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的最高典范是谁?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的最高典范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05 更新时间:2024/1/21 22:35:26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典范,每个朝代都有,有跑到山里饿死的,愚忠。有和皇上一起吊死的死忠,有与皇上一起跑了,消失的迷忠。在我看来,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其实忠臣与皇上,只会一起出现的,就像千里马与伯乐,昏庸无道的皇上,和大奸大恶的奸臣。我们历史书上,把奸臣描绘的万恶不赦。农村有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姜子牙与文王,刘邦萧何武则天狄仁杰李世民魏征,那么忠臣何在呢,我的标准是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合乎这些条件的,狄仁杰算一个吧

努尔哈赤说他永远忠于李家,他做到了吗?

一段爱恨情仇的因果大戏,拉开明朝灭亡的帷幕,也让辽东大帅李成梁被挫脊梁骨直到今天。

李成梁是谁,明中后期镇守辽东统兵大将,他在任时,精于用兵,明于决断,善用权术,将辽东边防外患治理的井井有条,蒙古被他打的不敢出门,女真人唯他马首是瞻。他在时,努尔哈赤一直没举兵,一是害怕,二是承诺。

努尔哈赤是谁,女真酋长,后金建立者,被追封的清太祖,他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推动清朝建立。

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明面上的主奴关系,实际上的养父子关系。努尔哈赤很小的时候就被李成梁收养,名义上是他的侍从,其实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于此,努尔哈赤的一生都和李成梁极其家族有关系,很小的时候努尔哈赤就进李家门,和李成梁的儿子一同学习。他们是伴读关系,在李府努尔哈赤,遍读兵法权谋书籍,并在先生指导下学习文化知识。这也是努尔哈赤作为一届酋长,后来如此鹤立鸡群主要原因。

那努尔哈赤为何会得李成梁如此庇护,收做养子?原因也很简单祖辈积德。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祖父,父亲都和李成梁关系密切,他们父子,曾多次作为明军密探向导,全心全意为李成梁服务。

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就是努尔哈赤祖父父亲死在李成梁手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1583年时阿台兄弟联合蒙古部落,想夺取广宁,这事被图伦城主知道,于是他立刻汇报李成梁,当时辽东总督正想怎么和李成梁合计除掉王杲之子,李成梁借此开始讨伐之路。

当李成梁到抚顺时,先找图伦城主,在他指引下,李成梁部将围住古勒城,可因为古勒城地势难攻,明军连攻两天没攻下来,这让李成梁很生气,他责怪图伦城主。

图伦城主被责骂后,直对城门喊,太师(李成梁)命杀死城主人可以做城主,于是城主阿台就这样被自己人杀死,但李成梁却食言了,攻进城后肆意残杀,可这时努尔哈赤父亲进城找努尔哈赤祖父,不料他俩也被官军误杀。

也因此当时还是少年的努尔哈赤对李成梁充满怨恨,进而怨恨明朝。李成梁虽是军人,手段毒辣,可是也有军人义气,还有一份私心。

他看见孤苦伶仃的努尔哈赤因为自己父亲和祖父都死了,心里也不好受于是就主动收留努尔哈赤在自己身边,将他和自己儿子同等对待。其实做领兵大将的人无不是心横手辣之辈,在这件事来说就我看来,李成梁是有二种心理动机的。

第一种:他真心觉得有愧努尔哈赤父亲和祖父,于是收留努尔哈赤。我觉得这种动机占40%。侧影之心绝对有但是不是决定因素。

第二种:李成梁需要培养一个名义上的对手暗地里的盟友,以保证自己的地位。胁外患儿而自重,这种动机占60%。原因很简单,国无外患,那需要大将统兵。如果自己培养一个不是很好控制吗。嗯事情就是这样的。

于是基于以上想法,李成梁悉心调教名义上的养子,未来的工具努尔哈赤,并在他回归部落之后,还给予他大量帮助,让他一点点统一女真。成为一个足够而又受控的威胁,以保证自己地位。谁知这样的计划就是在刀锋上玩火。努尔哈赤不是圈养的狼,而是一个放到野外就会恢复野性的狼,当这条狼不受控制之后。明朝灭亡的序幕开始。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李成梁去世享年90岁,之后的努尔哈赤开始完全不受控制,随后萨尔浒之战打响,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大帅失误祸明庭,养子误国徒遗憾,狼本是狼那堪养,背恩负义当如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还记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部分(何时定型)儒家十分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孝与忠又是相互联系的,由孝推及于忠,有利于封建宗法统治,所以历代王朝也以各种形式提倡孝道。由于儒家的宣扬和历代统治者的表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以孝闻名的典型故事,后来,元朝的郭氏对这些著名的孝子的故事进行收集,编辑成册,合为“二十四孝”

  • 汉文帝的历史功绩并不大,为何令后世人称道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好皇帝评选的话,汉文帝作为候选人绝对不会掉出前五名的排名。文帝的好,可以说发自内心,而这一切又和他的出生,还有面对的时局,和他所真心实意施行的政策有关,皇帝都不完美但是汉文帝接近完美。汉文帝刘恒是个苦命的孩子,生母薄姬是投降的魏王豹的王妃,因为貌美还有学识而被刘邦赏识并且进入刘邦的

  •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孝亲敬老故事: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

  • 《论语》六则孝道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孝道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

  • 中国古代篡位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篡位的故事有不少,曹丕篡位京剧称前逼宫;司马氏逼宫称后逼宫。朱元璋陈桥兵变也是篡位;王莽开新朝又是一例。至于吕后和武则天算不算篡位就众说不一了。古代百姓对君王的称呼有很多种,按使目多少排序,有以下几种: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晋陆机诗《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令赋诗》:“皇上

  • 历史上有哪些听信谗言的君王实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赵王迁听的是郭开的谗言,郭开或许也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小人了吧,他在服侍赵王迁的父亲赵王偃时,就曾经收了贿赂后,对赵王说廉颇老将军尚能饭,但是一顿饭得上三次厕所,结果导致廉颇老将军没有得重用,最终造反,逃到了魏国。而这回郭开则是收了王翦将军的贿赂,跟赵王迁说李牧和司马尚,在边境和秦军接触亲密,可能会造

  • 为什么魏晋两朝都提倡“以孝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中国很多朝代都是提倡以孝治理天下,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只要一个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可以被推荐做官,像官职孝廉,真的很值得现在中国的社会学习不是“腊丸案”,而是“蜡丸案”。而且“蜡丸案”并非丑闻,恰恰是李光地人生最光辉,品德最高尚的表现,也是雍正之所以称赞李光地为“一代完人”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

  •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那历史上的太子李亨登基后,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剧照古代中国,自秦汉时起,皇帝可谓“高危职业”之一。被权臣弑杀、废黜,被大臣蒙蔽,被民众推翻,……屡见不鲜,以至于南朝刘宋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在被逼“禅位”时,发誓曰:“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连带着历代很多储君,费尽心机博取太子之位;期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父皇、母后(父皇的其她妃嫔)、

  • 古代皇帝听小人谗言,冤枉忠臣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听信秦桧谗言,赵构杀忠良岳飞。赵构听信秦桧的谗言,为了彻底求和,尽快解救远在北国的母亲,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派魏良臣赴金国,提出议和。绍兴十一年十一月,金国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宋高宗对金使说:“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金使回

  • 古代君王有哪些是因为听信小人之言,却不信忠臣而国破家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崇祯皇帝就是很好的例子,听信宦官谗言,杀害了忠臣袁崇焕,后李闯王带领农民起义军杀入京城,被迫于北京梅山上吊自杀。阿斗蜀后主刘禅他听信太监黄皓之言恭手奉送江山给魏将邓艾。别的五代十国或者在南北朝宋齐梁陈里面还可以找到一点资料。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