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故事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1/24 16:03:00

一、晋阳起兵

义宁元年(617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二、玄武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三、帝范教子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

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四、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五、箭术无双

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房玄龄子)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太宗之女,房遗爱之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关于君王兵败在成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

  • 《左传》这本古代史书,里面有哪些最能让你感到细思极恐、拍案叫绝的“预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左传》预言多为占卜所得。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仙逝,出殡时,棺材竟发牛吼之音,卜人说,“这是国君发布命令,西边将有部队经过我国边境,出兵攻打,必定大捷。”原来掌管郑国都北门的几位秦国将领与秦穆公约好,准备一口吞了郑国。秦在西,郑于东,晋居其中,秦欲袭郑必得途经晋国。同样,对于秦国出兵败局,其老臣

  •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勤政爱民、克己复礼曰“仁”,仁在古代是儒家认为的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普通人能被称为仁已经很不容易,而皇帝被称为仁更加不容易。盖因为普

  • 如何看待古人所说的,亲小人而远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大意就是大汉前期之所以兴起,隆盛,长久不衰,就是因为重用了很多的贤良忠臣,处置了一些上窜下跳,不务正业,搬弄是非,只顾自己利益得失的小人;而到了后来,由于皇帝的懦弱无能,启用了一帮小人,在小人的挑拔、唆使

  • 《出师表》是逼宫还是劝戒,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的上表,文中尽叙管理国家之道,畅述了按刘备的遗诏北上伐魏的原因和决心,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亲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此表中,尽展其极强的责任心,“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字字

  • 当年魏征为什么敢直谏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唐代著名的贤相,直言敢谏的诤臣,因功封郑国公。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曾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名言。这些名言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借鉴和利用。魏征为盛唐(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魏征犯颜直谏唐太宗。魏征作为唐太宗十分器重的股肱大臣,以自己过人的洞察力

  • 汉宣帝刘洵的传奇人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天道轮回,因果循环。从“巫蛊之祸”后,卫家权落。卫、霍两家疏远了40多年!随着刘询的就位,历史又将两家人拉在一起了!【刘询的人生传奇】由于受“巫蛊之祸”影响,卫太子刘据和夫人史良娣,刘据儿子刘进,儿媳王夫人全被迫害。当时王夫人产下一男婴(就是汉武帝曾孙刘询)已两个月左右,这个男婴被士兵带到长

  • 历史上有哪些被皇帝“赐死”的功臣?谁死的最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名帅良将犹如闪烁在时光深处的烛火,照亮暗夜中前行的脚步。他们统兵作战、开疆拓土、平定天下,或战功卓著定乾坤,或命运跌宕留悲戚。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翻开历史,有不少曾经战功赫赫的名人,因为功高震主而被贬谪、打压、甚至处死。当人们回望他们的时候,心里会禁不住慨叹。今天我们来看看两个被皇帝赐

  • 刘禅为什么那么信任宦官黄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话题可以该成古代君主为什么信任宦官。道理是一样的。其因有三。第一所以宦官这个称谓是赋予词。而对于皇帝本身而言。一个在你家一直生活的奴仆,你会觉得一个外乡人更亲切还是自己的奴仆更亲切。所以在情感上,宦官在皇帝严重也是正常人,是自己的家里的一部分,感情上更亲近。第二皇权社会天下即家天下,有些事情,如

  • 你还知道哪个古代名人苦读的故事,请写出一个或三个?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这是古代一些名人挑灯苦读,追求知识,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故事完全可以信手拈来。头悬梁锥刺骨这讲的是两位名人的故事:汉朝时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位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打盹时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