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牧活了50岁,在青楼睡了30年,齐名李杜:守不住肉体,要守住灵魂

杜牧活了50岁,在青楼睡了30年,齐名李杜:守不住肉体,要守住灵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51 更新时间:2024/1/15 18:54:52

唐朝是个诗酒年华的浪漫时代,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风流诗韵,有这样一位诗人,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诗词文采更是与李白杜甫齐名。

这样的人本来可以有大好前途,却近乎30年间都住在青楼,即便整日留恋美色,却也守住了自己的独特灵魂,让后世之人敬仰。

一首《阿房宫赋》流传至今,这就是23岁的杜牧写出的文章,虽然只是进士,却拥有状元的底蕴,让人惊呼“天纵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杜牧的传奇人生。

年少立志入官场

作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出身高贵,乃是宰相杜佑孙子,在家中排行十三,所以被大家习惯性称为“杜十三”,家中世代为官,颇有名望,其祖父乃是有名的政治家,中唐时期的三朝宰相。

拥有着显赫的家世,祖上又有杜甫这样的大文学家,杜牧的见识自然比别的人广很多,少年的他就心系家国天下,虽然不能亲自赶赴沙场,却也时刻关注着前方战事。

受到家世的影响,杜牧爱好读书可并不会死读书,致力于对当时社会有用处的实际理论。

晚唐时期天下动荡不安,唐宪宗征讨藩镇,大唐天下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是太平盛世。杜牧不愿只是安身自保,特意去学习兵法。

靠着显赫的家世背景,杜牧的生活衣食无忧,开始一门心思研究军事理论,他熟读兵书,将《孙子兵法》研究了很多遍,还得出了很多自己在军事上的见解。

凭借着对《孙子兵法》做的很多注释,加上对前方战事的揣摩和作战策略,让他开始慢慢地崭露头角,那些军事见解被宰相李德裕采纳后,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岁出头的杜牧,开始在大唐文化圈里大显身手,《阿房宫赋》流传至今,也成了杜牧进入仕途的投名状,这都得益于他今生的贵人吴武陵。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代名士吴武陵在洛阳当地很有声望,偶然间看到杜牧写下的文章后,连连称奇,顿时被杜牧的才气和胸襟所震撼,当即决定,一定要让杜牧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朝廷所用。

此时,正是科举选拔人才的时候,吴武陵找到了当时正在主持科举的崔郾,向他举荐杜牧,并表示杜牧是能当得起状元之名的大才。

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当时正担任太学博士,酒席之上二人相见,吴武陵与崔郾谈起此次科举之事,说着说着就聊到了杜牧,吴武陵对杜牧一顿夸赞,还拿出他写的《阿房宫赋》来让崔郾品鉴。

能得到吴武陵如此夸赞,崔郾也很是好奇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才能。可当他看见那篇《阿房宫赋》的时候,便被文章中所蕴含的气韵所震惊,词语精妙、含义深厚,写这篇文章的人果真当得起状元之名。

崔郾十分清楚吴武陵的意思,也不好驳他的面子,便将自己的境况如实相告,原来,状元是谁这件事早就已经定好了,没有办法更改,但也表达了自己对杜牧这篇文章的高度赞赏,和吴武陵商量之下,给了杜牧一个进士第五名的名次。

回到酒席上后,身旁的同僚问起刚才二人谈话的事情,崔郾只好解释了一遍,谁料那人却说,杜牧此人才气颇佳,可风流成性,经常出入烟花之地、流连风月场所,品行未必如才气那般好。

听了同僚的话,崔郾左右为难却也没办法,表示自己已经答应吴老先生了,哪有再毁约的余地。

就此,杜牧在吴武陵的举荐下,正式地步入仕途,准备在大唐官场上大展宏图,一举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想着,那些挑灯夜读研读兵法的日子总算没有白费。

风流不误才学

杜牧虽然中了进士,但他在官场的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远远不敌他在大唐文化圈的地位,不久后就被外派去做了幕僚,这一去就是五年之久。

杜牧去的是南昌观察使沈传师的家,可巧的是,二人私交甚好,杜家和沈家乃是世交,这样一来杜牧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却也乐得自在。

让他日日留恋沈传师家的是一位歌女,名为张好好,此女生得闭月羞花,唱歌时又别有一番风韵。

杜牧第一次见到张好好时,便被这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所吸引,她的美貌、才学以及动人的歌喉都深深地吸引着杜牧,让他再难忘记。

这样美丽动人的女子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等到杜牧想要下定决心表白心意迎娶张好好时,她却已经先一步嫁给沈传师做妾了,为此杜牧惋惜不已。

等到多年以后再见到故人张好好时,她已经不再像当年那般美艳惊人,而是流落街头做了一名卖酒女,故人重逢,让杜牧的内心生出万千感慨,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也是他其中一首代表作。

这部作品被后世之人所欣赏,不光是杜牧的文采秀丽,更是因为他的书法别具一格有大家风范。《张好好诗》的真迹被后世各代人所珍藏,宋徽宗、乾隆等人都对此诗青睐有加。

文采上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书法上的造诣被世人评为“颜柳之后”,有了这两个称谓,杜牧在文坛上的地位便不容小觑。而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流连秦楼楚馆纵情声色时留下的。

除了《张好好诗》,还有著名的《杜秋娘诗》等。流传千古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是出自杜秋娘之手。

只不过美人虽貌美,却没有抵挡住命运的捉弄,一曲《金缕衣》让杜秋娘被唐宪宗看中,封为秋妃,可惜天性太过聪慧被迫卷入权力的斗争中。二人再相见时,杜秋娘已经被贬为庶民、流落街头了。

仕途虽然不顺利,可一想到能日日流连烟花之地,杜牧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糟糕了,他的独特性情使得他对那些烟花女子格外怜爱,不管走到哪,都要到当地有名的秦楼楚馆享乐一番才行。

他放浪形骸的爱好无人不知,当他到湖州游玩的时候,当地刺史便投其所好,找来当地所有有名的妓女来让杜牧挑选,可杜牧一个都没看中。

后来当地刺史特意为他搞了一场美女秀场,全城有姿色的女子都集中到一处,让杜牧来挑选。饶是风月场老手,杜牧也没有见过这阵仗,可他也没有挑花眼,反而对一个刚刚十几岁的女孩很是喜欢,甚至与她定下了十年之约的承诺。

十年之内杜牧来到湖州当官并娶她为妻,十年之后如若杜牧没有来湖州,女子可以嫁人。可直到这场爱情的期限到来时,杜牧也没能如愿来到湖州,女子便嫁了人。

多年后,又是物是人非的辛酸情境,昔日风流潇洒的杜牧已经年近半百,天命之年感慨甚多,又想到当年选美时遇见的窈窕少女已经嫁与他人,杜牧提笔写下《叹花》,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境。

半生时光都付与青楼,可从他的诗词中却能体会到,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他的灵魂从未堕落。

失意的仕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杜牧也许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生涯会如此地坎坷。他家世显赫、少年得志,前半生太过逍遥的杜牧到30岁时便开始体会到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苦涩。

在甘露之变中,无数官员被牵扯进来,多少家庭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妻离子散,杜牧当时被调任洛阳才幸免于这场灾祸,可目睹了这场流血事件后,杜牧就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肆意风流的少年郎了。

会昌二年,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原因不详,有人说他是受到宰相李德裕的排挤,才会难以升迁,毕竟李德裕对杜牧总是流连烟花之地的行为感到很是不满。两家虽是世交,杜牧年少时写过的兵法策略李德裕也很是欣赏,但官场就是官场,任何人都不会例外。

按照常理而言,杜牧这样的家世背景,还有他令人羡慕的才华,他该是在朝堂之上大展身手才是,那些年少时读过的兵书怎么会派不上用场呢。

所以就有人认为是因为杜牧的性格太过潇洒,与官场的风气实在是不搭调,才导致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

究其原因一定是复杂的,但肯定无法排除政治因素。当时朝堂之上,正面临着李德裕与牛僧孺之间的对峙局面,即“牛李党争”而杜牧与牛僧孺的关系很好,也许被李德裕认为杜牧站在了牛僧孺那边,故而排挤。

客观上判断杜牧的性格,他其实是大概率不会在朝堂之上选边站的,20岁就能写出《阿房宫赋》的人,怎么会拘泥于朝堂之上的党派之争呢,他只是纯粹地想要有点政绩罢了。

几经辗转,杜牧后来还是回到了京城,但待了不到一年,就陷入到了俸禄太低以至于无法养家的窘境当中,多次上奏请求外放湖州刺史。

不光是因为俸禄问题,毕竟湖州还有一位美艳少女在等着他迎娶,但也有人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杜牧认为自己在朝堂之中已经没办法再有所建树了,故而决意离开。

到了湖州以后,杜牧以文会友,结交当地名士贤才,过上了他喜欢的那种闲散似神仙的快活日子。

没过几年,杜牧的官职又有调动,此时的杜牧也许已经无心功名利禄,闲暇时间去重新翻修的樊川别墅,这是祖上留下来的,而他也在公元852年病逝在了这里。

在死前,杜牧自己撰写了墓志铭,而后闭门在家,拿出此生写过的文章,将一大半都烧掉了,令后世人惋惜不已。

总结

杜牧一生,前半生风流潇洒、少年得志,后半生却大多时候在失意中度过,这里面有历史的戏剧性,也有杜牧本身性格的原因。

他的诗歌与文章中的文采令后世人惊叹不已,虽然许多诗都是写于烟花之地,但并没有让人忘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质。

他是晚唐时期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一己之力照亮了半个文坛。于秦楼楚馆间把酒言欢,世人只看到了他的放浪形骸,可欢笑的背后又有几抹悲凉呢。

标签: 杜牧青楼唐朝人物

更多文章

  • 1747年清官孙嘉淦告老还乡,乾隆怀疑他偷运十几箱黄金回家,派人拦截,谁知箱子里面竟然是砖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嘉淦,乾隆,清朝人物

    1747年,65岁的清廉之官孙嘉淦告老还乡。突然,乾隆收到密报,说他偷运十几箱黄金回家。乾隆勃然大怒:“拦下他!”检查箱子后,乾隆不但不罚,反而重重有赏。很多人都看过《雍正王朝》,也都对其中的人物有所了解,其中有一个叫“孙嘉诚”的角色,而这个角色的原身

  • 李怡装疯卖傻36年,终于坐上皇帝宝座,力挽狂澜,一改唐朝的颓势,开创了一个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怡,小太宗

    810年,“傻子”李怡出生后,整日疯疯癫癫,被人推下水,都能笑嘻嘻地不在乎。可36年后,成为皇上的他,精明透顶。不仅勤于政事,甚至还力挽狂澜,一改唐朝的颓势,并且开创了一个盛世。俗话说得好,就是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学会隐忍。在历史上,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数载,终于找到机会击败了

  • 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马家不仅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还上书请求将马援的三女儿送入太子宫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援,黄门侍郎,窦固

    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死后还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于是,马家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并且上书汉光武帝,请求将马援的三女儿送入太子宫中。扶风马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马服君赵奢。马援在东汉初期加入了光武帝刘秀的军队,此后东征北战,为东汉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东汉一统天

  • “三千死士”助司马懿政变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千死士,司马懿,三国人物

    曹爽不得人心+运气不好+松懈麻痹+担心家人。不得人心:曹爽光速违背魏明帝曹睿希望宗室和勋贵互相合作的托孤本意,作为宗室代表的他,分别将元从勋贵代表司马懿,蒋济明升暗降,剥夺兵权。让弟弟曹羲,曹训,表弟夏侯玄,控制禁军。让心腹赵俨接替司马懿西北军事就任征西大将军,控制西北。打压勋贵,专断独治,造成了日

  • 春秋第一老赖:郑厉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第一老赖,郑厉公

    郑厉公,姬姓,郑氏,名突,春秋初期郑国的第五任和第九任国君。现代人比较浮躁,各种“老赖”遍地都是,姬突可以算是这个行业的鼻祖,只是这个行业不怎么光彩,否则姬突可以像关公神像一般坐在赖子们家的客厅里享受烟火供奉的。也许在其他史籍里也赖记载过赖账的人,甚或比他更早;但一来郑厉公生

  • 挟王交质、箭射王肩——郑庄公的霸气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庄公,挟王交质,箭射王肩

    郑庄公是春秋时郑国的第三任国君,姬姓,郑氏。历史上,除了春秋五霸,还有春秋三小霸的说法,郑庄公位居其首(当然,也许是因为郑庄公在历史上出现较早的原因)。他在位期间是郑国的全盛时期,罚宋、灭许、收戴,克周、虢、卫、陈蔡、鲁等国,所向披靡,风头远超当时的老牌诸侯晋、燕、鲁、卫等国,在纷乱吵嚷的历史舞台上

  • 李斯:好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终却被具五刑,腰斩,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斯,利己主义者,秦朝人物

    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按照北大教授钱理群的说法,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智商,他们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是最适合社会的那一群人,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非常可怕。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李斯,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仓

  • 1691年,15岁的宋氏成为雍正的试婚格格,给他生下两个女儿,可惜宋氏到死只是嫔位,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氏,试婚格格,雍正,清朝人物

    1691年,15岁的宋氏奉命成为雍正情事的“启蒙导师”,两年后给雍正生下长女,12年后又生下另一个女儿,可惜宋氏到死只是嫔位,这是为何?宋氏入宫的这一年雍正刚满14岁,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对于两人的婚姻此时的胤禛阿哥也仅认为是需遵循的众多皇家礼数中的一项,此前他甚至都不知道

  • 成吉思汗有6个儿子,其中4个儿子是正妻勃儿帖所生,而汗位是其中一位继承,那么到底是谁继承了汗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勃儿帖,元朝人物

    可大儿子术赤出生时,勃儿帖被敌人掳去了9个月,所以,成吉思汗也会思考,这个长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勃儿帖从小便与铁木真认识,铁木真思念了她九年,后来娶了她又有三年多,可是在铁木真与篾儿乞部之战中,勃儿帖被俘虏了。胜利使整个篾儿乞部沸腾了。脱黑堂决定当着所有部众的面将勃儿帖许配给他两位亲兄弟中的一个,

  • 1539年,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冈在苏州某玉器作坊学成出师,独自开设琢玉作坊,承接宫廷下发苏州织造局的珠宝玉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琢玉大师,陆子冈,苏州织造局

    世人眼中巧夺天工的子刚玉牌自此诞生,在苏州人看来,子刚玉是可以比肩唐伯虎仕女画的存在。在明代苏州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比肩京畿的城市。仰赖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势,苏州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为背景,成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重要发展中心之一。在明代,朱氏王朝施行了严格的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