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打王鞭,在古代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打王鞭,在古代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74 更新时间:2024/3/2 10:39:16

小时候,听评书,每当听到奸臣大BOSS陷害忠良,皇上还不明情理,帮着奸臣使劲儿。说书人讲得又绘声绘色,让人若在境中,于是便会恨得牙根痒痒。危急之下,忠良的一方便会出现一位王炸,不是什么八贤王就是一位三朝元老级重臣,手持先王御赐金锏或是打王鞭,指向皇上,严声辩白是非曲直,皇上便颤颤抖抖,收了偏心。听到这儿,真是令人急中生喜,峰回路转。对这样的兵器极尽羡慕之情,想来这应该才就是天下最厉害的武器了,皇上见了都哆嗦,使人畅气。

长大后,书读多了,阅历也有些了,便渐渐明白,古时候帝王天下,下层一句不敬,都能治你个欺君之罪,真史中那会有什么号称上打昏君的金锏铜鞭。封建社会等级论,就算有,持有人也会睡不好觉吧,还不担心皇上老大哪一天找个茬阴死他。再看评书中的八贤王,有的版叫赵德芳,有的又叫赵德昭,史传上都对不正这个人。打王鞭持有着尉迟恭,唐史到有其人,李世民建唐的特大功臣。可是史料中没见到他教训什么皇上过,到是让李世民教训了一下。一次国宴,恃功自傲的尉迟恭与人发生口争,动了手,被打的还是位皇亲。李世民就教训他说:‘’我发现汉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够保全自己,心里还常常责怪高祖。我登基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世代平安。但是你呢,不断触犯国法,我这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并不是汉高祖的过失啊!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一番话,尉迟恭忙磕头谢罪,从此才有约束,晚年门也不出友也不交了。

虽然,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金锏铜鞭,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实出现,但它在评话、演义等民间艺术形式中的添加亮相,却又不是显的那么生编、突兀,反而似乎在理成章,让老百姓乐于接受。究其因,八贤王能够持金锏、尉迟恭有打王鞭,是有个世情逻辑做为铺垫的。评书中表述的八贤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本该接位,但却被太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他叔,占了皇位。那么纲常情感上,老叔愧疚八贤王,直到两人后代也会延续这种愧疚。那么叔对侄子,允什么的诺,给多大的王,弥补一下,在百姓心中都会觉得应该,合情合理。这符合了华夏我族最崇尚的知恩有报之说。同样,唐朝尉迟恭为大唐的建立,戎马征战,夺槊陷阵,尤其在李世民玄武门夺权之中立有首功,可说是忠心耿耿、赴汤蹈火。演义里把这种情感的无形,物化成代表殊荣的打王鞭,也算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艺术提炼。况且,这样的打王锏鞭的产生,目的是宏扬正义正理,鞭苔奸邪阴诈,表达了世人对于善恶有报的一种良好寄愿,老百姓有何不乐于接受呢。

王炸的金锏铜鞭并非不是没有,它是存在于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称,一杆代表正义必将伸张的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

  • 有关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

  • 中国历史上用人不计前嫌的名人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魏征,当然这里主要说是管仲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曾经在齐桓公还没有即位之时射伤了他,但齐桓公最后还是邀请管仲来辅佐他成就了霸业,对他们来说,能成大者都有博大的胸怀,知人善用,对待有才之人能够不计前嫌。而管仲作为臣子,即使去辅佐之前的敌人,在其位谋其事,也尽心尽力,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管仲年幼时丧父

  • 找历史上诚信故事十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的诚信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其实早在汉朝撰写的《礼记祭统》中提到: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历史上关于反映个人诚信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关曾参跟韩信的。曾参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不但博学多才,还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据说

  • 古代大臣劝解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zōu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wèi)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qiè)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 历史上有哪些书法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好的,我乐意回答这个问题!相传,东晋年间,有位修化于山阴的道士,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可惜无缘获得。后来,他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王经常观察白鹅游戏,并从双掌划水中吸取笔法。于是就买了一大群鹅养起来,伺机接近王羲之。功夫不负有心人。道士观察到王之经常从一条小道上出入,于是就把他所养的鹅群赶到道路两边,日

  • 关于古代名人谦虚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pre20世纪中国作家和文化先驱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先生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系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向蔡先生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

  • 中国有关于君王诚信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

  • 古代帝王善用人才使国家强大。。要具体事例,最好简洁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用乐毅打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几乎灭亡,诸侯侧目。他的儿子燕惠王猜忌他,逼走了乐毅,结果全功尽弃。齐桓公用管仲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为天下第一强国,霸主。结果失去管仲,就失去了霸业。自己死后三个月都没能下葬。魏文侯用李悝变法,使国家开始富强。后又重要吴起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用乐羊夺取中山

  •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纳谏:魏征和唐太宗魏徵向太宗进谏,前后200多条。魏徵不仅在唐朝以休养生息、注重教化的基本国策的辩论上,在废除分封制度、完善郡县制度的政治方针的施行上,提出正确的见解,而且在许多生活细节上,也给太宗以很好的规谏。特别要提到的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这十条几乎条条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告诫太宗在方方面面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