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伴君如伴虎”之说,某些开国勋臣,他们打天下时建有奇功伟业,一旦天下坐定,皇帝担心其威高盖主,彼此关系日后难处,对方又不是反敌,不忍心就此开杀戒,便设法令其交权让位。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也识趣,找个理由让出权力,达到君臣之间的某种默契,从而避免身陷囹圄或人头落地的悲剧结局。汉初韩信死前喊出的“狡者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让多少文臣武将胆战心惊,有多少人步韩信的后尘不得而知。
清朝的《曾国藩家书》中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道尽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他组建的湘军为大清江山力挽狂澜于将,实力傲世天下,让他的对手和部下有了劝其自立为王的念头,被他断然拒绝。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谨小慎微,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生前极其低调的作风带给他巨大的成功,死后仍然带给他极尽哀荣,被谥号“一等毅勇侯”,荫及子孙后代。只是后代学者对曾国藩的研究,评价他为“晚清中兴重臣”,让这位生前低调的前清大臣才开始“高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