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怎么看待三国中荀这个人?荀是真的忠于汉室吗?

怎么看待三国中荀这个人?荀是真的忠于汉室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4/1/11 8:14:43

荀对曹操前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既是战略人才,又是内治的高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在荀的坚持下确立的,除此之外,荀为曹操决计进退,举荐人才,保障后勤,帮助曹操完善政权架构,缓和豪强与曹操的矛盾等很多方面有重大贡献。说他是曹操第一谋士,绝不夸张。

曹操第一谋士荀

荀的特点非常的鲜明。首先他是一个超脱于时代的智者。从荀准确判断家乡必遭战乱,提前率家族人员躲避,从而保全了家族可以看出。从荀离开强大而且名望高的袁绍,投奔弱小而名声不算好的曹操可以看出,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从表象看到本质。纵观汉末三国,能够像荀一样眼光独到的人,屈指可数。其次他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他有士大夫的名利观,有士大夫奉守的道德底线。同时他身处乱世,知道很多准则已经打破,故而他并不追求纯粹的政治,愿意随着时代变更自己的思想。他性格上谨慎隐忍,正如史书上说的“居中持重”。

曹操帐下以荀为代表的五大谋士

但最终荀和曹操出现了状况。导火索是曹操自导自演封魏公,加九锡的活动。在封建社会,加九锡往往是篡位的前兆。这一点曹操知道,士大夫们都知道,荀当然也知道。荀表示反对,他是这么说的“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话不多,荀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忠臣,看到曹操走出实质篡汉的步伐,来尽愚忠来了。持这个观点的人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些名家也认为是这样。

我极不赞同这种说法。我的观点是荀绝对不可能是汉朝的忠臣,他反对曹操称公,加九锡有很多因素,与忠于汉朝没有任何关系。

曹操太厉害了,荀从内心也是佩服的

理由之一:荀投入曹操阵营之初,曹操即称赞他为“吾之子房”。可想而知,曹操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像汉高祖一样的创基者。难道荀会不知道曹操不会做汉朝的忠臣?这是不可能的。荀知道曹操必然篡汉,却依然全心全意帮助他,只能说明荀和曹操是默契的。

理由之二:荀有足够的机会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汉朝的忠诚,但是没有。曹操常常让荀主持后方事务,等于全权托付给了他。荀要在后方起事帮助汉献帝,这很容易办到,就算不能成功,也能给曹操造成很大的问题。但是看荀的一生,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动作。

曹操与荀的分歧不是正反,而是时机

理由之三:汉献帝被曹操欺压逼迫,荀有发过声吗?没有。曹操处置衣带诏事件的人员,除了把参与的董承等人灭族外,还牵连到董承的女儿汉献帝的妃子董贵妃被杀,这个时候曹操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如果荀忠于汉朝,这个时候如果不出手,还指望他什么时候出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道理,荀不会不懂。

所以,荀根本不可能忠于汉朝。他之所以反对曹操加快篡位步伐,是因为两个因素。

如果荀忠于汉朝,汉献帝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第一个因素:荀认为曹操没有完成统一,如此心急想取代汉朝,显然时机不成熟。这一点可以从荀之前反对曹操恢复九州制得到印证。曹操占据原来袁绍的政治中心邺城后,有人劝曹操恢复九州的古制,曹操准备同意,荀认为“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什么叫天下大定,其实就是实现统一。在荀看来,曹操还没有统一,就想着取代汉朝,这在历史上没有现成的例子,同时也容易给刘备、孙权等人攻击的借口,内部也暗流涌动,对曹操未必有利。

第二个因素:荀想保住传统士大夫的遮羞布。前面提到,荀是传统的士大夫,他有士大夫的道德底线。曹操明目张胆推进篡汉,在荀看来,总要说上一两句话,安慰一下自己的内心。荀好歹做了汉朝几十年的臣子,世食君禄,如果也和常人一样踊跃参与篡汉行动,在良心上过不去。

荀氏家族已经和曹操结为命运共同体,既联姻又联合

当然荀持重的性格让他有防止出现反复的心态。当时曹操没有完成统一,汉朝势力没有完全灭亡,还有刘备这样的实力派跟曹操硬抗,他害怕出现反复,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仍然要防止。何况还有前车之鉴。王莽取代汉朝十五年后,光武帝复兴汉朝。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荀跟着曹操叫嚷改朝换代,这对于整个家族而言是毁灭性的。他在关键的时候为汉朝说上两句话,尽管没有实质的行动,但是如果出现反复,这一两句话或许可以为荀氏家族保住一些血脉。

荀身处乱世,他要活下来,并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绝对不是简单的一面。

这个问题,要从荀的家世渊源及成长历程来分析

荀氏家族,乃荀子之后,是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名门旺族,他的祖父荀淑,,曾任郎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荀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可以说是标准的“官三代”。

荀更是年少成名,早年就被称为王佐之才,26岁,就被举为孝廉,授予守宫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之职位,后调任地方,任亢父县令,后因战乱,归隐于家。

但是荀的名气太大了,冀州牧韩馥特派人邀他入职。而此时袁绍已夺了韩馥的官位,他仍然以上宾之礼待荀,,但荀很了解袁绍的为人,料定袁绍最终不会成就大业。

荀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来投,大悦,。任荀为别部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荀时年二十九岁,至此,荀迈入他人生的辉煌期。

政治地位曹魏首席谋臣和功臣,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

主要成就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方面为让曹操“劝奉汉天子”,确立正统地位。得“挟天子以令诸侯”。

内政方面“明以举贤”,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传》

荀之死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荀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到谯县劳军,荀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荀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荀出身世家,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儒家的规范为准,儒家理论中礼治主义确立了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的和谐,才是天道。荀既要忠于于汉室,又要回报曹操的知遇之情。在曹操要求加封为公爵,违反“礼治”的行为发生,他的内心是挣扎的,痛苦的,一代能臣就这样抑郁而终。这正是,世事岂随愿,贤士亦有憾。

《荀》

【宋】卫宗武

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制胜算无遗,毙袁而诛吕。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本安固难依,奸雄恶可辅。初年歼击德宜,继又族文举。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葡萄是如何开始“和亲”(引入中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通过丝绸之路,由现在的中亚和中国的新疆一点传入中原葡萄酸痛可口,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我们现在想吃葡萄极为方便,随处都可以买的到,但是在秦朝,秦始皇想吃也吃不到,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葡萄这个水果。其实当时连西红柿炒鸡蛋都吃不到。有的电视剧中经常会看见大王吃着葡萄喝着葡萄酒

  • 汉文帝为什么十分欣赏贾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简单地说,贾谊大名显于君王求才之际,有与汉文帝价值观一致,王佐之才,有报君之忠,无权位私心。春雨贵如油,好雨下在皇帝心田陈平、周勃、灌婴等功臣与齐王兄弟三人诛灭诸吕,皇位空缺。功臣为私心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称帝。刘恒听从宋昌的建议仅带七人赴虎穴探险。刘恒继位之后,如走钢丝一样平衡在诸侯王和功臣之间。刘恒

  • 历史上有没有被臣子把控的傀儡皇帝或傀儡政权翻身做主人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有权臣把控朝政、皇帝只能做傀儡的史实存在,自然也有傀儡皇帝斗倒权臣、重新掌管政权的事情存在,今天笔者想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君主北周武帝宇文邕。西魏末年,权臣宇文泰职掌朝政,于军事、政治等领域大有建树,奠定了北周建立的基础。在宇文泰北巡期间去世时,其侄宇文护接掌国政,迫使西魏皇帝禅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把敌人转化为朋友并加以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历史上把敌人转化为朋友的名人事例,除了齐桓公与管仲,李世民和魏征之外还有很多,这里仅举两个:1廉颇和蔺相如战国时候,赵国有个门客叫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他走上仕途之后,和将军廉颇同朝为官。过了不久

  •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出生时真的有天生异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传说开国大将陈赓降生时,就有异象出现,晴天凭空起炸雷,早春时节泉水喷涌如柱,家中院子桃花提前绽放,而这些异兆,按照古人的说法,似乎预示着陈赓日后必然要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传奇之家。他的祖父陈益怀自幼家境贫寒,从十几岁就给舅舅做长工,因喜好武术,加上勤学苦练,最终练得一身好

  • 葡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在什么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我本人就是农作物种植爱好者,这不昨天又种了一些黄瓜、苦瓜、豆角还有丝瓜!不仅仅是爱好,当你吃到自己种植的水果和菜时心里感觉是不一样的!至于葡萄家里种了两颗,每年都是硕果累累!其实中国种植葡萄使于西汉。当时汉武大帝时期,国力强盛,经历发达,军事强国,但是北方匈奴有点不怎么老实,时不时的就在汉朝边境骚扰

  • 历史上的皇帝有哪些奇葩的死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时代的皇帝貌似脑子可能都有问题,嘴上都让别人喊着“万岁”,自己能活多少岁心里没点13数吗?更搞笑的是这个万岁口号还代代相传,所以说有些东西说的太多容易麻痹,更何况你还在自欺欺人。历史上善终的皇帝(病死的也算)其实也不少,另外一些除了被暗杀基本就是很诡异的消失了,逻辑文史姨来列举几个,我估计大家也

  •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这个只是猜测。不过这些异相确实是十分的诡异,如果用人谋来解释,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阴谋。这些异相,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秦始皇离开咸阳,去外面巡游避难。于是在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再次出游。而跟从他的是他的少子胡亥。当时赵高任中车府令,管理宦官

  • 秦桧忠于宋高宗,为何却被称为“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真正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是赵构,由于过去人们不敢说皇上的不是,就把罪过安在秦桧头上了。其实,秦桧和岳飞,分别是文官和武官,没有利益冲突,秦桧没有害岳飞的理由。秦桧与高、钦二帝被虏到北国时,为自保性命就已经暗地里投降金国四太子金丌术。其投降交换条件就是以出卖大宋国的民族利益换取返回大宋国。竞管他表

  • 乾隆明明知道和贪污腐败,反而越来越加以重用,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和家就是乾隆的二号府库,金银财宝只是暂存而已,想要取回,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因此,对和的大肆贪污受贿,乾隆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心里暗暗发笑:和二你就瞎折腾吧,搞再多的银子也是给俺爱新觉罗家攒的,你是白忙活。和所贪敛的巨额财富,还是十分惊人的。他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折现白银大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