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3/12/21 7:41:24

勾践卧薪尝胆--------------------------------------------------------------------------------10/12/2004/08:35华夏经纬网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李(今浙江嘉兴西南,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请伯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李(今浙江嘉兴西南,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请伯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出自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故事起初是吴王夫差为父报仇,攻打越国。当自己打下越国的时候,越王勾践跪在夫差面前,表达愿意投降吴国,做为吴国的一个属国。吴王一时心软就原谅了他,没有灭亡了越国。在这之后,勾践在自己座位的旁边悬挂了一个苦胆,无论他坐在还是躺着的时候都要看看这个苦胆,在吃饭前先要尝一尝苦胆汁,并问自己:“你忘记这个耻辱了吗?”……终于,在勾践的不断努力下,越国渐渐的强大起来,找了个适当的机会打败了吴国,吴国夫差自杀。越王勾践成了当时的霸主。这个故事太经典了!我也只是大概的介绍了一下,其中还有许多精彩环节没有说到。我建议你读读有关这个故事的史书,很有意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

  • 求关于君王“善于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善于纳谏的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386年,田和称诸侯,沿用齐的国号。田氏代齐

  • 牡丹亭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故事梗概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

  • 求历史上有名的向君主纳谏的事例以及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触龙说赵太后,讲不能吃老本,靠先人没用,功业只能自己挣。魏征想唐太宗冒死进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相国邹忌从自己容貌开始说事,引起齐王兴趣,进而广开言路。《触龙说太后》赵国左师触龙

  • 唐太宗处理君民关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隋末大乱之后,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恢复了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的“籍田”仪式。所谓“籍田”,是指在春耕开始时,国君亲自下田,手执农具,牵引耕牛,象征性表示自己在耕作,鼓励百姓重视发展农业。《旧唐书》上记载,贞观三年正月,唐太宗率文武百官祭祀后稷(

  • 历史上善于纳谏的皇帝有哪几个?他们都有些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康熙。李世民。康熙晚年,传位的时候,康熙听张廷玉和方苞的话,传位于四阿哥,并且那个时候康熙问他们为何老八

  • 关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秦末时期,原来的楚国贵族项羽趁乱起兵,依靠自己的军事天才和贵族的优势成为各个反秦独立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而且项羽力大无穷,身材高大,在注重外表的古代更容易取得威信。另外一个势力是刘邦,此人从小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打仗败多胜少,而且用语粗俗,根本没有王者风范。但是项羽在初期取得成功以后,随便屠杀诸

  • 帝尧凿井这个故事讲了帝王尧什么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尧帝凿井》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帝王尧关心老百姓生活的故事。课文围绕“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传说故事:尧非常关心老百姓,看到人们饮水困难十分着急,他仔细观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找到了水源,指导人们凿井取水,为民造福,从而解决了百姓用水问题,说明尧帝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 历史上有什么依法治国的例子????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孟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师表里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

  • 古代的君王明明看不起平民,为何还要假意和平民打好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君王并不一定就是看不起平民的,而民生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本,君王自然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才想跟平民打好关系。君王虽然高高在上,看起来不会亲近任何人,但是事实上真正关心江山社稷,关心天下苍生的君王才有资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而君王的爱也不再是小众的爱,他们的爱往往容纳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