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在中国封建史上,最让人可惜皇帝就是刘裕,因为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就能够大大的推进中国进步,也最可能乱世中一统中国,然而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战前病逝!
汉末之后,天下大乱,虽有晋朝短暂大一统,但很快因五胡乱华又陷入混乱,百姓水深火热。到刘裕时,已经持续了200余年。
尤其刘裕崛起之时,天下割据势力无数,即便是南方的东晋,实际也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北方几乎都是异族政权。在这一艰难形势之下,刘裕先是一统南方,接着刘裕北伐,都收复了洛阳、长安两都。
然而,就在计划出征北魏,准备一统中国时,却因病去世。在此之前,刘裕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大幅度削弱了北魏实力。可以说,只要刘裕多活几年,几乎可以肯定能一统中国,让中国提前170余年实现大一统(刘裕422年去世,杨坚590年一统中国)。
所以,刘裕得到评价很高,王夫之评价:“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梁启超评价,“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
皇帝继位后,神化自己的出生意义在哪?
皇帝继位后神化自己,是出于一种需要,需要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证明老百姓臣服于自己的必然性和必须性。这种证据不仅要有很强的说明力,而且还要让人无法辩驳,无从考证。这样以来,神化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你总不能去找神去查问这个事吧,而且你如果不听我的就是逆天,完美。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这种神化呢?很显然就是这个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所欠缺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对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搞这玩意儿,只有某个皇帝在继位合法性这个问题上需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才会搞
皇帝,这个职务称呼,始于秦始皇赢政,他认为自己德比三皇,功盖五帝,是以自称皇帝。但是他对自己的出生并没有做神化的宣传。一方面他的出生是有故事的,而另一方面就是他本就出身皇家,关于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没有必要做出太多说明。而下一朝的汉高祖刘邦就在出生问题上下了大功夫去神化。这是因为第一大汉政权是灭了秦和西楚以后才有的,第二他自己是街头小混混出身,这个出身和自己的皇帝身份相比太不高大上,更可怕的是万一天下的小混混都拿他来励志,以他为榜样,今天出来个张邦,明儿出来个李邦,这多么的可怕?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故事。刘邦用他出生的故事告诉你,他不是普通的小混混,在那个刮风下雨的夜里,他妈刘媪和大龙发生了关系,这才有的他,所以他是龙种,是上天的孩子,你也想学我,先问问你妈妈和龙好过没有?
这种招数经实践检验好用以后,就在皇帝群里广泛推广了,往后什么样的瞎话都有。如朱元璋从蒙元夺取政权后同样神化了自己的出生,说是他妈在梦中梦见一位道士给了一颗金灿灿的丹药,吃了药就怀孕了,然后就生下了他。朱老师,你是说你的出生和你爸爸没有任何关系吗?
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以后,说自己出生时遍身黄光,三日不散,并且满室香气,所以人称香孩儿,老兄,三日黄光不散,你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有没有黄疸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一般下功夫神化自己出生的这些个皇帝,无一例外都是想增加君王的神秘感,借上天的意思来进一步说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看似很荒谬,但其实很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那就是:“乱”认祖宗,神话自己的出身。明明不久前,还是八代贫农、“丝”一个,一转眼,成了皇帝了,就一夜间变成了某某著名人物的后裔了。比如,我们的朱元璋同志,一夜间就从放牛娃,变成宋代理学大儒朱熹的后代了……
(▲朱元璋画像)
(▲朱熹画像)
我们不禁要问,为啥,这些皇帝一旦打下天下,就急不可耐地浓妆艳抹,粉饰自己呢?
理由很简单:皇帝是一种制度,神话自己的出身,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呼声。
一、皇帝是一种制度纵观历朝历代,你会发现,皇帝,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注意,这不是黄同志的体育比赛解说奥)!他是一种制度安排,其作用就如同今天的国家主席、日本的天皇、英国的女王,是一个国家名义上的象征。
(▲伊丽莎白女王图像)
既然是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坐在这个位置的皇帝本人,就不可能随心所欲,想咋来就咋来。他得承担一个皇帝应该有的责任,比如,找个好祖先,神话自己的出身,证明做皇帝的合法性。后代的皇帝,可以找之前的名人做祖先。像比较早的年代,就只能从怪力乱神的自然界现象去发觉了,比如汉高祖,据说是其母与蛟龙交合而生的(不可描述的场面……)。
二、证明政权合法性,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呼声1)对皇帝本人来说,找个好祖先,皇位继承就师出有名、合情合理了。
按照儒家学派的观点,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来管理国家。那么,大家就会想:既然天选择了你来管理国家,那你就得证明,为什么偏偏选中你而不是我呢?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那怎么证明呢?
说个人能力突出?这个说服力显然不够!能当皇帝,并不一定需要能力很高,也许只是运气好呢。
说长相奇特,一看就是帝王之相?这个就更不行了,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你那长相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
于是,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和大家有距离,大家都无法反驳的理由,比如,我有一个好祖宗,他遗传给我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你再有怀疑,总不可能去找一个死人去验证吧!
汉高祖刘邦尝到了甜头。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特别是那些草莽出身的皇帝,都开始向他学习。比如,我们的朱元璋同志,继位后就再也不唱“我本淮右布衣”了,而是信誓旦旦、两眼冒光、神神秘秘的对大家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奥!其实,我是宋代大儒朱熹的后人!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当时的场景及官员内心暗自腹诽的场景,嘿嘿!
(▲朱元璋画像)
除此之外,证明皇位的合法性,还可以起到愚民的作用。《水浒传》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情节,就是李逵面对前来诏安的太尉大人,破口大骂的场景,其中有几句话,值得深思。李逵说:你家皇帝姓宋,我家哥哥(指松江)也姓宋!偏他作得了皇帝,俺家哥哥也做得!你看看,李逵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但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可以做皇帝,而是我家哥哥也姓宋,也可以做皇帝。姓宋的才能当皇帝,你看看,这种愚民教育效果多么明显。
这种扯虎皮、乱认祖先的事情,至今依然屡禁不止。大家看看我们周围,平时见面特别是陌生人见面时,都怎么打招呼呢?不外乎如下情景:您贵姓?免贵,姓曾,曾国藩的曾,厉害厉害。您呢?姓袁,袁世凯的袁……
2)皇帝找个好祖先,文官集团可以放心大胆地效忠皇帝了。
文官集团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力量,而大多数时候,多数文官都是儒家学派知识分子。而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讲究尊卑有序、师出有名。这就要求,在选择效忠对象时,必须首先选一个站在正义制高点和道德高度的人来效忠。比如,三国时期,为什么追随曹操的知识分子,远远多于追随刘备、孙权的?
答案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上的制高点,追随曹丞相,就是追随汉献帝。所以曹操周围才一时贤者云集,汇集了荀、郭嘉、程昱等一大批优秀儒家知识分子。现在,不管我们的皇帝陛下,以前是放牛还是放羊,是掏厕所还是在挨家乞讨,只要他证明了,他继位是合法的,那么就可以大胆地效忠他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文官也会逼着皇帝找个好祖先。
(▲荀与曹操剧照)
3)皇帝找个好祖先,普通百姓没损失,说不定闲聊话题还因此多了些内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皇帝。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城头变幻大王旗,皇帝像流水一样,永远都在换个不停。不管谁当皇帝,只要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那么至于你找谁做祖先,娶了几个老婆,与我有何相干?说不定,平时田头地尾、村头大槐树下面吹水聊天的时候,还多了话题可讲,何乐而不为呢?
结束语:综上所述,皇帝,是一种制度安排。他神话自己,是其本人、文官集团、普通百姓三个利益集团的共同选择。用经济学的话来讲,就是最佳选择。所以,看似掩耳盗铃、都知道是假的,但是谁都不说破,因为对中国人来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绝对绝对不能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