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死后还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于是,马家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并且上书汉光武帝,请求将马援的三女儿送入太子宫中。
扶风马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马服君赵奢。马援在东汉初期加入了光武帝刘秀的军队,此后东征北战,为东汉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汉一统天下之后,他又立下汗马功劳,巩固了东汉的统治地位。
公元48年,刘尚征在武陵五溪之战,被杀得一干二净。马援听说这个消息后,立刻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战斗,但却在行军路线的路线上和耿舒意见相左。再加上当时的环境极为恶劣,很多士兵都染上了传染病,这使得部队的出征再一次受阻。
耿舒身为马援军中的副手,并没有想着如何率领军队渡过难关,而是给自己的兄长耿弇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耿舒罗列出了马援的所有过错,指出了马援的失误,让军队落入了如此境地。
光武帝听闻这消息震怒,传令梁松接替马援统领全局。然而,马援没有等到梁松的到来,而是在行军的路上感染了一场大病,最终因病去世。
梁松本来就和马援有仇,如今马援已死,梁松绝不会轻易放弃复仇的良机。
梁松写信给光武帝,对马援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污蔑,还谎称马援从交趾带回来的一车大米其实都是价值连城的明珠,而马援将这些明珠中饱私囊。
光武帝闻此消息后,再次震怒,这让马家人心惊胆战,他们甚至不敢将马援的灵柩送到祖墓。
从政之人向来都是落井下石,马援倒霉的下场更是让马家一蹶不振,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对马家敬而远之。
就连马援下葬的时候,昔日的好友和同僚都无一人敢来吊唁,曾经的名门世家现在却是一蹶不振。
不过,好在马援生前非常依赖自己的外甥马严,每次出兵都会将家族事务交给马严打理,而马严也是个明事理之人。
马严知道在陷害马援的官员中,就有窦固这个人,而马援的女儿又与窦家人有了联姻,于是马严便解除了婚约。
与此同时,马严还劝说马援的妻子将三个女儿都送入宫中。虽然马援的妻子同意这个做法,可光武帝怎么可能会同意“戴罪之人”子女入宫。
为此,马严六次上书,光武帝这才明白马援其实是被诬陷的,但马援已死,一切都无法挽回。
马援为东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光武帝出于愧疚,打算给予马家补偿,于是便同意了马援女儿进宫的要求。
就这样,马援的小女儿马氏被送入了太子宫中,但并非侍奉太子,而是伺候光武帝的妻子,也就是皇后阴丽华。
扶风马氏世代以读书为生,马氏聪明绝顶,又通晓历史,与其他族人相比,她的性格更加成熟,做事也更加有条理。
马氏不过十三,就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阴丽华的赏识,成为了阴丽华的贴身丫环。
阴丽华绝非等闲之辈,她在后宫里的地位极高,与光武帝刘秀以及太子刘庄都有很大的关系。
阴丽华见过马氏贤德和学识,越发认定这女子是自己未来媳妇最合适的对象,于是便促成了马氏和太子刘庄的婚事。
刘秀逝世后,太子刘庄登上了汉明皇帝的宝座,同时册封马氏为贵人。
刘庄和马氏的关系一直很好,当刘庄为朝政苦恼而举棋不定之时,马氏就会向他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他解决难题。
此时皇后之位一直空缺,刘庄对此也极为苦恼,便询问母亲阴丽华的意见。阴丽华说:“马夫人德冠后宫,选她当皇后是再好不过了。”
汉明帝采纳了母亲的意见,把二十一岁的马贵人册封为皇后。
阴丽华的眼力还是不错的,马氏虽然成为了皇后,但一举一动都跟以前一模一样,没有半点傲气,反而多了几分稳重。
由于害怕外戚当权,马皇后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之外,也给自己的家族定下了规矩。
在当时那个外戚乱政的年代,马家就像是一股清流,贯彻着马援和马皇后的宗旨,始终秉承着马革裹尸的爱国之心以及以诗词为本的纯正风格。
在皇亲国戚贪图权力,最终家破人亡的情况下,扶风马氏的势力越来越强,让马家的历史延续了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