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克用为什么始终忠于李唐王朝?

李克用为什么始终忠于李唐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2/1 13:12:20

李克用自始至终都没有忠于李唐王朝,他发家虽然靠的是平定庞勋起义和黄巢起义,但是他可没少为难朝廷,唐朝皇帝也不止一次派兵讨伐李克用。只是在后来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中,李克用处于下风,对于朱温改年号和建国一直持不承认的态度,并一直与朱温作斗争,去世之前还让自己的儿子李存勖继续和朱温作对,一直到灭了后梁建立后唐,国号继续用“唐”。但这种行为可不能定性为李克用忠于李唐王朝,他不过是为自己谋利益罢了。

李克用原本并不姓李,他是沙陀人,本姓朱耶,出生于856年,自小就是个学武的人才,十来岁就在军中混了个“李鸦儿”的别称。868年,十三岁的李克用就跟随其父朱耶赤心平定庞勋起义,在这一战中,李克用冲锋陷阵非常勇猛,又得了个“飞虎子”的外号。

庞勋起义被平定后,朱耶赤心被赐姓李,改名李国昌,并成为振武节度使,而李克用为云中牙将。大唐的内乱给了沙陀人振兴的机会,唐懿宗试图打压李国昌,想让他做云中刺史,李国昌不愿意遂称病不去,而李克用直接杀死大同军防御使,然后占据云州反了。唐懿宗派兵去讨伐李克用,结果李克用竟趁机又占据了代州以北的地区。

从此,沙陀就开始强大起来,朝廷数次派兵攻打沙陀,一直到880年,李琢、李可举和赫连铎攻打沙陀,而李克用的叔父又献城投降,最终李克用父子逃到了鞑靼,大部分沙陀兵降唐。当时的帝国内部正是黄巢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快黄巢就攻进了长安,称帝建国,而唐僖宗已经逃去了四川,在四川遥遥指挥平叛工作。

陈静思率领沙陀兵、土谷浑以及安庆军的混合军队奉命进京平叛,但是陈静思根本约束不了沙陀兵,他们在半道上就不走了,劫掠了一番打道回府了。陈静思只好上表唐僖宗将李克用召回带领沙陀兵平叛。唐僖宗倒是没有吝啬,让李克用做了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带领沙陀兵开始与黄巢军作战,就在这期间,李克用还曾因为朝廷给的军饷不够劫掠而回。可以说是仗着朝廷势弱没少欺负唐僖宗。

不过后来,李克用还是继续平叛工作,并成为剿灭黄巢起义的主要力量,与叛了黄巢军的朱温一样都是很强悍的存在,不过这两个人因为在汴州的一次宴会,发生了矛盾,李克用差点被杀死,这之后两人就成了生死对头。李克用将这件事告诉唐僖宗希望能攻打朱温,但是唐僖宗并不愿意得罪其中的任何一个,于是封李克用做了陇西郡王。这个时候的李克用早已经拜相,并成为河东节度使。

不过第二年,李克用就站在了和田令孜争权的王重荣这一边,纵兵攻打长安,掠夺了一番之后屯兵河中,不再听宣。唐昭宗继位之后曾在朱温等人的挑拨下派兵攻打过李克用,结果大败而回。李克用言辞傲慢的上书陈述,而唐昭宗只能向李克用认错。

当时天下的藩镇割据势力之间互相攻伐,最终朱温因为在朝中势力很大,得以在唐昭宗被废黜后成为勤王之人,不仅将唐昭宗重新扶为皇帝,更是控制了唐昭宗,成为当时的最大赢家。

为了进一步控制唐昭宗,朱温让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改年号为天佑,李克用认为朱温这是逼迫行为,因此仍旧沿用之前的天复年号,而在朱温最终篡唐立梁后,李克用仍旧不承认朱温的正统性,年号还是用唐朝的天佑。

自从朱温控制了唐昭宗之后,李克用似乎就致力于光复大唐的江山,并在临死之际给儿子李存勖留了三支箭,让李存勖在有生之年讨伐刘仁恭、打败契丹、除掉朱温。实际上,李克用并不是真的对李唐王朝那么忠心,以至于不停地讨伐朱温。他也只是要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唐朝存在与否对他的意义不大。

不过李克用和朱温的不同就在于,朱温的野心是取而代之,篡唐自立,而李克用并不想篡权,他只想权倾朝野。这也是李克用在与朱温的对决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的最高典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封建王朝中,忠臣典范,每个朝代都有,有跑到山里饿死的,愚忠。有和皇上一起吊死的死忠,有与皇上一起跑了,消失的迷忠。在我看来,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其实忠臣与皇上,只会一起出现的,就像千里马与伯乐,昏庸无道的皇上,和大奸大恶的奸臣。我们历史书上,把奸臣描绘的万恶不赦。农村有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

  • 还记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部分(何时定型)儒家十分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孝与忠又是相互联系的,由孝推及于忠,有利于封建宗法统治,所以历代王朝也以各种形式提倡孝道。由于儒家的宣扬和历代统治者的表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以孝闻名的典型故事,后来,元朝的郭氏对这些著名的孝子的故事进行收集,编辑成册,合为“二十四孝”

  • 汉文帝的历史功绩并不大,为何令后世人称道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好皇帝评选的话,汉文帝作为候选人绝对不会掉出前五名的排名。文帝的好,可以说发自内心,而这一切又和他的出生,还有面对的时局,和他所真心实意施行的政策有关,皇帝都不完美但是汉文帝接近完美。汉文帝刘恒是个苦命的孩子,生母薄姬是投降的魏王豹的王妃,因为貌美还有学识而被刘邦赏识并且进入刘邦的

  •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孝亲敬老故事: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

  • 《论语》六则孝道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孝道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

  • 中国古代篡位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篡位的故事有不少,曹丕篡位京剧称前逼宫;司马氏逼宫称后逼宫。朱元璋陈桥兵变也是篡位;王莽开新朝又是一例。至于吕后和武则天算不算篡位就众说不一了。古代百姓对君王的称呼有很多种,按使目多少排序,有以下几种: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晋陆机诗《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令赋诗》:“皇上

  • 历史上有哪些听信谗言的君王实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赵王迁听的是郭开的谗言,郭开或许也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小人了吧,他在服侍赵王迁的父亲赵王偃时,就曾经收了贿赂后,对赵王说廉颇老将军尚能饭,但是一顿饭得上三次厕所,结果导致廉颇老将军没有得重用,最终造反,逃到了魏国。而这回郭开则是收了王翦将军的贿赂,跟赵王迁说李牧和司马尚,在边境和秦军接触亲密,可能会造

  • 为什么魏晋两朝都提倡“以孝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中国很多朝代都是提倡以孝治理天下,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只要一个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可以被推荐做官,像官职孝廉,真的很值得现在中国的社会学习不是“腊丸案”,而是“蜡丸案”。而且“蜡丸案”并非丑闻,恰恰是李光地人生最光辉,品德最高尚的表现,也是雍正之所以称赞李光地为“一代完人”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

  •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那历史上的太子李亨登基后,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剧照古代中国,自秦汉时起,皇帝可谓“高危职业”之一。被权臣弑杀、废黜,被大臣蒙蔽,被民众推翻,……屡见不鲜,以至于南朝刘宋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在被逼“禅位”时,发誓曰:“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连带着历代很多储君,费尽心机博取太子之位;期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父皇、母后(父皇的其她妃嫔)、

  • 古代皇帝听小人谗言,冤枉忠臣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听信秦桧谗言,赵构杀忠良岳飞。赵构听信秦桧的谗言,为了彻底求和,尽快解救远在北国的母亲,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派魏良臣赴金国,提出议和。绍兴十一年十一月,金国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宋高宗对金使说:“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金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