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7岁的张伯驹因生意需要和朋友去天香阁喝酒,认识了一个20岁的妓女。但老板娘说:“这姑娘事关重大,不是花钱就能赎回来的。”没想到,后来他让好朋友孙耀东帮忙贿赂官兵,悄悄把那个女人带走了。
张伯驹出生在富贵人家,表叔是袁世凯,老父亲张镇芳是河南巡抚。小学都是外国教会学校,能写诗就说英语。15岁时,张伯驹就找了一个军阀的女儿为妻。
在父亲张镇芳眼里,既然儿子已经成家,就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张伯驹又一挥手,成了袁世凯的兵。
当然,作为一个民国的纨绔,张伯驹怎么能让自己只有一个身份,说出去多没面子!
于是,在参军的路上,张伯驹也进入了金融领域,在盐业做过管理领导,在兴业银行做过经理。
但有意思的是,张伯驹真的很看不上普通的弯弯绕绕花房抽烟喝酒赌博的行为。抽烟喝酒赌博的人他都不碰,连受人尊敬的洋装都不看。
平日里,他总是穿着长衫在街上走来走去,吃的更多的是普通的食物。一盘大葱炒鸡蛋,是他心中最好的美味。
然而,张伯驹厌倦了当官从政,最终不顾父母反对退出了军队。从此过上了写诗画画、看戏唱歌的“纨绔”生活。
为妓女出头的男人多的是,但能把上海漂亮的妓女培养成山水画家的恐怕只有张伯驹一人。
潘素出生时,她的家庭正在衰落。虽然她的家境不如以前,但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她的教育,学习各种才能。
快乐的日子在她13岁的时候戛然而止。她的生母去世了,她的父亲随后把她的继母迎进了门。刚来的继母对这个继女很不满意。
15岁时,潘素的美貌初露端倪,恶毒的继母竟然把她卖到妓院。让她弹琵琶挣钱养家。
直到1935年,她遇到了来上海出差的张伯驹,20岁的潘素才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优雅而勇敢的男人。
后来,经过一番交谈,潘素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并渐渐喜欢上了他。然而,潘素没有表露他的感情。他也见惯世面,怕友情失望。
而就在这个时候,潘素同时也有一个“婚约”,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权贵将军臧卓。
出于许多原因,潘素抑制了自己的感情。潘素不知道的是,当她第一次见到张伯驹时,他已经爱上了自己。
因此,老板娘对张伯驹说,潘素就是你有钱也赎不回来。但是张伯驹被潘素深深吸引,发誓要拯救潘素。
最终,张伯驹铤而走险,找到好友孙耀东,帮他买通了臧卓身边的侍卫,自己把潘素偷走了。
他们很快逃到了天津。那一年,1935年,他们结婚了。当时,潘素20岁,张伯驹37岁。
张伯驹深情地看着潘素,对潘素说:“我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
婚礼上,潘素穿了一身白色端庄的素装。她坚定地说:“洁白如素,才是我自己。”
此外,为了表达爱情的忠诚,张伯驹与另外两个妻子离婚。之后两个人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得知潘素的丈夫张伯驹擅长绘画,她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经常向张伯驹请教绘画知识。
张伯驹不仅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还拿出自己所有的字画,请潘素临摹。
在张伯驹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对绘画非常感兴趣的潘素每天都花大量时间练习绘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素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夫妻感情也因为兴趣相投而越来越近。
有一次,著名画家张大千去潘素家做客。张大千看到她的作品后,不禁感慨地说,“古之神韵,高如唐人”。
张伯驹是个古董爱好者。为了在战争中保护国宝不受外敌侵犯,他变卖了自己的财产来保存那些珍贵的字画。
1941年,张伯驹被匪徒绑架。面对绑匪索要的200根金条,潘素不愿意卖掉丈夫的国宝,因为她了解丈夫,他不会同意这么做。
为了救她的丈夫,潘素到处筹集资金,卖掉了她所有的珠宝。七个月后,张伯驹终于获救了。
后来,他们把那些来之不易的国宝都捐给了国家。面对国家20万的悬赏,夫妻二人拒绝了。
晚年,张伯驹和他的妻子不得不住在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但他们手牵着手,享受着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