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子澄辅佐建文帝为什么失败?朱元璋将之从状元贬为探花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书呆子!

黄子澄辅佐建文帝为什么失败?朱元璋将之从状元贬为探花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书呆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17 更新时间:2023/12/13 1:08:28

1385年,黄子澄科举考试考了第一名,马上就要封状元的时候,朱元璋突然问道:“你哪年哪月出生的?”黄子一时紧张愣了一下,朱元璋:“贬他为探花。”

朱元璋能从乞丐当上皇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元璋会识人,会用人,那么朱元璋会因为黄子澄一时紧张,就把他从状元贬为探花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黄子澄,名湜,字子澄,江西分宜人,黄子澄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非常勤奋好学,他甚至还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勤斋”,为了能增加自己的学识,他曾经拜大学问家欧阳贞、梁寅为师,因为黄子澄的勤奋好学,深受二人器重。

而黄子澄也不负众望,在1384,明朝举行的科举考试中,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在殿试时发生了小意外。

朱元璋先问他多大年纪了。

黄子澄答:“34岁。”

随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让他错失了状元的身份。

虽然朱元璋把他贬为了探花,但是朱元璋知道他学识渊博,依然还是封他为翰林院编修,在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还让他成为了自己孙子朱允炆的老师,升他为太常寺卿。

虽然黄子澄很有才华,但是终究只是一个书呆子。

黄子澄成为朱允炆的老师后,经常跟朱允炆一起谈论政事,朱允炆就曾经问过他藩王的事情。

朱允炆问:“现在皇室的藩王都拥有重兵,而且他们经常做违法的事情,这该怎么处理呢?”

黄子澄答:“藩王的兵,只能用来自保,如果他们敢反叛,是抵挡不住朝廷的,当年汉朝七国作乱时,他们也拥有重兵,最终不也是被朝廷打败了,这不是朝廷的战斗力有多强,而要顺应天命者存,抗逆天命者亡。“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给日后朱允炆失败埋下了伏笔。

朱允炆继位后,大力提拔自己的老师黄子澄,封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参加国政,着手削藩之事。

因为在黄子澄的思想里,朝廷是战无不胜,是无敌的存在。

所以他认定各个藩王不敢反叛,即便是有人敢反叛最终也会失败,所以他着手削藩之后,迅速就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次年又将朱柏、朱桂、朱榑、朱楩等人废除王位。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废掉了五个藩王,这才把燕王朱棣给逼反了。

其实朱棣会反也在黄子澄预料之中,他明明知道自己削掉五个藩王之后,朱棣肯定会反,那为什么他还要这么做呢?

因为黄子澄过于自信了,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控制朱棣,他首先把朱棣的精兵都调到了北平周围,自认为这样可以削弱朱棣的力量,监视朱棣。

但是以朱棣聪明才干他也很清楚朝廷这么做是想干什么,但是朱棣这个时候其实还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朱元璋死的时候,他没敢自己去参加葬礼,而是派了他的三个儿子前去。

果不其然,朱允炆直接派人扣下了他的三个儿子,所以朱棣迟迟不敢起兵,因为他知道自己一起兵,自己的三个儿子肯定会被朱允炆给杀掉。

而这个时候黄子澄做了一件蠢事,他认为扣押朱棣的儿子会让他起疑心,不如放回他的儿子让他放下戒心,然后自己再派兵攻打。

随后就把朱棣的儿子给放走了,放了之后他才想明白,朱棣不敢亲自来参加葬礼其实就是起疑心了,于是又立刻命人去抓他的儿子,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朱棣没了后顾之忧,两个月之后就起兵了。

其实朱棣起兵后,他的胜算也不大,毕竟当时实力相差悬殊,朱棣的兵力比朱允炆差远了,当时朱允炆首先派出的是老将耿炳文,但是耿炳文率领的13万大军被朱棣给打败了。

这个时候黄子澄又犯了大错,他认为耿炳文这样的老将无能,于是他建议朱允炆让曹国公李景隆为主帅,殊不知李景隆虽然饱读诗书,熟读兵法,但是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战争,没有带兵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且他在军中将领中的威信特别低。

朱棣一听朱允炆任命李景隆为主帅,差点没笑死,他深知李景隆根本不会打仗,朱棣对身边的将领说:“朱允文派李景隆为主帅,真乃天助我也,我赢定了。”

结果不出朱棣所料,虽然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是朱棣军队的好几倍,但是不堪一击,瞬间就被朱棣打得溃不成军。

这个时候黄子澄才知道自己用错人了,但是后悔已经晚了,李景隆一败,朱允炆的精锐尽失去,已经再也没有能力抵挡朱棣的大军了。

最终导致南京失守,南京陷落时,黄子澄正在外面招兵,他听到南京陷落,不但没有投降,反而秘密联合袁州知府杨任等人一起谋划对抗朱棣。

但是还没起事就被人偷偷告发了,黄子澄被生擒押到了南京,面对朱棣的审问,他毫不畏惧,大骂朱棣造反篡位,结果朱棣一气之下,下令肢解了黄子澄,还灭了他九族。

黄子澄死后,朱棣连他家中女眷都没放过,朱棣把他的妹妹和妻子都送到了教坊司(官方妓院)做妓女,每天遭20人轮奸,奸后生的孩子,继续充妓。

可以说黄子澄是一个忠臣,但他不是一个优秀的谋臣,只能说是一个书呆子,只会引经据典,不懂得变通,这也是谋臣大忌。

所以朱元璋问他哪年哪月出生的时候,他一紧张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朱元璋就知道他不会临机应变,不堪重用,所以把他从状元贬为了探花。

你对黄子澄怎么看?

标签: 黄子澄建文帝靖难之役

更多文章

  • 刘备势如破竹谋取益州,刘巴忠于故主,刘备反而更加信任他?还升他做尚书令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刘巴,益州,尚书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人才辈出,当中又以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最终奠立三国鼎立之局。蜀汉之主刘备以自称高贵但贫困的出身,屡败而复屡战,以出众的魅力获得众多贤臣良将的舍生效力。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经天纬地之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万人敌猛将。但有一位人物

  • 元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丞相做名将,竟然要娶皇后为妻,最后娶了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孛罗帖木儿,元顺帝,奇皇后

    一代名将当丞相后,提出娶皇后为妻,皇后婉拒后,把女儿嫁给了他孛罗帖木儿是元朝时期的一代名将,深受元顺帝的器重。孛罗帖木儿一生起起伏伏,最后在元朝的朝堂中一手遮天,独揽大权,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丞相。但正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却因贪恋美色,直接大胆提出要娶奇皇后为妻。奇皇后深知孛罗帖木儿的势力,不敢发怒

  • 明朝皇位争夺战:朱元璋为保住孙子的皇位,谁都预料到了,就是没有聊到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

    手足情深这个词,放在古代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亲兄弟之间就像个笑话。毕竟除了手足相残,弑父杀子的也大有人在。在古代,皇权高于一切,是父子、兄弟,更是君臣。皇帝死几个儿子从来不重要,反正生那么多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一个朝代,往往在第二任皇帝继位时,皇位的争夺战最厉害。比如唐朝,李世民手刃同胞兄长迫使李渊易

  • 张伯驹逛青楼,为抢出一妓不惜得罪国军中将,5年后此女享誉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伯驹,潘素

    他是有名的爱国收藏家,他一生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捐献了八件宝藏,而且都是国家级宝物,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他捐出了‘半个故宫。”作为中华第一收藏家他也曾有过不少的逸闻趣事,似乎每一个名人都有那么一些绯闻故事。他曾经去逛青楼而在这里他对一个女子一见钟情,为抢出这名女子不

  • 81岁的乾隆却翻了79岁愉妃绿头牌,太监好心提醒,乾隆却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愉妃

    1792年,81岁的乾隆,翻了79岁的愉妃绿头牌,太监好心提醒:“皇上,愉妃娘娘老了,要不换个年轻的吧?”乾隆大怒:“朕就要她。”自古皇帝多风流,历任皇帝无不有着丰富多彩的情史。乾隆的情史当属精彩绝伦,这位老爷子时逢81岁高龄,还有力气翻牌。要说翻个十

  • 险被顺治废掉的孝惠章皇后和康熙帝有着深厚感情,母子情深,成为天下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惠章皇后,康熙帝

    1718年。当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后的生命走到尽头,身为儿子的康熙帝拖着年迈的身躯,挪着浮肿到穿不上鞋的脚也要去见孝惠章皇后一面。来到孝惠章皇后身边的康熙帝,立马跪倒在嫡母床边,并轻声细语地:“母后,儿臣来看望您了”。此情此景,可见康熙帝与孝惠章皇后的母子情,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深

  • 元朝权臣娶了泰定帝皇后为妻,纳40多位公主为妾,以荒淫过度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泰定帝,燕铁木儿

    儒家尊崇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国家的君王和臣子,家庭的父亲和孩子都要各司其职,不能违反礼制。若是君王的行为不像君王,臣民做得也不像臣民的事情,国家则会失去秩序,陷入困境。若要从历代权臣之中找到一位佼佼者,非元朝燕铁木儿莫属。他做了太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把皇后和公主都收入自己的内室,还成了皇子的养父!燕铁

  • 大明三位最强的皇后,缔造三个盛世皇朝,其中宣德太后被称作“女中尧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宣德太后,女中尧舜,皇后

    大明三位最强的皇后,缔造三个盛世皇朝,其中一个比武则天还强他是大明首位太皇太后,给明朝带来八年盛世,参政却不乱政,以慈孝文天下,后世称她为女中尧舜。然而史书中就连其名字都没有留下,他就是成孝昭皇后张氏。明史中未记载,张皇后的本名,只知道他是指挥使张麒的女儿,出身虽不显贵,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官宦之家。洪

  • 谭延闿母亲是小妾,族人不让棺椁走正门,他做了一个举动,族人只好答应从正门出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谭延闿

    1917年,谭延闿的母亲去世,但出殡时族人却死活不让棺椁走正门。谭延闿好话说尽,可族人依旧不肯让步,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谭延闿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差点成为孙中山的连襟、宋庆龄的妹夫、宋美龄的丈夫,号称“官场不倒翁”,是国民党中的资深元老之一。可他的母亲李夫人,却因为出身寒

  • 宰相裴炎因为写下了两个字却被武则天处斩,百官求情,武则天大怒:把字拆开来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裴炎,武则天

    从古到今为人臣子的主要职责都是为君分忧,多少为官者初入官场的目标也皆为建功立业,为国为民尽到臣子的本分。不过并不是说具备着令人羡慕的真才实学,便一定会让无数百姓感受到如春风般的温暖,必须拥有足够过的生活阅历,才能够切身实际地体会到人间疾苦。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知识点并不能够当作是成功的唯一渠道,总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