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40 更新时间:2024/1/16 18:42:27

雄狮成为狮之后,不参与捕猎的行为,是由族群利益最大化决定的。

在了解狮王为什么不捕食猎物,但仍能优先享用猎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狮群的结构。

狮群的结构

所有的狮群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领地非明显,在这个领地内,一般只生活着一个狮群。

这群狮群多数情况下由1只雄狮带领几只雌狮幼狮一起生活,偶尔也有两只成年雄狮,不过即使存在两只雄狮,也只有一个狮王,而且这两只雄狮一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平时生活时,雌狮承担着家庭的主要工作,包括照顾子女,给子女舔,以及狩猎。而雄狮则负责巡查领地,通过咆哮和战争击退外来威胁者,保卫家庭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一个狮群中的雌狮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待在同一个族群中,只有少部分雌狮会被清理出家门;而雄狮则要悲惨很多,一旦长大后,则会被赶出家门自谋生路。

狮王也常常面临外来雄狮的挑战,当狮王失败后,外来的雄狮会赶走狮王,自己成新一代的狮王。

往往一个雄狮可以在一个种群中生活2年左右,很少超过6年,之后要么被年轻力壮的外来雄狮赶走,要么是自己离家出走建立新种群。

这种制度也可以避免一个狮群近亲交配,还可以促进狮群基因交流。

看完了狮群的结构,其实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狮王不参与狩猎了。

狮王为什么不狩猎

首先是因为狮群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凭借的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而是集体的智慧,既然是集体,就会有分工。

因为狮子是性二态的动物,也就是雌性和雄性体型不一样,相比于雄性,雌性的体型更小。而且雌性的心脏也不大,不能承受长时间的奔跑耐力,因此狮子们捕猎时,并不像老虎那样单打独斗,而是采用围攻式。

围攻式拼的不是单个动物的奔跑速度或者体型大小,而是团体合作。因此,由种群中数量最多的雌狮担任比较合适。

雄性由于体型较大,力量与咬合力比雌性更强,因此负责抵抗对种群有威胁性的食肉动物,比如斑鬣狗、豹等猛兽。还负责抵抗别的狮群侵占自己的领地。

从这方面来看,雄狮担任着狮群兴衰灭亡的重担,虽然它不参与捕猎,但为了让种群更好的发展,雌狮也会让雄狮先吃猎物。

其次,雄狮体型相对于雌狮而言更大,更有竞争力,在演化的道路上,雄狮可以轻而易举打败雌狮,优先吃掉猎物。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保留在了生物的基因中,让雄狮先吃也成为了种群默认的习惯。

狮王的悲哀

虽然成为狮王不用捕猎就可以优先吃到食物,但其实对于雄狮而言,大自然对他的要求要高得多。

首先,狮子是群居性动物,这意味着狮子单打独斗的能力不是很强,一旦脱离种群很难一个人生存。

而雄狮又必须在长大后离开家,要么这个雄狮能够挑战另一个种群的狮王,成为新的狮王;要么只能沦为草原上的“流浪汉”,与其他“流浪汉”一起组成一个临时狮群,一起捕猎。

但由于这种狮群是临时性的,因此它们还是非常容易落单,一旦落单,它们捕食猎物成功的概率就小很多。还有,草原上还有非常多的食肉动物,雄狮落单后,也有可能被其他动物所猎杀。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雄狮在挑战狮王时失败,被狮王杀死。

即使侥幸赢了狮王,当上了新一任狮王也不要开心的太早,狮王随时都会面临别的雄狮的挑战,一旦挑战失败,就又会沦落成“流浪汉”。

据统计,成年的雄狮死亡率非常高,雄狮幼崽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丧生于各种不同的狮群争斗中。

雄狮成为狮王后之所以不主动狩猎,那是因为它作为最臭的动物之一,它很懒,如果雌狮捕猎让它吃不饱的话,它才会象征性地“出手”帮忙。

不管是看纪录片还是动物世界,我们看见的雄狮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不是在树荫下乘凉巡逻,就是躺在领地里睡大觉,顺便用屎尿标记一下领地。

尤其是狮王,除了乘凉睡觉外,还拥有“后宫佳丽三千”,没事就造后代,它似乎和压力挂不上钩,日子更舒服惬意,羡煞旁人。

其实,狮王众星捧月的生活只是表象,当你真正了解狮子和整个狮群后,你会觉得,狮王的一生跌宕起伏,它才是整个狮群中压力最大的那一个。当它奋斗过、享受过、辉煌过以后,居然落得晚节不保。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狮王的世界!

雄狮成王败寇的一生狮群中的雄狮,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命运。在前半年里,它和姐妹们待遇相同,母乳喝着,怀里躺着,有危险时有狮王爸爸解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半年后,通通断奶,开始吃肉,狮王和母狮可没有怜悯之心,有肉了狮王先吃,依次为雄狮、母狮,最后轮到幼狮时,说不定连渣都不剩。这时的幼狮,被活活饿死的情况特别多。

幼狮们好不容易熬到一岁,此时要学习狩猎本领了,母狮们会带着它们锻炼捕猎的技巧、胆识和智慧,幼狮们在实战中,又会死去一批。

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两岁,幼狮们带着猎物,正兴高采烈地狮王爸爸邀功时,没想到狮王爸爸脸色一变,一声令下:“儿子你长大成熟了,为了种群不受近亲困扰和巩固我的王位,我也该驱逐你了,女儿们则留下。”

失去狮群庇护的雄狮,涉世不深,独自在外非常危险,可能会不小心踏入其它狮群的领地,遭到狮王猎杀,可能会遭到鬣狗、野狗等食肉动物的攻击,也可能被野牛、大象追赶。据统计,能活到壮年的小雄狮只有不到两成。

靠本事活下来的雄狮,一直在草原上流浪,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为了能生存下去,如果遇上对上眼的其它流浪雄狮,常常会临时抱团。如果没遇上或嫌弃它,往往会持续流浪,战斗至死或重新组合。

组队最成功的,当属由六只流浪雄狮组成的”坏男孩组合”,以及后来找“坏男孩组合”报仇,由五只雄狮组成的“复仇者联盟”。

组合在一起的雄狮共同狩猎,共同成长,它们骨子里一直都流淌着成为王的血液。到了壮年时,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年迈或不够强壮的狮王挑战。

成者王,败者寇,如果没有战死,大不了休养生息后再战。

敢于挑战狮王的雄狮才是真正的“草原之王”,一般情况下,有些组队的雄狮会拥簇其中一只狮子成为新王,由它们共同统领这个狮群,享受不需要自己捕猎的待遇。

所谓一代天子一朝臣,新狮王不但要赶走老狮王,它还要把老狮王的全部幼年后代统统咬死。咬死的目的是让雌狮们快快发情,它好利用自己有限的统治时间里,抓紧繁衍自己的后代。

新狮王的出发点是好的,它只是想趁着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让自己的后代赶紧长大,即使雄狮要被驱逐,总还有雌狮。

一般情况下,一届狮王只能干2~3年,届时,它又会被其它雄狮打败,运气好的话,它留下了一批子女,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这届狮王一个子女都不剩。

赶走的狮王才是最悲惨的,此时的它不再壮年,连组队都很难。当面对一个对手时,比如鬣狗,依靠体重优势还能一战,但鬣狗也常常团战,落单的老狮王,即使再强壮,也招架不住。

所以,你可能会看到老狮王除了坐在地上龇牙咧嘴外,连屁股都不敢抬起来(鬣狗的TaoGang本领炉火纯青),僵持不住时,就被作为“草原清道夫”的鬣狗清理了,悲惨之至。

综上所述,雄狮的一生,危机四伏,对于它来说,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是自己在负重前行。

被饿成皮包骨的老狮王

不过,在雄狮成为狮王后,又把臭和懒发挥到了极致。

为什么说雄狮最臭?又为什么说它很懒?以非洲狮为例,它们生活在赤道左右的非洲大草原,这里终年高温,日平均温度维持在24~30℃,年降雨量只有可怜的750ml左右。而狮子作为唯一一种群居的猫科动物,集体生活众口难调,这是它臭味的开始。

别以为狮子顶着“草原之王”的头衔,吃肉时就应该横行霸道,其实并不是。在残酷的大草原上,每种动物要想生存,就必须练就非凡的保命本领,比如羚羊的高速急转弯,疣猪的地洞,平头哥(蜜獾)的不服就干,豹子的速度,等等等等。

在此环境下,狮子能吃上新鲜肉的比例只有40%,剩的60%均来自腐肉。王者已经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面子也不要了,当一群狮子进食时,完全可以用“血雨腥风”来形容,龇牙咧嘴,你争我夺,拼的满头满脸都是猎物的血。

加上狮子的汗腺功能弱,舌头和脚掌是它排汗的地方,高强度捕猎后,进食时既要考虑自己,还要提防胡狼、鬣狗抢食,一身臭汗,长达两小时左右的进食,气喘嘘嘘,虚屁乱漾,现场堪比化粪池。

狮子是最懒的猫科动物,吃都吃不饱,还要花时间去洗澡?在狮子的眼里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别想。它们吃饱后因为太累,都懒得动,就算高温炙烤着大地,它们也喜欢围在一起睡大觉,如果没有异常,这一睡就长达12~16小时。

成天睡大觉的懒惰狮子

满脸腥味和满身臭味的狮子,让苍蝇成为了它的忠实伙伴。一窝苍蝇在狮子头上嗡嗡嗡地乱飞,常让它们大小便失禁。可能雨季是狮子们唯一能洗澡的时候,届时,这自然淋浴才能让狮子洗刷一下王者的尊荣。

满脸苍蝇的狮王

狮王为了彰显权威和维护领地安全,偶尔会带着狮群在自己的领地周边活动,它们会把自己高浓度的尿液和高密度的粪便拉在边界上做标记。在领地里,四面八方飘来的“香气”直逼心头,狮子为了活命,也是够了。

综上所述,懒惰的狮子汗腺弱,吃腐肉,不洗澡,满身苍蝇,屎尿围绕,打一个饱嗝,或一身黄毛抖一抖,常常都让自己怀疑人生。

陶醉在自己臭味中的雄狮

带头的雄狮出类拔萃,很自然地成为最懒和最臭的那一只。但懒和臭的背后,也是雄狮不主动狩猎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雄狮不主动狩猎?作为整个狮群中压力最大的狮王,无论是来自内部的压力,还是外界的压力,天天都压得狮王喘不过气,它不主动捕猎自然有自身的道理。

第一:狮王拥有绝对的王权,自然轮不到它亲自捕猎

狮王是孤独的王,因为只有自己统领的狮群,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相信它。也就是说,一个8~30只狮子组成的狮群,就是它作为王者统领的数量。

偏偏在演化过程中,狮子成为了雌雄两态的动物,雄狮比雌狮体型更大、更威武、更有竞争力,雌狮干不过雄狮,岁月蹉跎下,这种干不过的基因就被刻在了它们的基因里。

雄狮:你居然敢吼我?再吼一个试试?

雌狮瘦小,危险重重,它们需要强者的保护,自然雄狮成为了不二人选。所以雌狮们拥簇身强体壮的雄狮统领它们,好吃好喝的供着(雌狮捕猎后,狮群的进食顺序是:狮王-雄狮-雌狮-幼狮),还要帮它生孩子,伺候狮王就像伺候大爷一般。就好比封建帝王,享受着万万人之上的权威。

一个狮群除了狮王后,可能还有曾经和狮王一起流浪过的雄狮,数量在1~3只左右,你想,靠2~4只雄狮捕猎,供应整个狮群,显然不现实。

所以,狮王和雄狮享受着懒散的生活,捕猎这种事情,自然就安排给了数量较多的雌狮们。狮多力量大,捕猎成功率瞬间拉高,自然嘛嘛香。

第二:大草原的猎物密度高,不利于打伏击,围猎的成功率较高

非洲大草原是动物们的天堂,这里生活着来自水陆空的3000余种动物,据统计,非洲大草原上每平方千米就能达到两万千克左右的动物。

这里地势辽阔,不适合伏击,狮子要想生存,首先必须抱团群居,其次只能靠围猎才能提高成功率,才能填饱肚子。

雄狮不轻易出手,出手就代表收获

基于这一点,狮群中的雄狮数量少,捕猎就交给了雌狮完成,如果雌狮扳不倒猎物,雄狮才会出手。

第三:雄狮要养精蓄锐,对内“雨露均沾”,对外捍卫领地

一只雄狮靠自己的努力当上狮王,好不容易才结束流浪生活,自然要“静下心来”享享福。此时的雌狮们也愿意,看着统领它们的男人威武霸气,基因强大,雌狮们也存在争宠,想快速繁衍的现象(狮群里是“铁打的雌狮,流水的雄狮”)。

狮王很累的,面对这么多雌狮的示爱,没有两把刷子,怎能摆平呢!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满足雌狮,狮王只能把身体调理好。

狮王在狮群里2~3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战斗着,内部可能有窝里反的雄狮,它要一个一个地打到服为止。外部也有其它雄狮来挑战狮王的位置,它要一一迎战驱赶。

狮王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臭来标记领地,一些不怕事的“非洲二哥”鬣狗、“战地记者”胡狼等来偷家时,狮王要主动出击,捍卫领地。

最可怜的是,当雌狮们看着狮王拼不动时,甚至会主动去找流浪雄狮来挑战它,狮王在狮群里是妥妥地“工具人”。

捕猎是一项较大的体力工程,狮王和雄狮们才不会好心地把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狮群拱手相让,唯有养精蓄锐才是上上策。

综上,雄狮当上狮王后,很少参与捕猎。

狮王不狩猎,它在狮群里的作用是什么?1、守护领地

狮子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内部也分工明确,雌狮主外,雄狮主内。从纪录片中也能看到,当其它动物来挑战狮群的领地时,忙活的是雄狮,雌狮多数为干瞪眼。

2、保护雌狮和幼狮

雌狮们捕猎累了,幼狮们太小又无自主能力,守护妻儿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狮王身上。面对鬣狗群及其它狮子的骚扰,即使狮王难敌四手,为了妻儿,也要勇猛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一般来说,有狮王坐镇的狮群,其它动物还是有所忌惮的。

3、给狮群留下优良基因

上边说道,狮群最稳定的核心是雌狮,为了整个狮群的壮大,雄狮自然会不留余力地留下优良的基因。即使可能被自己儿子驱赶,也心甘情愿。

总的来说非洲大草原的属性,逼迫狮子要群居,对于雄狮而言,如果不战斗一生,可能会很快淘汰。

流浪雄狮积极狩猎时是为了生存,成为狮王后不参与狩猎也是为了生存,它们绝没有“躺平”一说。

可怜:肯尼亚一只流浪雄狮挖了7小时才成功捕获疣猪

你想,如果雄狮在两岁之前没有狮群的庇护,它就不会活着走出狮群。如果流浪的它还想着与世无争,它就不可能出现在狮群中成为狮王。成为狮王后如果不拼命,就会落得“后继无人”的境界。

人也一样,既然不能“躺平”,谁又不是为了家庭孩子,而拼命工作到凌晨半夜呢!好在人比雄狮幸福,雄狮打不动时,死期也就到了,人就算过了当打之年,也还能看到儿孙颐养天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的皇帝里面有哪些是会武术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文武双全马上马下不少。秦始皇(玩剑术的),霸王项羽(枪棍高手兼大力士),刘邦、刘彻、王莽、刘秀(十二走江南),三国演义有袁绍、董卓、曹操、刘备、孙策、孙权、随杨帝杨广、程咬金(瓦岗寨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赵匡胤(长拳创始人)赵匡义兄弟二人,成吉思汗(弓箭高手)、拖雷、忽必烈、努尔哈赤、康熙

  • 《西游记》原著,孙悟空为什么会医术,而且会高难度的悬丝诊脉?他跟谁学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游记》原著,孙悟空会医术,而且会高难度的悬丝诊脉,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是猴子胡闹糊弄人。其实不然,孙悟空确确实实有医病的本事。常言说“无道不医“就是说道家基本都通些医术。孙悟空拜得道家名师传授法术,当然也不例外。孙悟空学的是地煞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书中没有详细介绍七十二变法术详情。但是孙悟空的师

  • 求一则我国古人信守承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

  • 中国历史上下罪己诏的有哪些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当从禹、汤开始。此后,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罪己诏大多是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在危难之时颁发的,目的是消除民怨,笼络民心,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帝王对自身过错和失败的反省忏悔

  • 古代皇帝想掠夺疆土而失败的例子,也告诫后人非已勿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高句丽坚守各座城池,隋军无法攻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

  • 寓言故事..是讲一个皇帝命一名大臣建造空中楼阁..然后大臣放了一个宫殿的风筝糊弄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百喻经三重楼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jī

  • 古代大臣向皇帝如何请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或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苏轼在《范增论》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汉采纳陈平的离间计,造成楚国君臣关系失调,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暗中勾通,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知情后大怒,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如此

  • 汉代文字是哪个皇帝改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把六国原来不同的文字统一起来,而改用秦大篆,后来李斯在大篆基础上改良,创制了小篆。而整个汉代都基本沿用秦代小篆写字。而隶书是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到西晋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字体。这句话讲的是:远古时的先民,以动物肉为主食,到了神农的时候,由于人口多,食物不足,神农想出

  • 成语典故讳疾忌医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讳疾忌医中的君王是指蔡桓公.成语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典故】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读音co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

  • 齐威王能够采纳邹忌的进谏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能够采纳邹忌的进谏表明了他是一个开明、智慧而有进取心的君王。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