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65 更新时间:2024/1/15 11:55:40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这个只是猜测。不过这些异相确实是十分的诡异,如果用人谋来解释,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阴谋。这些异相,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秦始皇离开咸阳,去外面巡游避难。于是在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再次出游。而跟从他的是他的少子胡亥。当时赵高任中车府令,管理宦官内务,同时又是胡亥的师傅,这就组成了一个证据链,最终指向胡亥和赵高。

如果这个阴谋是赵高和胡亥策划的,那么目的就是在途中谋害秦始皇,让胡亥继位。但是,这个阴谋以我来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因为,胡亥、赵高的威望太低,加上他们的师徒关系,让胡亥继位,大家不会相信。这就需要外界的力量参与,李斯就是其中的关键。

在《史记》里,说李斯是被赵高劝说说服的。我个人感觉,这个可能性不大。胡亥、赵高有什么急迫的理由要铤而走险,去冒杀害秦始皇而自己却难以继承皇位的危险。如果是阴谋的前面部分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话,最后的结果却无法预料,这个阴谋就太蹩脚了。依照赵高的办事风格,这是难以理解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斯也是阴谋的参与者。否则,不会仅仅赵高短短几句话就可以说服李斯。李斯早就想离开政界,他在家置酒时,看到前来祝贺的千辆车马的盛况就发出过感叹,萌生退意。而且李斯位列三公,儿子娶公主,女儿嫁王子,根本就没必要害怕丢掉相位。何况相位有二,不一定非要拿下李斯。所以说赵高的所谓扶苏继位,任用蒙恬为相,李斯退位的说法,根本说服不了李斯。

所以说,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一段,关于赵高说服李斯的解释,根本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如果整个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人为的阴谋,那李斯肯定是阴谋分子中的一员。

至于说,李斯是如何卷入阴谋的漩涡的,我们不可得知。但是,李斯的心里一直在犹豫,在权衡利弊,在想得到最佳的结果。他一边默认赵高胡亥的行动,一边在等待最佳的时机,并不明确表态。而秦始皇的态度也很暧昧,他对扶苏不满,把扶苏赶去守边,这也给胡亥以希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继承人。

所以,秦始皇一死。如果立胡亥为继承人,大家皆大欢喜,李斯也放下了心理的包袱。而当胡亥打开秦始皇的玺书的时候,大家的心都凉了,这个时候就必须大家表态了。

在这个时候,李斯的态度就至关重要。如果李斯不同意立胡亥为帝,这个阴谋就彻底失败了。当然玺书不能现在就毁掉,如果阴谋失败,还有个退步,立扶苏为帝。

这个时候,赵高和胡亥是最急迫的。胡亥是急于当继承人,而赵高与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纠葛,如果扶苏继位,赵高的下场已经是注定的了,肯定保不住自己的职位。所以,无论如何,赵高也要逼迫李斯同意扶立胡亥。

这个时候的李斯依然在犹豫之中。一方面不想背弃秦始皇的信任,一方面又觉得不管是立扶苏还是立胡亥对自己的影响都不大。但是,赵高可不给他犹豫的机会。赵高是如何与李斯商量的我们不知道,应该赵高抓住了李斯的隐私或者采取了威胁手段,最终,李斯被迫同意了赵高的建议,参与了立胡亥为继承人的行动。

李斯自以为自己在秦国的势力广大,一个赵高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威胁。可是,他不知道,在秦始皇的大一统制度下,皇权高于一切。赵高抓住胡亥,利用胡亥手中的皇权,一步步把李斯逼进了绝路。

赵高通过获得胡亥的信任,逐渐的让胡亥远离李斯,逐步削弱李斯的权力。胡亥听赵高的话,先是杀扶苏和蒙恬,然后是杀秦国的宗室,李斯的女婿,儿媳全部被杀。然后是杀大臣,最后是杀李斯。李斯最终被他所看不起的赵高置于死地,灭了三族。

在这整个事件里,李斯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他自认为自己作为丞相,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一个小小的宦官赵高不在话下。他没有想到,皇权至上的集权国家里,他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工具,只要皇帝一句话,自己就会遭到灭顶之灾。本想依靠背叛获得永久的荣华富贵,但得到却是身死族灭。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邀请

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赵高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通于“刀笔之文”,精通法律,还是皇少子胡亥的文字老师,深得秦始皇器重。丞相李斯,儿子皆娶秦公主,女儿悉嫁秦公子。据《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曾说过,“当今为大臣者位无高于我者”。

当秦始皇病重,写好玺书交给赵高,赵高既不拆开也不擅自修改,而是要与胡亥、李斯二人商量。这是赵高明白,要想在日后把持朝政,光凭自己成不了事。赵高更清楚“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赵高、李斯是秦始皇身边最为信任的人,可就是这两人,成了日后秦亡的导火索。

赵高三劝胡亥篡位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患病,且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命赵高写奏章,传在北方监军的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回朝办理丧事。

不久,秦始皇去世,奏章和玉玺却都被赵高扣留。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只有赵高、李斯、胡亥和周围的小太监知道。李斯封闭了消息,每日照常巡游。并找了几车臭鱼,和拉秦始皇尸体的车放一块,臭味和尸臭混到一起,用膳和料理朝政则一如往常。

赵高要夺权,首先就得拉拢胡亥下水。一劝胡亥,以权势诱胡亥篡位。胡亥以遵父命,行孝悌,安社稷,加以拒绝。二劝胡亥,又以商汤,周武王伐纣,卫君杀其父,不为不孝,继续策动,胡亥开始动摇。但提出君父丧礼未终,不宜于此时干扰丞相。三劝胡亥,赵高针对胡亥犹豫不决,又提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迫使胡亥及早决断,胡亥最终接受了赵高的劝说。

赵高六说李斯第一回,赵高说先皇已死,诏书是立扶苏为皇帝,可诏书没有发出,连同玉玺都在我手里,只要你我二人与胡亥联手,立胡亥为太子,定能保止荣华富贵。李斯直接拒绝,说亡国之言,不是做臣子该说的话。

第二回,赵高列出了李斯与蒙恬的五不如,其一才能、其二谋略、其三人气、其四功劳、其五、与扶苏的关系,当初李斯提议“焚书坑儒”建议被秦始皇全盘接收,公子扶苏反对,却触怒秦始皇。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此无者,兼不及蒙恬。”李斯再次拒绝。

第三回,这次赵高又换了个法子,先说历史上秦国的丞相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再分析如果扶苏即位,必重用蒙恬,现在权力最大是丞相,可到时候一定没有好下场;最后胡亥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李斯又拒绝了。

第四回,虽然经过前三次的壁,赵高并没有放弃。他又从安危和利害关系继续劝说。而李斯却大抛感恩,说我是楚国上蔡人,因受皇帝的恩惠和提拔,才有今天。李斯这次仍然不为所动,拒绝了赵高。

第五回,赵高说胡亥已经被我说服,只要我们三人联手,以内治外,以上治下。李斯则回应称,晋献公宠幸骊姬,废了太子,立了骊姬的儿子为长子,后儿子又被杀,结果导致五代内乱。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被堂弟所杀,公子纠和小白为夺王位,公子纠要杀小白,但是小白先回了齐国,登上了王位,又派人把公子纠杀了。因此,王位的交接都要按正常顺序,才不会引起内乱。

第六回,这次赵高拿利益来劝说。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君听臣之计,即长又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及祸子孙。”赵高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到最后李斯仰天大哭。这次,赵高成功了。

胡亥即位后,做贼心虚。先杀兄弟姐妹,再杀大臣和重臣。李斯受赵高数次唆摆,引胡亥不满,招致被杀灭族。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桧忠于宋高宗,为何却被称为“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真正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是赵构,由于过去人们不敢说皇上的不是,就把罪过安在秦桧头上了。其实,秦桧和岳飞,分别是文官和武官,没有利益冲突,秦桧没有害岳飞的理由。秦桧与高、钦二帝被虏到北国时,为自保性命就已经暗地里投降金国四太子金丌术。其投降交换条件就是以出卖大宋国的民族利益换取返回大宋国。竞管他表

  • 乾隆明明知道和贪污腐败,反而越来越加以重用,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和家就是乾隆的二号府库,金银财宝只是暂存而已,想要取回,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因此,对和的大肆贪污受贿,乾隆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心里暗暗发笑:和二你就瞎折腾吧,搞再多的银子也是给俺爱新觉罗家攒的,你是白忙活。和所贪敛的巨额财富,还是十分惊人的。他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折现白银大约十

  • 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不说别的,早朝就很辛苦。一般皇帝凌晨3点到5点早朝,这绝对是起大早。像雍正、康熙这些勤勉的皇帝他们早朝会处理很多大事。可对于某些皇帝早朝就成了摆设。那些沉溺于酒色的皇帝是懒得上早朝的。问题中“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是哪个皇帝?这个皇帝相貌堂堂,多才多艺。他有音乐作品传世,直到今

  • 汉景帝当太子时想巴结卫绾,卫绾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汉景帝当了皇帝为何还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卫绾这样做,既救了自己,也救了汉景帝。这一点,是汉景帝登基之后,通过和卫绾的一次坦诚的对话才明白的。所以他当然要重用卫绾。卫绾出身平庸,但他能做好自己的事,并做到出色,这是一个普通人成功的“捷径”。《史记》中太史公对卫绾的一技之长,用了个“戏”字。绾以戏车为郎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卫绾因为玩车玩得

  •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一、霍去病其人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时还年仅23岁;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的死,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这里并没

  • 顺治皇帝为什么选择四大辅臣辅佐康熙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四大辅政大臣,有两黄旗出身的索尼,鳌拜,遏必隆,以及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四大辅政大臣呢?难道真的就是顺治皇帝为年幼的康熙找的执政助手,辅助他治理朝政?其实并不是,顺治皇帝由于他的英年早逝,让整个朝堂以及孝庄康熙祖孙两都猝不及防,毕竟顺治帝太年轻了,才二十来岁就驾崩了,所以在康熙的接

  • 郎世宁得到乾隆的赏识了吗?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十出头的画家郎世宁在康熙末年来到中国,他的宫廷绘画生涯是从雍正朝真正开始的。郎世宁学西洋油画出身,但他懂得在中国作画若要得到认可,自己的西洋画技法必须和中国传统写意相融,他于是大胆实践创新中西结合的绘画方法。一次雍正皇帝在欣赏一幅兰花绢画,他觉得眼前一亮,对这幅画大加赞许,但是没有看到此画的作者署

  •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三丰初入武当,曾言:此山异日必大兴。这句话恰好成了大修武当的最好注脚。大修武当是朱棣“君权神授”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况心怀天下的燕王!“靖难”之初号称蒙玄武(真武)大帝眷顾,被发跣足,三次显灵护佑;靖难之后,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回报玄帝都是朱棣“君权神授”“谋篇布局”的关键环节,

  • 历史上最短的朝代最短的皇帝不到一年,被赶跑,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历史上最短皇帝,非刘贺莫属。他是比特朗普还不靠谱的一国之君,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赶跑。那么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介绍一下这个特特不靠谱的皇帝的故事。一、不知不觉当上皇帝要说人幸运的时候,真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五岁的时候承袭父亲的爵位,封为昌邑王。他像大多数王子公孙一样

  • 我还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关于飞行的故事,如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上最早的飞车根据《苏州府志》记载,在我国清朝时期(公元十七世纪),苏州地区有位能工巧匠徐正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造出来一架带旋转飞翼的“飞车”。人坐在“飞车”的椅子上,用脚踩踏板,通过机械传动旋翼,“飞车”居然离地一尺多高,腾空越过一条小河。徐正明的“飞车”造好以后,没有得到外界的赞助支持,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