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如何浪费掉大明朝最后一次崛起的机会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如何浪费掉大明朝最后一次崛起的机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58 更新时间:2024/1/18 22:15:04

崇祯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七岁此后一直窝在紫禁城里,从来没有离开紫禁城去亲身体验一下社会,百姓的生活,也不了解官场,战场,所有的信息来源就是东厂锦衣卫(很多信息还是被人有意过滤的)简直就是现在宅男的古代版(宅男的信息也是经过网络筛选)宅男能在此情况下通过网络能治理好一个庞大的企业吗?

上天没有给崇祯一次力挽狂澜的机会,因为崇祯不是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

如果说,一个普通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大概就是诚信、勤俭等等就够了,但是对于一个领导来说,要具备的素质就更多了,普通领导尚且如此,何况帝王呼!

恰恰,崇祯避开了帝王应有的所有必备素质。亡国,只是或迟或早罢了!!!

首先,到了崇祯时期,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了。这个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封建王朝自身的规律,这里不细说了,以后可以写文字专门探讨。

从崇祯自身来说,他不是一个勇于担责,眼光长远的战略家;崇祯具备的所有素质,都是一个普通百姓应该具备的素质。

从明朝政府来看,内耗严重,派系林立,政令不出朝堂。官员忙于内斗、敛财,而置国家存亡于不顾。

综合以上的因素,崇祯力挽狂澜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能够扶大厦于将倾的,大概只有朱元璋这样的人吧!

土木堡事件时,要使明军不败,须换哪个皇帝去统领50万大军?

土木堡事件是因为赏赐与和亲问题引发的蒙明战争,土木堡的地理位置,其实还不如汉代的“白登”。

因为白登之围,汉军不缺水,被围七天也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断粮问题。

所以说,要使明军不败,我觉得应该让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来打这一仗,原因有这么四个方面。

其一、刘邦善于坚守阵地和城池,更加善于筑垒荥阳被项羽包围的时候,刘邦的军队就用筑垒的办法,抵挡项羽的骑兵部队。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进攻受挫后,也无可奈何的率领军队后撤,结果被韩信来了一个反包围,于是乎就有了垓下之战。

其实,有实战经验的皇帝,往往比较善于坚守,毕竟是最高统治者,士兵们都想表现自己的忠诚,往往不愿意投降的。

而明英宗朱祁镇就是缺乏锻炼的“年幼无知”的皇帝。根本不知道如何防守,如何保障水源和粮食安全。

其二、朱祁镇容易上当受骗,刘邦则未必那么幼稚明英宗到达土木堡,瓦剌军队将土木堡团团围住,水源也被也先军队占据,明军人马饥渴,明军都指挥使终夜拒敌,敌人越来越多。

后来,也先假装派遣使者来求和,王振见瓦剌兵退,居然下令将明军兵营移至水源旁边。

明军刚刚移动,也先就集中王牌精锐骑兵四面冲击,明兵争相逃命,军阵顿时溃乱,王振等高官也死于乱军之中,官兵死伤达10万余人,明朝皇帝朱祁镇也因此被俘虏。

假如是老谋深算的刘邦,他一定不会受骗上当只有被围困的人,才会求和,哪里见过占优势的人会求和,这样的雕虫小技都不能识破,实在是拿军队当儿戏。

其三、假如是刘邦,他一定会同意和亲来解决问题,其实蒙古也先早就想和亲开始,也先想为儿子求娶明朝公主,以便可以夸耀于蒙古群雄之中,明朝千户马云、马青、吴良等私下许诺,并说还要送也先美女。

但因明朝有重开大宋天的“不和亲”意识,明朝翻译官马云、马青事后未敢将此事奏报明廷。后来也先贡使至北京求婚称:“此聘礼也,”明廷答复:“诏无许姻意”。

也先开始以为通婚成功,方才遣使贡马作为聘礼,结果却大失颜面。事后也先以明朝刁难贡使并撕毁婚约,以及随意克扣岁赐银两为由,大规模集结军队,出兵进攻明朝边境地区。

可以看出也先原本就有和亲的意愿,假如是刘邦被困土木堡,相信用一个漂亮的公主就可以解决问题。

其四、假如是刘邦,他一定会送很多金银财宝,事实上蒙古军非常贪财据土木堡的幸存者李贤之《天顺日录》记载:

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

意思是说,蒙古军非常贪财,没有专注于多杀明军,所以明军死得少,伤得多,很多战略物资全被蒙古军队满载而去。

可以说,蒙古族非常类似匈奴,贪财与好色,几千年也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要是刘邦在土木堡,估计不用50万军队,只要一个假公主和一些金银财宝就可以脱险,要使明军不败,也就这么简单。

昨天刚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对比明英宗亲征和宋真宗亲征的区别,其实土木堡之变,要让大明不败,能换的皇帝多了去了,这里咱们就把宋真宗换上去吧,在这里说一下,土木堡之变明军是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万左右。

瓦剌在公元1449年率兵南下时,如果宋真宗得知了消息,他第一个反应应该是能不能息事宁人,给点钱让瓦剌退兵,但是这肯定会遭到朝臣们一致反对,从明朝建立之初就没有君王这么怂的,只不过宋真宗是个比较保守,谨慎的人。

王振如果要迎合他,多半会建议让宋真宗调兵遣将讨伐瓦剌,而不是让他亲征,因为宋真宗的性格较为懦弱,肯定不会像朱祁镇有亲征的念头,所以土木堡之变在源头上就会被杜绝,但是王振也就没机会立功了。

在土木堡之变中,瓦剌一方部队近三万人,后来在北京保卫战中,瓦剌也不过十万人,在正常情况下,瓦剌军队根本无法对大明构成威胁,大明会战败,主要还是因为朱祁镇瞎指挥,宠信宦官王振。

朱祁镇

而我们从宋真宗亲征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宋真宗是个非常谨慎的皇帝,最后是被寇准这群人逼着去督战的,他不会像朱祁镇那样偏听偏信,所以并不会出现王振专断的情况。

即便朱祁镇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时,和他随行的大臣,将领们,也曾三番五次的提醒朱祁镇,但是朱祁镇听不进去,而如果换宋真宗亲征,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遭遇危险,所以当随行的大臣给他提出警告时,他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或者到安全的地方休息。

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惨重的一大原因是军队组织不当,如果遇到宋真宗这样过于谨慎的皇帝,显然部队出征会以防御为主,他考虑到自己的安全,也会积极听取将领们的建议,虽然背景相同,但是土木堡之变绝对不会重演。

宋真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鳌拜辅佐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代帝王,为什么到康熙时,他就叛变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鳌拜自始至终都没有叛变,相反,鳌拜一直都是忠于爱新觉罗家族,忠于大清王朝的。鳌拜,是努尔哈赤开国“五大臣”之首的费英东的侄子,可谓是出身名门。鳌拜发迹于皇太极时期,由于作战勇猛,且对于皇太极忠心耿耿,鳌拜长期担任皇太极贴身卫队的卫队长职务,在攻克皮岛、明清松锦大战,以及清军入关后追剿李自成和张献忠的

  • 元日描写了哪些节日风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元日描写了春节的节日风俗,在春节的时候,放鞭炮,用来驱邪避害。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

  • 急求感动诗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辉煌的回忆不是不辉煌的过去就不需要回忆生活中不可能都是精彩的语句也会有黯然的泪滴一段平凡的日子不一定空虚忧郁的故事会表明一个道理无论是天晴或是阴雨深思会给你进取的勇气只要进取辉煌属于你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

  • 为什么古代没有医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怎么可能没有医院?发达的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没有发达的医学,也不能称为灿烂的文明。中国周代就有医院,只不过古代医院的名字并不是现代的称呼,遍布各地的药房也同时兼有医院的职能。“医院”在中国很早就有。根据《管子》记载,春秋时期,管仲为相时在齐国都城临淄建立“养病院”,“凡国都皆有掌养疾,

  • 我国历史上哪些帝王十分重视重用人才拜托各位了 3Q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唐太宗重用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名将李靖、李绩等,重用谏臣魏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实行自荐官制度,任用名相狄仁杰、姚崇等,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前期选贤任能,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姚崇、宋、张九龄等人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

  • 唐宪宗李纯为唐朝中兴做了哪些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宪宗是唐朝中后期最有作为的君王,尤其是在位期间,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了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而唐宪宗也称为中兴之主。那唐宪宗为唐朝中兴做出的贡献具体有哪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元和削藩”。唐朝的藩镇割据一

  • 一个卖草鞋的小混混刘裕,是如何成长为气吞万里如虎的开国帝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也算是官宦后代,只是到了他这辈,家境败落,他才投军入伍。刘裕后来能成为一代帝王,主要还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另外他能抓住机遇。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最得力的助手刘穆之。很巧,今天我刚发的文章,就是介绍刘穆之的,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看看。先说刘裕的努力。他投军后在当时北府军首领刘劳之手下,因作战勇猛,逐步提

  •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醒悟过来的刘彻十分懊悔,对诬陷或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展开了大肆报复。第一个陷害刘据的奸臣江充,早在兵变爆发时就被刘据斩杀了,刘彻还不放过他的家人,夷三族。参与构陷刘据的太监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上,其他有牵连的人也没有好下场。只处死当事人还算仁慈的,常规操作是满

  • 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事?是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人的名声太重要了。特别是一些公众人物,如果你不检点的行为让人抓住把柄,很可能会被后人记载到正史中,甚至会被无限放大这些污点,从而掩盖了你曾经做出的业绩,让后人只记住了你的坏,而忘记了你的好。如果将这种现象对号入座的话明武宗朱厚照绝对跑不了。现在,爱好历史的人提起这位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第一印象就是

  • ◆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书法家,善于篆书,隶书尤为著称。曾创“飞白书”。王羲之:东晋杰出书法家,长于各类形体,草书清雅俊逸,楷书势巧形密,行书劲健多变。欧阳询:唐初书法家,以楷书最工,独创“欧体”。虞世南:唐初著名书法家.其正楷与欧阳询齐名。颜真卿:唐代善于用篆书笔意写楷书,所创“颜体”为后人之楷模。怀素:唐代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