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事?是昏君吗?

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事?是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4/1/19 4:52:04

一个人的名声太重要了。特别是一些公众人物,如果你不检点的行为让人抓住把柄,很可能会被后人记载到正史中,甚至会被无限放大这些污点,从而掩盖了你曾经做出的业绩,让后人只记住了你的坏,而忘记了你的好。如果将这种现象对号入座的话明武宗朱厚照绝对跑不了。

现在,爱好历史的人提起这位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第一印象就是“荒唐”。按照清朝张廷玉等人编撰的《明史武宗本纪》中对明武宗的记载可谓是负面多多:贪杯、好玩、好涩、无赖、昏庸、无道,还有些怪癖,...等等,以至于在清朝时,当皇子们读书不认真时,师傅往往训斥:“你想学朱厚照吗?!”看看,这位前朝的皇帝成了后朝教育接班人的反面的典型了。如果纵观朱厚照只活了三十一年短暂的一生,他确实做了许多让人看起来非常不着边际的事,按现在的话说:是个少不更事的顽主,做什么事都是由着性子来,以至于后来应了那么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朱厚照作为唯一的继承人,不费吹灰之力15岁就当上了皇帝。这个年龄也正是贪玩的时候,在太监刘瑾等人的鼓动下,这个少年皇帝每天进奉鹰犬狐兔,玩得不亦乐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别出心裁,他离开禁城,住进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并非是武宗的创建,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朱厚照的豹房新宅始修于正德二年,至正德七年共添造房屋200余间,耗银24万余两。其实豹房新宅并非养豹之所,又非一般意义上单纯游幸的离宫,实为武宗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豹房新宅多构密室,有如迷宫,又建有妓院、校场、佛寺,甚至养了许多动物,武宗曾买来大量猛兽试验,发现豹子最为凶猛,因此多养豹子。武宗每日广招乐妓承应,荒淫无度。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宫中元宵节放烟花,不慎失火,殃及宫中重地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三殿之首,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尊贵的地位。武宗见火起,下令扑救,跑到了豹房回头戏笑对左右说:好一棚大烟火啊。同时,武宗还有一个怪癖,他以各种方法搜罗男宠与他们进行性娱乐活动。一些见杆子就爬的人,为了投武宗之所好,竞相呈献男色希宠,《万历野获编》卷二一曰:“兵部尚书王琼头戴刺亵衣,潜入豹房,与上通宵狎饮。原任礼部主事杨循吉,用伶人臧贤荐,侍上於金陵行在,应制撰杂剧词曲,至与诸优并列。”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这位皇帝的贪玩:正德十三年(1518年)立春,武宗在宣府,举行迎春仪式。在以往的迎春仪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图案,进献给皇帝,谓之“进春”。这一次,武宗亲自设计迎春仪式,花样百出。武宗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和和尚的光头相互撞击,彩球纷纷落下。这次迎春仪式,武宗始终兴高采烈,对自己的杰作甚感得意。如果从这些事上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武宗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那就大错特错了。要是单从履行皇帝的职责上来讲,武宗却是基本称职的。玩归玩,但干起大事来,这个随性的皇帝一点也不含糊。据史料记载:他屡次在豹房中处理政事,官员直接送来的奏章他当天便有回复。同时这个爱玩的皇帝十分好学,并且天资极高,学什么会什么。据史料记载,他会朝鲜语、藏族言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更让人称道的是:在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好,武宗一改纨绔子弟的玩世不恭,他处事刚毅果断,当得知刘瑾的罪行后,他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同时平定了安化王、宁王之叛,并大败蒙古王子,还亲手杀死了一个敌人。在任上,他还多次赈灾免赋,同时他还任用了不少贤才。从这些方面来看,武宗身上还是有不少可称道之处。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世是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俗话说:瑕不掩瑜。武宗是个荒唐的皇帝不假,但绝不是一个昏君。

他干得事真是昏君所为,但我总觉得他本性不坏,并非真正的昏君。说起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就想笑,他堪称明朝最荒唐的皇帝。似乎他的心态永远年轻,或者说他的性格顽皮至极。他身为帝王后的所作所为,令人哭笑不得。下面来看看这位勇于创新的帝王做了什么荒唐事吧。

明武宗朱厚照只活了31岁,自己宠幸的妃子和美人无数。但是他一生没留下一个后代,干儿子倒是收了一大把。而他的干儿子基本上都是在豹房里收的。什么叫豹房,所谓的豹房是朱厚照同志在离宫(紫禁城里)苦心孤诣地建造的一个娱乐场所。里面功能齐全:有酒馆、饭店、赌场、青楼、妓院、动物园等等,充斥了一条龙的服务内容~颇现代气息。里面的老板伙计都是朝廷大臣所扮,而宫中的太监和宫女都也扮成小商小贩。皇帝自己呢?通常会扮作公子哥先逛酒楼喝一杯,再去赌场摸一把,赢了钱就径直去妓院嫖一回,妓院里的“妓女”也是精挑细选的绝色美人。

而他的干儿子就是在豹房里收的。他收干儿子没有硬指标,他看哪个官员扮演的角色顺了他的眼、合乎了他的口味,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收人家做干儿子。

这还满足不了他的随性心理,他还跑到宫外去游玩。民间盛传的传统京剧剧目《游龙戏凤》,讲得就是他心血来潮时,微服出巡,在市井游乐,邂逅了美女李凤的故事。在京城吃喝玩乐,又到处游山玩水,身为帝王长期不上朝,也太另类了。

他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了皇太子,父皇朱佑樘对他寄予厚望,因而对其高标准,严要求!希望他能够成为明君,将来大有作为,结果,适得其反,出尽洋相!

朱厚照小时候聪明伶俐,好奇心强!由于从小就被钦定为了接班人,所以他的童趣与快乐都被剥夺了。又由于还没有长大成人,父皇朱佑樘就驾崩了。这样朱厚照似乎一下子挣脱了羁绊,就尽情地放飞自我,使早年被压抑的叛逆心性得到了释放,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荒唐得不像话。

在行政上也有类似的表现,如前朝耿直的老臣们的上书劝诫他收敛行为,他却不问青红皂白撤了人家的职务。他的父皇勤于政事,每天早朝午朝忙忙碌碌。他就对着干,来个常年旷工不上朝。他父皇终生只爱一个人,他却后宫佳丽无数。而且还在豹房养各种宠物,根本无玩物丧志的顾虑!他父皇亲贤臣远小人,而他呢?喜欢用太监。

朱厚照所做的荒唐事,和他的家庭教育戚戚相关,根子在他父亲身上。所以说,当父亲非常重要。我建议:没有父亲上岗证,不准随便结婚生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书法家,善于篆书,隶书尤为著称。曾创“飞白书”。王羲之:东晋杰出书法家,长于各类形体,草书清雅俊逸,楷书势巧形密,行书劲健多变。欧阳询:唐初书法家,以楷书最工,独创“欧体”。虞世南:唐初著名书法家.其正楷与欧阳询齐名。颜真卿:唐代善于用篆书笔意写楷书,所创“颜体”为后人之楷模。怀素:唐代书法家

  • 宋仁宗时国家百弊丛生而无补救之法,是否说明宋仁宗的皇帝当的不称职?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私德尚好,并无以大欺小的恶行,但他没有彼得大帝,康熙大帝那样的魄力和胸怀,注定大宋江山会江河日下。也许当时赵家皇室子孙没有一个人可以担起江山。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会怜惜谁。物竞天择,不能以好坏评价某个皇帝。他们只不过是大部分没什么能力,极个别能力超群流芳百世的群体而已!正如题目所言,如果从皇帝

  • 秦孝公是如何腾挪出20年给商鞅变法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秦国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出生在卫国一个没落的宗室贵族家里。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在秦国总共实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商鞅首先编制民户,加强刑赏,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第

  •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是哪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孙思邈这个问题想必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脱颖而出说出答案,听到药王大家应该下意识的就回答是孙思邈才对,因为这个不需要学习,这是每个人从小在课本中学习过的。接下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这些医术高超的人,这些都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可不要出去与人聊天的时候闹笑话哦。药王孙思邈,后世尊其为药王,孙思邈是唐朝人,一生都在

  • 孟子为何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孟子所提倡的(民为贵等等),与当今国家提倡的,农民是衣食父母是一样的理论学说。在任何朝代,都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民以食为天,实际是人以食为天,其于为次。理想中的世界,许多人这么说过。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是我们国人著名的俗语,生动展示了不同家庭对待子女的不同态度。皇帝爱长子,确切的说应该

  • “皇上不急急死太监”此话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古代皇宫里的规矩还是很多的。当时为了使皇帝不会专幸一人,另外也是为了体恤皇帝的龙体,清室规定皇帝和妃子行房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时辰。时辰到,太监就会尖着嗓子在门外高呼:“是时候了”。连喊数声,如果皇帝还不放人,太监就会用丝被包裹着将妃子抬走,这就是俗语所说“皇上不急太监急”的由来。这应该是个民间故事吧

  • 百姓认的治大病又少花钱的就是科学,在古代皇帝用什么医生治病?怎么没有寿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治病当然是用中医了。至于为什么没有长寿的。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中国历史上一共有500多位皇帝,平均三年左右换一个皇帝,这些皇帝年龄小的有三岁,大的六七十岁。而在这500多位皇帝里面,正常死亡的不超过五个。所以皇帝想长寿也长不起来。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仅活了50年,还是暴毙而亡,大多数人

  • 了解一个寓言两则的古代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矛与盾楚人有鬻(卖)盾与矛者,誉(夸耀)之曰(说):“吾(我的)盾之坚,物莫能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有人)曰:“以(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怎么样)?”其人弗能应(回答)也.郑人买履(鞋)郑人有且(将要,打算)置(备办,这里当“

  • 汉代巫蛊术究竟是什么,竟然让汉武帝如此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方术,古人认为,施巫蛊,就会通过神秘的超自然能力,对仇恨对象产生杀伤力。巫蛊之术比较隐蔽,在古人眼里,它是一种阴毒的手段。所以,自秦汉起,法律对施巫蛊就有严厉的惩罚。巫蛊的种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诅咒术,一般是通过向神灵祈求,对被诅咒人形成伤害;一种是人偶压胜,通常以人偶代替被诅咒

  • 穿着打补丁衣服上朝的汉文帝刘恒,是因为穷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据历史记载,汉文帝刘恒治理国家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但他一生提倡节俭,因此,他穿着补丁衣服上朝,并不是因为穷。他之所以如此严以律己,跟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称帝之路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刘恒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薄氏。按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