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哪一个帝王的去世最可惜?

哪一个帝王的去世最可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1/5 9:45:17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在中国封建史上,最让人可惜皇帝就是刘裕,因为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就能够大大的推进中国进步,也最可能乱世中一统中国,然而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战前病逝!

汉末之后,天下大乱,虽有晋朝短暂大一统,但很快因五胡乱华又陷入混乱,百姓水深火热。到刘裕时,已经持续了200余年。

尤其刘裕崛起之时,天下割据势力无数,即便是南方的东晋,实际也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北方几乎都是异族政权。在这一艰难形势之下,刘裕先是一统南方,接着刘裕北伐,都收复了洛阳、长安两都。

然而,就在计划出征北魏,准备一统中国时,却因病去世。在此之前,刘裕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大幅度削弱了北魏实力。可以说,只要刘裕多活几年,几乎可以肯定能一统中国,让中国提前170余年实现大一统(刘裕422年去世,杨坚590年一统中国)。

所以,刘裕得到评价很高,王夫之评价:“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梁超评价,“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

皇帝继位后,神化自己的出生意义在哪?

皇帝继位后神化自己,是出于一种需要,需要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证明老百姓臣服于自己的必然性和必须性。这种证据不仅要有很强的说明力,而且还要让人无法辩驳,无从考证。这样以来,神化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你总不能去找神去查问这个事吧,而且你如果不听我的就是逆天,完美。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这种神化呢?很显然就是这个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所欠缺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对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搞这玩意儿,只有某个皇帝在继位合法性这个问题上需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才会搞

皇帝,这个职务称呼,始于秦始皇赢政,他认为自己德比三皇,功盖五帝,是以自称皇帝。但是他对自己的出生并没有做神化的宣传。一方面他的出生是有故事的,而另一方面就是他本就出身皇家,关于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没有必要做出太多说明。而下一朝的汉高祖刘邦就在出生问题上下了大功夫去神化。这是因为第一大汉政权是灭了秦和西楚以后才有的,第二他自己是街头小混混出身,这个出身和自己的皇帝身份相比太不高大上,更可怕的是万一天下的小混混都拿他来励志,以他为榜样,今天出来个张邦,明儿出来个李邦,这多么的可怕?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故事。刘邦用他出生的故事告诉你,他不是普通的小混混,在那个刮风下雨的夜里,他妈刘媪和大龙发生了关系,这才有的他,所以他是龙种,是上天的孩子,你也想学我,先问问你妈妈和龙好过没有?

这种招数经实践检验好用以后,就在皇帝群里广泛推广了,往后什么样的瞎话都有。如朱元璋从蒙元夺取政权后同样神化了自己的出生,说是他妈在梦中梦见一位道士给了一颗金灿灿的丹药,吃了药就怀孕了,然后就生下了他。朱老师,你是说你的出生和你爸爸没有任何关系吗?

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以后,说自己出生时遍身黄光,三日不散,并且满室香气,所以人称香孩儿,老兄,三日黄光不散,你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有没有黄疸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一般下功夫神化自己出生的这些个皇帝,无一例外都是想增加君王的神秘感,借上天的意思来进一步说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看似很荒谬,但其实很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那就是:“乱”认祖宗,神话自己的出身。明明不久前,还是八代贫农、“丝”一个,一转眼,成了皇帝了,就一夜间变成了某某著名人物的后裔了。比如,我们的朱元璋同志,一夜间就从放牛娃,变成宋代理学大儒朱熹的后代了……

(▲朱元璋画像)

(▲朱熹画像)

我们不禁要问,为啥,这些皇帝一旦打下天下,就急不可耐地浓妆艳抹,粉饰自己呢?

理由很简单:皇帝是一种制度,神话自己的出身,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呼声。

一、皇帝是一种制度纵观历朝历代,你会发现,皇帝,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注意,这不是黄同志的体育比赛解说奥)!他是一种制度安排,其作用就如同今天的国家主席、日本的天皇、英国的女王,是一个国家名义上的象征。

(▲伊丽莎白女王图像)

既然是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坐在这个位置的皇帝本人,就不可能随心所欲,想咋来就咋来。他得承担一个皇帝应该有的责任,比如,找个好祖先,神话自己的出身,证明做皇帝的合法性。后代的皇帝,可以找之前的名人做祖先。像比较早的年代,就只能从怪力乱神的自然界现象去发觉了,比如汉高祖,据说是其母与蛟龙交合而生的(不可描述的场面……)。

二、证明政权合法性,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呼声1)对皇帝本人来说,找个好祖先,皇位继承就师出有名、合情合理了。

按照儒家学派的观点,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来管理国家。那么,大家就会想:既然天选择了你来管理国家,那你就得证明,为什么偏偏选中你而不是我呢?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那怎么证明呢?

说个人能力突出?这个说服力显然不够!能当皇帝,并不一定需要能力很高,也许只是运气好呢。

说长相奇特,一看就是帝王之相?这个就更不行了,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你那长相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

于是,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和大家有距离,大家都无法反驳的理由,比如,我有一个好祖宗,他遗传给我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你再有怀疑,总不可能去找一个死人去验证吧!

汉高祖刘邦尝到了甜头。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特别是那些草莽出身的皇帝,都开始向他学习。比如,我们的朱元璋同志,继位后就再也不唱“我本淮右布衣”了,而是信誓旦旦、两眼冒光、神神秘秘的对大家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奥!其实,我是宋代大儒朱熹的后人!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当时的场景及官员内心暗自腹诽的场景,嘿嘿!

(▲朱元璋画像)

除此之外,证明皇位的合法性,还可以起到愚民的作用。《水浒传》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情节,就是李逵面对前来诏安的太尉大人,破口大骂的场景,其中有几句话,值得深思。李逵说:你家皇帝姓宋,我家哥哥(指松江)也姓宋!偏他作得了皇帝,俺家哥哥也做得!你看看,李逵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但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可以做皇帝,而是我家哥哥也姓宋,也可以做皇帝。姓宋的才能当皇帝,你看看,这种愚民教育效果多么明显。

这种扯虎皮、乱认祖先的事情,至今依然屡禁不止。大家看看我们周围,平时见面特别是陌生人见面时,都怎么打招呼呢?不外乎如下情景:您贵姓?免贵,姓曾,曾国藩的曾,厉害厉害。您呢?姓袁,袁世凯的袁……

2)皇帝找个好祖先,文官集团可以放心大胆地效忠皇帝了。

文官集团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力量,而大多数时候,多数文官都是儒家学派知识分子。而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讲究尊卑有序、师出有名。这就要求,在选择效忠对象时,必须首先选一个站在正义制高点和道德高度的人来效忠。比如,三国时期,为什么追随曹操的知识分子,远远多于追随刘备孙权的?

答案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上的制高点,追随曹丞相,就是追随汉献帝。所以曹操周围才一时贤者云集,汇集了荀、郭嘉程昱等一大批优秀儒家知识分子。现在,不管我们的皇帝陛下,以前是放牛还是放羊,是掏厕所还是在挨家乞讨,只要他证明了,他继位是合法的,那么就可以大胆地效忠他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文官也会逼着皇帝找个好祖先。

(▲荀与曹操剧照)

3)皇帝找个好祖先,普通百姓没损失,说不定闲聊话题还因此多了些内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皇帝。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城头变幻大王旗,皇帝像流水一样,永远都在换个不停。不管谁当皇帝,只要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那么至于你找谁做祖先,娶了几个老婆,与我有何相干?说不定,平时田头地尾、村头大槐树下面吹水聊天的时候,还多了话题可讲,何乐而不为呢?

结束语:综上所述,皇帝,是一种制度安排。他神话自己,是其本人、文官集团、普通百姓三个利益集团的共同选择。用经济学的话来讲,就是最佳选择。所以,看似掩耳盗铃、都知道是假的,但是谁都不说破,因为对中国人来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绝对绝对不能去做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为别人着想的故事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家庭和睦的古代诗词:1、田家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赏析】上半首写村庄儿女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当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2、示长安君王安

  • 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了什么?吓得崇祯脸色发白,惊慌失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外有满洲八旗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反叛。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约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依然收拾不了整个烂摊子。他是个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走向的指示标,如果表现出

  • 封建迷信的存在是古人的愚昧还是智慧,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迷信是古代乃至当今都是一种愚昧。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你去信仰它,那就是迷信。为此,我们要在各个领域里彻底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科学的理念开拓进取。现如今也是愚昧多智慧少的可怜。佛陀说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听!非要弄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搞迷信,搞形式,搞一些没有经典依据的假修行真迷信的玩

  •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给了世人什么警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给了我们什么警示呢?谈谈我的看法。一,要有防人之心。出门在外,特别是单身女性,要有防范意识,对于不熟悉的人,尽量不与他们打交道,要懂得保护自己,社会很复杂,那些狡猾凶残的狼,改变不了本性。二,善良不能滥施。“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施以援手,送给他们温暖,当然值

  • 为什么在古代揣测皇帝的想法是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可以想见的。在古代,人们又都比较迷信,把皇帝视作“真龙天子”,认为皇帝是上天派来的,统管天下是天意使然。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皇帝被无端神化,皇帝穿的衣服被称为“龙袍”,坐的椅子被称为“龙椅”,睡的床铺称为“龙床”,甚至众人在对皇帝叩拜时还会认为是在拜一条真龙。皇帝若是笑了,被称作“龙颜大喜”,

  •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古代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成语的名字:杞人忧天成语的来源:源于《列子天瑞》。春秋战国时代,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发愁天会掉下来,地会陷下去,到时自己也没有安身之处了。他不但饭吃不下去,觉睡不好,甚至因为此事而害起病来。另外一个人看到他忧愁成这个样子,得知其中的原因后,笔着解释说:“天是由气聚集而成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气,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看来,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明朝最大的政治性错误。风骨虽然好,但是真不该如此迁都北京就是最大错误如果没有迁都北京而是依靠南京,发展远海,从陆权国家慢慢转变为海权国家中国历史走向就不会如此。北京:帝都,处华北腹地,上接东北,下通天津,勾连大海,左慑内蒙,剧中而引领华北中原,地理位置优越,

  • 燕昭王面对一蹶不振的燕国,如何招揽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霸主齐威王开创了齐国一片崭新的局面,在他去世后继任者齐宣王继承了霸业。此时,齐宣王抓住一个机会那就是燕国内乱。燕王哙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在一堆纵横家的怂恿下,决定效仿尧舜禹进行禅让。这引起了太子平的不满,导致燕国大乱内战爆发。齐国趁虚而入,燕国毫无招架之力。在一番波折之后,太子平终于当上了国君,

  • 为什么感觉古代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感觉古代皇帝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呢?。享福人福深还祷福,长寿人寿长乃思寿,这乃人之奢望。遗憾的是,在一个以农业为本,而且还相当落后的一个封建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广大农民奢望的富裕农家生活,一代一代,均以泡影告终,因此也只能扎在死亡线上,吃了上顿无下顿,过了一天少一天,只奢望活看能享一天

  • 宋真宗为什么特别迷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晚年迷信,大搞封禅,大修道观,大封“宫官”,把大宋几十年积攒的家底消耗殆尽,让“咸平之治”的成果归零,并给后世留下一个“未老先衰”的国家。宋真宗为何从亲征抗辽、创造了“咸平之治”的明君,堕落成国家罪人?这跟宋真宗需要“天命”炫耀其功,及个人的身体状况出了问题有关。宋真宗的迷信活动为了获得神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