妃惨遭排挤和打压,首先便是隆裕皇后,她本是光绪皇帝的亲表姐,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嫁给了光绪,目的就是靠她来监管意图夺权的光绪,不过隆裕皇后除了出身贵族之外一无所有,既没有出色的长相,也不通情达理,不仅如此,她还相貌丑陋,长脸、凸眼、高颧骨,皮肤黝黑,如若不是女子的打扮很有可能被人认为是消瘦的男子,当时就连光绪也被吓了一跳。

而反观珍妃肤白貌美,知性大方,两人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难怪光绪只喜欢珍妃,连看都不看皇后一眼,这可把隆裕皇后气的半死,她心中恨意涌起,三番五次给珍妃下绊子,想要治她于死地,而且她还总是找慈禧诉苦,本来慈禧不想管的,只是小施惩戒,让人对珍妃施以仗刑,可没想到,珍妃就是宁死不屈,反过来还敢顶撞慈禧太后。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别说在后宫之中,就算是在朝堂之上,也不敢有大臣敢和慈禧这样说话,在慈禧眼中这样的妃子就是不懂规矩,目无王法,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珍妃三天两头就要遭受一顿毒打,但她每次都从未向这些人低头,她知道自己一旦低头,那么自此之后便再也抬不起头。

不过此时的慈禧太后也并没有动杀心,毕竟一个妃子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可她没想到后来珍妃居然干政,还背地里支持光绪进行变法,这要是变法成功的话,那么新的政治体制将会彻底推翻慈禧所代表的封建顽固派,这可是触及到了慈禧的根本利益,也正是这一时刻,慈禧是真的想要杀掉珍妃,而珍妃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或许在她看来,面对恶势力就算是死也绝不能臣服。

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可是,仅凭珍妃一个人怎么可能敌的过慈禧以及她背后强大的阶级势力,或许有人想,那不是还有光绪皇帝呢吗?殊不知他也只是一个软柿子,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太后软禁起来,并且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力,别说挺身而出去保护自己心爱的女子,他能留住自己的性命都算是万幸的了。

而珍妃的生命也截止到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那一刻,当时的慈禧太后自知清军难以抵挡,于是便带领皇室成员开始向承德方向逃亡,正当准备离行之际,珍妃大胆的站了出来,斥责慈禧太后不应该只顾自己逃亡而放弃城中的百姓,应该和皇帝一起镇守皇宫,与将士同生共死,这样的言辞可是把周围人都惊呆了,这不是明摆着打慈禧的脸面吗?

慈禧太后听后也是勃然大怒,当即以避免皇妃被外军玷污为由,让她为皇帝自尽,珍妃定然不从,于是慈禧下令让身边的太监强行把她绑起来,直接扔进井中,就这样年仅24岁的一代佳人坠井而亡。

事后清朝的统治也并没有维系多久,而等到清朝灭亡以后,当初把珍妃扔进井中的老太监回忆道:珍妃是真的了不起,她敢于斗争,敢于对不公的待遇说不,也敢于在那样的情况下公然指责慈禧太后,这份勇气和魄力就算是男子也不及她。

结语

作为生于封建社会的女子,珍妃绝对是独特而又璀璨的存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反抗腐败的统治,带着那份决心,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生命,这样的精神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心,鼓舞着越来越多人投身革命,或许她并不被人们熟知,但历史决定不会忘记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珍妃光绪皇帝慈禧太后

更多文章

  • 潘玉良出身妓院,最终嫁给海关监督,成为民国一代才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潘玉良,画家

    1908年,年仅13岁的潘玉良被舅舅卖到红楼。因为长得丑,才合价两担大米。没几年她却能嫁给海关监督这样的官,但她去世后,和她葬在一起的是另一个男人!潘玉良生于1895年,贫苦家庭出身,1岁父亲去世,2岁姐姐去世,8岁母亲去世,母亲临终把她托付给舅舅。舅舅滥赌成性,等她13岁时,把她卖到了红楼,红楼妈

  • 官场如战场!严嵩曾求徐阶放过自己的子孙!徐阶口头答应,转身就把他的子孙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严嵩,徐阶

    嘉靖年间,夏言被杀,严嵩升任内阁首辅,严嵩宴请下属徐阶,率子孙跪在他面前,说:“我死后,这一家老小能不能活,全在大人了”徐阶答应了,回去就整掉了严嵩,杀了他子孙。严嵩,是被列入《奸臣传》的大臣,和赵高,秦桧齐名,也是许多戏剧,小说,影视剧中的重要角色。严嵩是弘治十八年进士,被

  • 民国名媛陆英嫁给张武龄,连生14个儿女,36岁油尽灯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英,张武龄,民国名媛

    1906年,安徽合肥一名媛出嫁,嫁妆铺满十条街。结婚16年,她为丈夫生了14个孩子,这14个孩子长大后都很优秀。但是他们结婚的时候,路边一个陌生的老太太说了一句丧气话,在她36岁的时候应验了。1885年,陆英出生在江苏扬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她的父亲陆景熙是扬州有名的盐官,母亲是大家闺秀,陆家有钱有势,

  •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为什么还会善待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庶,曹操

    其一,曹操是用非正常手段得到徐庶的,只得到其人,未得到其心。徐庶化名单福,来到新野,辅佐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徐庶的才能得到曹操的亲睐,感叹为何这么有本事的人。在程昱的谋划下,曹操骗来徐庶之母,希望徐庶的老母亲写信,将徐庶骗到许昌。没想到,老太太听到自己的儿子找到明君,辅佐皇叔刘备,感到非常欣

  • 关于怎么处理吕布,曹操询问刘备是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布,曹操,刘备

    首先,曹操是一个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人。曹操当年行刺董卓失败,连夜逃走,不幸被中牟县令陈宫擒获。刚开始,曹操不承认自己为曹操,只是一个复姓皇甫的客商。然而,陈宫曾经见过曹操,并将他认出来。他“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夜间私自放跑曹操,并与其一同逃亡。两人一

  • 曹操为何要拜祭袁绍,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袁绍

    其一,曹操与袁绍同朝为官,是一对好哥们。曹操的爷爷曹腾是服侍四个皇帝的大宦官,父亲曹嵩官至太尉。这么看,曹操虽然不如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也相差不多。因此,两人在少年时期,同朝为官,都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当差,关系还算不错。公元188年,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和袁绍就是其中的两位。曹操时任典军校尉,袁

  • 曹操为何要等十四年才杀了伏皇后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伏皇后,汉献帝

    汉献帝被曹操控制后,一直想找机会翻身,可惜曹操把他压得死死的,就连他身边的女人也不放过,董贵人,她是董承之女,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即"衣带诏"事件后,董承被杀,他的女儿是贵人,怀有身孕,也被曹操给杀了,汉献帝求情都没用。曹操杀董贵妃是在公元20

  • 林徽因与徐志摩,浪漫的背后却是情深缘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徽因,徐志摩

    论及诗歌之灵秀、散文之隽永,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能与徐志摩相提并论之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志摩除了在诗歌、小说等方面造诣颇深之外,其散文也堪称一绝。徐志摩的散文内容涵盖颇广,涉及文艺、人生、传记、旅途,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足可谓是“哲思与文学性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徐

  • 你知道“东坡居士”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都说苏轼是全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坡居士,苏轼

    他的半生漂泊,掷地有声,毫不荒芜。你知道“东坡居士”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都说苏轼是全才?“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这是他对自己的期待。但他更有自己的风骨。人生如逆旅,苏轼的仕途坎坷,却意志不堕,坚韧有节。1079年,他在开封的大牢里

  •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李治只好将他们都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孙无忌,褚遂良,武则天,李治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际,把褚遂良叫到床边,请他辅政,并对褚遂良说:“长孙无忌忠于我,我才得以有天下。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个人的贡献。你以后辅政,不要让小人陷害他,不然你就不是我李家的忠臣了。”不久之后,唐高宗李治即位。想到叔父长孙无忌立自己为太子的情景,李治心中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