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2岁的齐白石突然去了徐悲鸿处。一进门,他就要下跪,吓得徐家人赶紧去拦。谁知,齐白石泪流满面,非要下跪,谁都劝不住。
齐白石比徐悲鸿大30多岁,两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同样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齐白石为何会对徐悲鸿如此的情深意浓,原来这其中藏着一段难得的知遇之恩。
蔡元培任命徐悲鸿为北平艺术学院的院长,在教学上徐悲鸿同蔡元培一样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此时的他一心想把齐白石弄上讲台,教授学生。
于是,徐悲鸿三顾茅庐,希望齐白石能够前来北院任教,但此时的齐白石已经是67岁的老头,并且自己连洋学堂都没有上过,更别说是教学生了。
齐白石自己都说,自己一把年纪万一摔个跟头想爬起来都难。
徐悲鸿知道齐白石的顾虑,徐悲鸿说:“您不需要讲课,就当是换个地方画画就可以,夏天有风扇,冬天还有火炉子,还有我在旁边陪着您...”
两人虽说有年龄的差距,但是两人却一见如故,从绘画到诗词到文章到篆刻,彼此的观点总是出奇的一致。
就这样,齐白石被徐悲鸿的诚意所打动。第二天徐悲鸿亲自来接齐白石前去上课,学生们早已恭恭敬敬的等待。
大师果然是大师,寥寥几句齐白石就传达给了学生画画的精髓,几堂课下来,齐白石就收获了众多学生的心。
但是,因为齐白石没有当时所谓的文凭,学校里的其他教授对他联合抵制。
为此,徐悲鸿不禁对自己的决定毫不动摇,并且对他们喊话:“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相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齐白石停止一切买卖画作的行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谢绝来访。
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徐悲鸿亲自写信告知齐白石,并悉心询问他的近况。
年老后得到这样一位挚友,齐白石感激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1953年,两人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拉着彼此的手亲热叙谈,摄影师捕捉到了这极具感染力的一幕。
可没想到这一次握手竟然成了永别,第三天,徐悲鸿突发心脏病离世。
家人考虑到齐白石与徐悲鸿的交情,决定瞒着徐悲鸿去世的消息。但是徐悲鸿在世时,每月必亲自为齐白石送去工资,现在也只得由他人代送了。
几次下来,齐白石问家人为什么最近不见徐悲鸿的身影,家人说以徐悲鸿出国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但是很快,老爷子就感觉不对劲,大概过了一年,齐白石雇了一辆三轮车,由儿子陪同来到了徐悲鸿的家里。
一下车他就看到徐悲鸿的家门口已经挂上了“徐悲鸿纪念馆”的牌子,齐白石缓缓走了进去,呆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好久问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悲鸿先生的灵位在哪?”
在儿子的搀扶下,齐白石来到徐悲鸿的遗像前,久久地注视,说着就要下跪,徐悲鸿夫人赶紧搀扶起来,齐白石对着遗像说道:“悲鸿先生我来看你了,我是齐白石...”
最后,含泪离开了徐悲鸿纪念馆。
齐白石和徐悲鸿,一个是木匠出身的国画大师,一个是留过洋的油画大家,加上两人年龄上的诧异,按说不可能有交集。
偏偏机缘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至交好友。
两人在艺术的道路上相互提携,打造出了一份令人感动的高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