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深不可测!

管仲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深不可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44 更新时间:2024/1/3 23:56:23

有一天齐桓公管仲:“农民穷,商人富,我想削减商人财利以增补农民,该怎么办?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去世。

齐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是身在鲁国公子纠,一个是在莒国躲难的公子小白。

这二人身边各有一个老师,管仲与鲍叔牙。这两人是称兄道弟的好朋友,困为无法断定两位公子将来谁继承位,于是二人分开一人辅佐一个,最终都落在他们史兄弟手里。

管仲跟着哥哥公子纠,鲍叔牙则伴随弟弟公子小后左右。

两兄弟得到齐襄公去世的消息后,日夜兼程往齐国赶,二人都想坐上王位。

从距离上来说,莒国经鲁国离齐国更近,公子小白很可能先回到齐国。

鲁国为了护公子纠上位,派人在半路伏击公子小白。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管仲。

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见其口吐鲜血,没有声息,于是以为任务完成,扬长而去。

谁知公子小白是诈死,待管仲走远,不顾身上的伤,翻身驾起马车,马不停蹄的直奔齐国。

公子纠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于是不再着急。等他慢悠悠的赶回齐国时,公子小白已经在六天前回到了齐国,登上王位,称齐桓公。

公子纠看着高高在上的齐桓公,只好灰溜溜的又回了鲁国。

借此时机,鲍叔牙劝齐桓公攻下鲁国。鲁国没两下就败下阵来,齐国以胜者的姿态逼鲁国杀死公子纠。

此时的公纠对鲁国来讲已经没什么用了,为了向齐国示好,不但二话没说就把公子纠处死了,还主动把管仲与召忽给绑了,一同交给齐国。

召忽不堪受辱自尽身亡,而管仲,因为好友鲍叔牙的关系,齐桓公不计前嫌的接纳了他。

齐桓公在莒国躲难时,鲍叔牙一直在他左右。齐桓公回到登上王位后,想拜鲍叔牙为相,却被拒绝了。

他向齐桓公大力推荐管仲,说管仲是旷世奇才,如果拜管仲为相,齐国一定能发展成称霸一方的强国。

要不说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老大,格局与胸怀自然不同凡响。

他丝毫不计较管仲曾经射他的那一箭,甚至还要感谢,不然怎么迷惑得了公子纠?

齐桓公大摆筵席迎接管仲,拜管促为相。

有了管仲的齐国像开了卦一样的向前发展,好像什么事都难不倒他。

齐桓公缺贤人,他就推举了阴朋、宁戚、王子城父、东郭牙、宾胥五人。他们五人分别负责外交、农业、带兵打仗、司法与进言等。

齐桓公缺钱,他就提出了盐铁之税由国家管控,农田赋税按等级来收,他甚至将娼妓合法化……反正怎么来钱怎么搞。

齐桓缺兵,他就搞民兵制,农民们农忙时务农,闲时就有组织有纪律的打猎操练,作为军队的后备力量。

管仲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深不可测!有一天齐桓公问管仲:“农民穷,商人富,我想削减商人财利以增补农民,该怎么办?

管仲思量片刻,说,这个容易,我们先让宾胥、阴朋、宁戚和鲍叔分别去齐国的东南西北打探一番,看看当地的富商是怎么给农民放贷的,再做定夺。

等他们四人回来后,四个地区的放贷政策各不相同,有的利息高达百分之五十,有的则是百分之二十。借贷的贫民数量区别也很大,少的八百多家,多的九百多家。

综合四方,贫民借贷银钱三千万,粮食三千万钟左右,借贷贫民三千多家。

管仲听完大家的汇报,感叹道:“我们的百姓相当于有五个国家的征赋,这样的国家不穷才怪!”

齐桓公听完也跟着着急起来,他没想到自己的国居然是这种境况,忙向管仲讨教对策。

管仲献计说,主公您不是藏有很多织有“枝兰鼓”花纹的锦缎吗?您可以下令让各方放贷富商过段时间来都城朝贺,别的礼物都不要,独独要织有“枝兰鼓”花纹的锦缎。

这样,该锦缎的价格一定水涨船高,涨个十倍估计都不止,您收藏的那些价值也就跟着上涨了。

管仲看了看齐桓公,面带狡黠的说,等到主公宴请众商人时,就拿出锦缎来帮贫民还这三千万银钱与三千万钟粮食。

最后,齐桓公用原来六百万买的锦缎帮四方贫民偿还了所有债务。一时间民众奔走相告,越发用心开垦田地,发展农业,安居乐业。

管仲能被称为华夏第一相,也得益于齐桓公的信任与重用。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这二人相互成就了对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标签: 管仲齐桓公

更多文章

  • 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就因做了1127件坏事被废,最为惊讶的是,他寿终正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贺,汉废帝,霍光,汉朝人物

    他仅当了27天皇帝就因做了1127件坏事被废,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后来竟没有被暗杀,甚至在2000年后,人们在他的墓里还发现了非常丰厚的陪葬品!他就是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存在,汉废帝刘贺。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他的奶奶是当时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当年刘贺的父亲因病去世时,他只有5岁。小小年纪,刘贺就继

  • 隋文帝时期的隋朝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隋文帝为什么历史存在感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文帝,杨坚,隋朝人物

    隋文帝总体是个不错的皇帝,隋文帝实现了几百年的大一统隋文帝实现大一统没错,但南北统一的关键点是北方统一,南朝就是一头比较肥的猪,根本没啥战斗力。北周灭北齐,基本统一大势就不可避免了,而大一统的真正奠基人乃北周武帝宇文邕。请记住他。我对无限拔高这次“大一统”的意义倒没啥意见,但

  • 杜牧活了50岁,在青楼睡了30年,齐名李杜:守不住肉体,要守住灵魂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杜牧,青楼,唐朝人物

    唐朝是个诗酒年华的浪漫时代,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风流诗韵,有这样一位诗人,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诗词文采更是与李白杜甫齐名。这样的人本来可以有大好前途,却近乎30年间都住在青楼,即便整日留恋美色,却也守住了自己的独特灵魂,让后世之人敬仰。一首《阿房宫赋》流传至今,这就是23岁的杜牧写出的文章,虽然只是

  • 1747年清官孙嘉淦告老还乡,乾隆怀疑他偷运十几箱黄金回家,派人拦截,谁知箱子里面竟然是砖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嘉淦,乾隆,清朝人物

    1747年,65岁的清廉之官孙嘉淦告老还乡。突然,乾隆收到密报,说他偷运十几箱黄金回家。乾隆勃然大怒:“拦下他!”检查箱子后,乾隆不但不罚,反而重重有赏。很多人都看过《雍正王朝》,也都对其中的人物有所了解,其中有一个叫“孙嘉诚”的角色,而这个角色的原身

  • 李怡装疯卖傻36年,终于坐上皇帝宝座,力挽狂澜,一改唐朝的颓势,开创了一个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怡,小太宗

    810年,“傻子”李怡出生后,整日疯疯癫癫,被人推下水,都能笑嘻嘻地不在乎。可36年后,成为皇上的他,精明透顶。不仅勤于政事,甚至还力挽狂澜,一改唐朝的颓势,并且开创了一个盛世。俗话说得好,就是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学会隐忍。在历史上,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数载,终于找到机会击败了

  • 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马家不仅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还上书请求将马援的三女儿送入太子宫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援,黄门侍郎,窦固

    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死后还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于是,马家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并且上书汉光武帝,请求将马援的三女儿送入太子宫中。扶风马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马服君赵奢。马援在东汉初期加入了光武帝刘秀的军队,此后东征北战,为东汉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东汉一统天

  • “三千死士”助司马懿政变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千死士,司马懿,三国人物

    曹爽不得人心+运气不好+松懈麻痹+担心家人。不得人心:曹爽光速违背魏明帝曹睿希望宗室和勋贵互相合作的托孤本意,作为宗室代表的他,分别将元从勋贵代表司马懿,蒋济明升暗降,剥夺兵权。让弟弟曹羲,曹训,表弟夏侯玄,控制禁军。让心腹赵俨接替司马懿西北军事就任征西大将军,控制西北。打压勋贵,专断独治,造成了日

  • 春秋第一老赖:郑厉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第一老赖,郑厉公

    郑厉公,姬姓,郑氏,名突,春秋初期郑国的第五任和第九任国君。现代人比较浮躁,各种“老赖”遍地都是,姬突可以算是这个行业的鼻祖,只是这个行业不怎么光彩,否则姬突可以像关公神像一般坐在赖子们家的客厅里享受烟火供奉的。也许在其他史籍里也赖记载过赖账的人,甚或比他更早;但一来郑厉公生

  • 挟王交质、箭射王肩——郑庄公的霸气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庄公,挟王交质,箭射王肩

    郑庄公是春秋时郑国的第三任国君,姬姓,郑氏。历史上,除了春秋五霸,还有春秋三小霸的说法,郑庄公位居其首(当然,也许是因为郑庄公在历史上出现较早的原因)。他在位期间是郑国的全盛时期,罚宋、灭许、收戴,克周、虢、卫、陈蔡、鲁等国,所向披靡,风头远超当时的老牌诸侯晋、燕、鲁、卫等国,在纷乱吵嚷的历史舞台上

  • 李斯:好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终却被具五刑,腰斩,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斯,利己主义者,秦朝人物

    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按照北大教授钱理群的说法,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智商,他们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是最适合社会的那一群人,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非常可怕。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李斯,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