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君王,将领的用人典故,讨论体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君王,将领的用人典故,讨论体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1/16 9:26:38

回答

1留才:刘备苦心留住徐庶

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因此,引才难,留才也难,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难于上青天。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辅佐秦昭王成就了霸业,而秦昭王千百年来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更多3条

我国古代与性现代军王健林的用人典故讨论体现的管理思路。其实古代和现代都有相同之处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君王爱戴百姓放下地位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隋文帝、唐太宗都爱戴百姓。汉文帝执行高祖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大力发展农桑和生产,使汉朝国力大大增长,尤其可贵的是,文帝时期税负非常之低。如果没有文景两朝的国力积累,汉武帝也不能积聚完胜匈奴的军力。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可能没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出名,但它的成就远高于贞观之治。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 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勾践卧薪尝胆--------------------------------------------------------------------------------10/12/2004/08:35华夏经纬网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

  •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

  • 求关于君王“善于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善于纳谏的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386年,田和称诸侯,沿用齐的国号。田氏代齐

  • 牡丹亭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故事梗概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

  • 求历史上有名的向君主纳谏的事例以及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触龙说赵太后,讲不能吃老本,靠先人没用,功业只能自己挣。魏征想唐太宗冒死进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相国邹忌从自己容貌开始说事,引起齐王兴趣,进而广开言路。《触龙说太后》赵国左师触龙

  • 唐太宗处理君民关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隋末大乱之后,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恢复了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的“籍田”仪式。所谓“籍田”,是指在春耕开始时,国君亲自下田,手执农具,牵引耕牛,象征性表示自己在耕作,鼓励百姓重视发展农业。《旧唐书》上记载,贞观三年正月,唐太宗率文武百官祭祀后稷(

  • 历史上善于纳谏的皇帝有哪几个?他们都有些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康熙。李世民。康熙晚年,传位的时候,康熙听张廷玉和方苞的话,传位于四阿哥,并且那个时候康熙问他们为何老八

  • 关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秦末时期,原来的楚国贵族项羽趁乱起兵,依靠自己的军事天才和贵族的优势成为各个反秦独立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而且项羽力大无穷,身材高大,在注重外表的古代更容易取得威信。另外一个势力是刘邦,此人从小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打仗败多胜少,而且用语粗俗,根本没有王者风范。但是项羽在初期取得成功以后,随便屠杀诸

  • 帝尧凿井这个故事讲了帝王尧什么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尧帝凿井》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帝王尧关心老百姓生活的故事。课文围绕“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传说故事:尧非常关心老百姓,看到人们饮水困难十分着急,他仔细观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找到了水源,指导人们凿井取水,为民造福,从而解决了百姓用水问题,说明尧帝善于观察、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