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我们什么警示呢?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有防人之心。出门在外,特别是单身女性,要有防范意识,对于不熟悉的人,尽量不与他们打交道,要懂得保护自己,社会很复杂,那些狡猾凶残的狼,改变不了本性。
二,善良不能滥施。“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施以援手,送给他们温暖,当然值得称道。而对于那些恶人,即使帮助了他,他们也不会感恩,还会对我们的安全构成威胁。东郭先生救了狼,狼还是要吃他。所以我们中国善心不能滥施。
三,遇到坏人要善于运用计谋。这个寓言故事里,要不是老农的机智,那么东郭先生就会有危险。所以遇到坏人时要多动脑子,以达到脱离危险的目的。曾经看到一个女孩写的故事,她晚上一个人在外面走,被一个人跟踪了,她这时看见前面一个女人,“妈,我回来了”,那个女人听见叫她,过来拉着她走,那个跟踪的人见状走掉了。所以遇到危险时,要机智勇敢。
总之,我觉得《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有这几条警示。这是我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警示一,对狼一般的人要有辨识能力。警示二,不能与狼一般的人共舞。警示三,要有打击狼一般的人的雷霆手段。警示四,要相信生活中有狼一般的人,他们是要吃人的,并且大有人在。
西夏的开国君主李元昊是怎么死的?李元昊之死给了后人什么警示?
李元昊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定川寨之战后,北宋见实在拿西夏没辙,就与李元昊议和,签订了《宋夏和议》。
根据约定,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十五万匹绢、七万两银和三万斤茶叶。
双方自此休战,不打了。
议和后,北宋觉得李元昊不会再闹出幺蛾子事了,便放松警惕。但不想,李元昊是个闲不住的人,吃饱了撑得,竟然又在回递给北宋的国书上动手脚。
党项人的酋长自称为“兀卒”,相当于草原民族可汗的意思。
李元昊闲不住,想在文字上占便宜,就故意把给宋朝国书上的“兀卒”改成了“吾祖”。
“吾”就是“我”。
“祖”可以理解为“爸爸”、“祖宗”,都可以。
国书原文是“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意思是西夏国主上书大宋皇帝。
被李元昊修改后“男邦泥定国吾祖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意思就变成了西夏爸爸上书大宋皇帝。
宋廷收到国书后,当即就炸锅了。不少大臣气的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毕竟,事实证明宋军确实拿西夏没辙。
但这口恶气也不能咽下去。
于是就有大臣建议,咱武的不行,可以使阴招啊。用离间计,破坏夏廷内部的团结。把场子找回来。
宋仁宗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便吩咐下去,谁能除掉李元昊身边的心腹大臣,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除掉,朝廷都重重有赏。升官晋爵绝不亏待。
朝廷的意思传达下去后,北宋名将种世衡便想出了主意。他利用党项族分成几部,各部落首领与李元昊之间,没有绝对君臣臣服关系,且李元昊又疑心较重的情况,派一个叫王嵩的和尚到西夏做卧底,三言两语,成功得让李元昊杀掉了身边的两个心腹大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
事情至此,宋夏双方扯平了。
李元昊闲不住,在国书上占北宋便宜。北宋使离间计,除掉了李元昊的心腹将领。大家都有损失,扯平了,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但不想,李元昊真闲不住的人。
哪怕没事,他都要搞点事出来。
什么事呢?李元昊杀了野利遇乞后,无意中看上了野利遇乞的媳妇没藏氏。几次滚床单,他喜欢上了这个俏寡妇。把没藏氏发展成了自己的情人。
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都出身自党项的名门望族野利氏,当时李元昊的皇后,也是野利氏出身。据说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还是野利皇后的哥哥。
两个哥哥被杀,野利皇后本来就窝火,对李元昊很不满。
现在李元昊跟她的前嫂子又搞在了一起,野利皇后就更恼火了。
为了保证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野利皇后就劝李元昊,说自古大臣之妻不可欺,你身为一国之君,居然睡烈士的遗孀(当时李元昊已经给野利遇乞平反),消息若传出去,成何体统?
李元昊觉得野利皇后说得好像有道理,于是就听了野利皇后的建议,下令让没藏氏出家为尼姑。
野利皇后本来以为自己这局赢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李元昊是真不要脸。他让没藏氏出家为尼,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与没藏氏在幽僻的尼姑庵幽会。并没有切断与没藏氏苟且的打算。
后来李元昊与没藏氏幽会的次数多了,没藏氏顺其自然就怀上了李元昊的儿子。并生下了这个儿子。
没藏氏生下的这个儿子,就是西夏的第二代君主李谅祚。
听说李元昊和前嫂子藕断丝连,而且两人偷情还生下儿子,野利皇后差点没气疯掉。
之前只是她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现在连儿子宁令哥的太子之位也受到了威胁。
为了保住自己和儿子的地位,野利皇后和宁令哥决定反击。
另一边,没藏氏也不是一般女人。她也是党项贵族出身,她知道自己跟李元昊不明不白的鬼混,特别招人记恨。一旦哪天李元昊死了,自己和儿子怕是要被千刀万剐。
所以没藏氏也决定出招,拼出一条血路,挤掉野利皇后的位子,取而代之,名正言顺地当皇后,继而立李谅祚为太子。她既要保全母子性命,也要保全没藏氏的荣耀。
就在野利氏和没藏氏都在暗中发力,准备趁对方犯错,抓住辫子,在李元昊面前告对方一状时,闲不住的李元昊,又又又搞出了件幺蛾子事。
又是什么幺蛾子事呢?
有一天李元昊看到太子宁令哥的老婆没移氏长得天生丽质,就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把儿媳妇强行纳入了后宫。
事后,李元昊对宁令哥说,你媳妇没移氏就归我了,再给你找个更好的。
老爸抢儿媳妇这种事,虽说并不罕见,比如杨贵妃就曾是唐玄宗的儿媳。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儿子的命都是父皇的,更何况是自己媳妇。
大多数人都分得清媳妇重要,还是命重要。
但这种事真落到自己身上,还是有人会忍受不了。
宁令哥就是无法忍受的那类人。
见媳妇被老爸抢去。
见老妈被冷落,整天难受得以泪洗面。
又想起自己的两个舅舅无故被杀害。越想越气的宁令哥愤怒了,便问傻乎乎得计于自己的老师没藏讹庞。
为什么说是傻乎乎的呢?
因为这个没藏讹庞不是别人,正是与李元昊私通的没藏尼姑的哥哥。
他给宁令哥出主意,还能是什么好主意?
他对宁令哥说,夺妻这事你要都能忍,以后你怎么有脸做西夏皇帝?你有血性吗?你是党项男儿吗?谁夺你媳妇,你就去报仇,亲爹也不能例外啊!
再说,你是太子。你把陛下杀了,你马上就能继位了。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没藏讹庞的忽悠下,宁令哥就傻乎乎的带着部下就直奔皇宫。
守护皇宫的卫士一见太子爷来了,又见太子杀气腾腾,自然不敢拦阻。
进宫后,宁令哥直冲李元昊的寝宫,正好看到李元昊搂着自己媳妇没移氏喝酒。
这一下,新仇旧恨全上来了。
红了眼的宁令哥二话不说,冲李元昊就是一刀砍去。李元昊喝了酒,头脑不清醒,躲得慢了点儿,脑门躲开了,鼻子没躲开,鼻子被宁令哥一刀砍掉。
宁令哥本来还想砍第二刀的,但一看父亲一张大血脸,鼻子上的血,呼呼往外喷,看着颇有点人。就有点儿害怕了,再砍第二刀时,就没砍下去,而是扔了刀,一路狂奔到了老师没藏讹庞的府上,告知情况,说李元昊应该是活不了了,让老师没藏讹庞立即拥戴他为新君。
可让宁令哥万万没想到的是,没藏讹庞早就有两手打算,两边押宝。不管哪边赢,他都是胜利者:
如果是宁令哥把李元昊杀了,他就以谋反罪名杀掉宁令哥,立自己妹妹没藏氏生的李谅祚为西夏新君。李谅祚才一岁,没藏氏又是女流之辈,到时候西夏的大权,肯定是由他来掌控。
如果宁令哥刺杀失败,结果是元昊把宁令哥杀了。他也无所谓,也就是多忍几年。宁令哥死了,太子肯定是李谅祚。忍到李元昊去世,他再拥立李谅祚,也能大权独揽。
总之在这件事上,宁令哥被耍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居然会听从与自己母亲有竞争关系的没藏氏的哥哥的建议。
所以当没藏讹庞听了宁令哥的陈述后,立刻翻脸,指责宁令哥大逆不道,竟敢弑君,让府上卫士当时就把宁令哥杀了。
至于李元昊,因为鼻子血流不止,没过多久也咽气了。
临死之前,李元昊立下遗命,让自己的从弟委哥宁令承继大统。
他认为李谅祚还小,肯定守不住基业。动荡局势下,必须立成年人为君主。
但李元昊的遗命,没藏讹庞直接撕了,他说委哥宁令不是先帝的儿子,而且无功。凭什么让他继承皇位?咱们大夏从来都是父死子继,没有兄终弟及的规矩。现在先帝不幸归天了,我外甥李谅祚就是现成继承人,由他来继位,你们谁有意见?
没藏讹庞不仅是宁令哥的老师,也是西夏的宰相,权势一向很大。他坚持立自己的尼姑妹妹生的孩子做接班人,而且李谅祚也确实是李元昊的儿子。其他大臣对此自然不敢有意见。
于是乎,当时才一岁多的李谅祚,就被扶上了大位。他就是西夏第二代君主夏毅宗。
夏毅宗继位之初,因为年幼,还在吃奶,显然不能处理朝政。如此一来,没藏氏名正顺理成章地就当上了皇太后,尼姑一下变成了太后。
没藏讹庞也名正言顺的继续担任国相,总揽西夏朝政。
西夏王权就这样,尽落于没藏一族。
此后,西夏的国棹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其中一半时间,掌国的都是女人。西夏君主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太后和母族的傀儡。
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也是李元昊生前如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李元昊也算是一世雄主,北宋和辽国都拿他没辙。但因为闲不住,总想搞点事,最终把自己作死了。
至于说李元昊的死,能给后人什么警示。那就是做人必须知道收敛。如果李元昊没有频繁在生死线上作死,野利遇乞能死?没藏挂寡妇能变成他的情人?没藏氏的哥哥能借机上位?没藏氏能趁机挑唆宁令哥杀他?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元昊过于狂妄,不懂收敛导致的连锁反应。看看富豪榜上的那些人,哪个栽跟头不是与狂妄有关?不管什么人,有多大本事,不懂收敛,狂妄过度,必遭反噬。
李元昊的死,纯属是自己把自己作没的。
公元881年,私盐贩子黄巢将唐僖宗赶出长安,自己当了老板,但唐僖宗气不过,调集兵马进行反扑,最终成功平定黄巢。
而在平定黄巢的过程中,党项族大将拓跋思恭,立下了不少功劳,事后,唐僖宗赐姓李,并将他封为夏州节度使,统辖夏州(今陕北)等地。
自此,李家便一直守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即便是中原经历了混乱的五代时期,但李家的地位始终不变,甚至还越做越大。
李元昊便是夏州李家的后人。
到了李元昊出生那年(公元1003年),他的祖父李继迁已经被大辽封为“夏国王”,但不幸的是,李继迁在次年偷袭北宋平凉府时,被一箭射死。
李继迁一死,儿子李德明继位,他深知大辽和大宋都得罪不起,于是,悟出了“联辽睦宋”的经营方针,自此一门心思的在宋、辽之间吹拉弹唱。
还别说,李德明的思路,不仅正确还很有效,尤其是同宋朝结成贸易伙伴关系后,夏州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式增长,基本实现了全民奔小康,对此,李德明十分满意。
但有人对此却很不满意,这个人就是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
李元昊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向来都是第一名,俗话说知识能扩展人的视野,而李元昊的视野被打开后,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自己的老爹李德明,今天抱辽国叫爸爸,明天又给大宋当马仔,整日卑颜屈膝,活得那真叫一个憋屈。
因此,李元昊对此就十分不满,凭什么自己家要给别人当孙子?
恰好,当时李德明派了一队使臣,到大宋用马匹换取物品,结果使臣走的时候带了100匹良马,回来却只带回来一堆没什么用的瓷器。
为此,李德明很生气,一气之下,杀了使臣,看到这一幕,李元昊觉得,有必要找父亲谈一谈了。
尝谏曰:“吾戎人,本从事鞍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杀之,则人谁肯为我用乎?”---李元昊
什么意思呢?李元昊的大意就是说,我们党项人,历来是战场上的勇士,他们被你逼着去做生意,已经不是良策,如今你又因为生意做赔了杀了他们,这以后谁还敢给你出力?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元昊刚满十岁。
而李德明对儿子的话,也深以为然,自此,开始埋头发展自身实力,并且,在通过和辽国的几次“武力交流”后,李德明成功赢得了辽国的尊重,被其册封为“大夏国王”。
同时,李德明考虑到,万一将来辽、宋开战,难免会殃及自己,因此,他决定迁都,最终,他搬到了怀远镇(今宁夏银川)。
在此期间,李元昊慢慢长大,成了一个英武的青年将军,不仅作战勇猛,且神出鬼没,当时在北宋边军中,流传有不少李元昊的传说,均称其是旷世之才。
在这种传说之下,李元昊的形象越发神秘高大,驻扎在陕西边境的宋将曹玮,几次想会一会李元昊,但始终未能如愿,最终派人偷偷画了一幅画像,曹玮拿到后,连连惊叹。
“真英雄也!若德明死,此子必为中国患!”---曹玮
对于儿子的出色,李德明很欣慰,因此也就将李元昊立为了继承人,同时,在公元1029年,为了继续与辽国交好,李德明决定,向辽国为儿子请婚。
而辽兴宗也乐意与其保持友好关系,最终,批准将妹妹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德明之子李元昊。
做完这一切安排之后,李德明撒手人寰,李元昊继位,这一年,他29岁。
继位之后,李元昊认为,大夏国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低声下气了,要改头换面,要扬眉吐气,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在李元昊的操持下开展起来。
发明党项文字、提倡“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思想、仿照大宋完善各部门职能架构和相关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李元昊在继位后,大力推行改革的种种策略。
而经过他这么来回折腾,大夏从一个松散部族,俨然变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国家,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就对李元昊的折腾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人是李元昊的舅舅卫慕山喜,他认为外甥李元昊不是当国王的料,自己才最有资格,于是,密谋计划除掉李元昊,结果卫慕山喜保密工作没做好,谋杀计划不慎被李元昊得知。
最终,李元昊展现出了狠辣的一面,他处死舅舅卫慕山喜,又将舅家所有亲戚绑上石头扔进河里,然后,端着一杯毒酒,逼迫母亲卫慕氏喝了下去。
卫慕氏一族,自此悉数被诛灭。
料理完内政之后,李元昊踏上了征途,他用四年的时间,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一时间,威名令辽国和大宋都深感震动。
看到李元昊很猛,辽国就以亲家的身份,派人前来慰问,并封李元昊为西夏王,而大宋也派出使者,对李元昊封赏,赐其为西平王。
不过,李元昊对于辽、宋两国的热情,都不感兴趣,他并不需要被两国承认,因为他准备单干了。
最终,在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称帝,建立西夏,他注销了自己的李姓,改号为“兀卒”,并封妻子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儿子宁令哥为皇太子。
称帝之后,李元昊给大宋写了封信,大意内容就是追忆自己祖上拓跋氏如何如何英武,曾经为中原王朝做过多少贡献云云。
他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要宋朝承认他称帝的合法性。
宋朝的回复十分干脆,只有一个字“滚”。
大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仅削夺李元昊的“赐姓官爵”,同时,停止互市贸易,紧接着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
据说,当时大宋最高价出到两万两黄金,一时间,不少江湖豪杰跃跃欲试。
不过,李元昊对此丝毫不担心,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之后,李元昊又写了一封“书”递给宋朝,其内容更是嚣张至极。
书中,李元昊极尽所能的羞辱宋军很挫,同时又拿大辽来威胁宋朝,总之,他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此举来激怒宋朝,只要宋朝开打,那么战争的责任就归于宋朝。
而李元昊,就可以用“正当防卫”的理由,起兵入侵宋朝。
最终,双方正式在公元1040年展开战争,一直打到公元1042年结束,期间,李元昊组织了三场大规模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场均以李元昊完胜告终。
这下,李元昊顿觉瑟,霸气无比地说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而宋朝这边,接连惨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朝野震动,时任宰相的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不过,李元昊虽说在战场上风光无比,但连年的对宋战争,也害苦了西夏的老百姓,尤其是与宋朝停止互市,导致老百姓各种生活物资奇缺,就连茶叶都买不到。
由此,西夏国内对李元昊也是怨声载道,不少西夏百姓不是造反就是越境逃入大宋,这就让李元昊十分头疼。
直到这个时候,李元昊才明白,当年父亲李德明为何会向宋朝装怂。
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李元昊闹心的事,原本他想拉上辽国一起对付大宋,因此就写了一封合作建议书,送到辽国,结果,辽国不仅没与他合作,反而一转手就把他的合作书传到了宋朝。
宋朝也十分知趣,为了避免夏辽合盟,赶忙向辽国送上了一大笔钱。
就这样,辽东未出一兵一卒,就从中间赚取了高额的回报,这件事让李元昊知道后,气得几天几夜都没睡着,连最爱吃的烤肉都觉得不香了。
原本他以为,自己联合辽国,就会让大宋两面受敌,不曾想辽国居然来了这么一出,这就让他觉得自己十分孤独,怎么两面受敌的变成自己了?
最终,结合国内和国际形势,李元昊决定向大宋求和,毕竟暂时装怂一下,不仅有吃有喝还安全。
而宋朝呢,武力上也确实打不过西夏,因此,借坡下驴,接受了李元昊的求和。
于是,双方经过一年多的洽谈,最终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大宋则每年送上白银十万两,外加丝绸、茶叶等物资若干,同时启动双边贸易。
而西夏,只需要向大宋俯首称臣即可。
不得不说,大宋真是财大气粗啊,你李元昊是不是不服?那好,我就用钱砸你,一直砸到你服气为止。
李元昊表示,老板牛批,老板万岁。
就这样,大宋和西夏,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不过,大宋深知李元昊反复无常,因此并没有对西夏放松警惕。
当时,李元昊手下有两员大将,分别是野利遇乞、野利旺荣,这二人作战勇猛,在定川寨之战中大破宋军,宋朝对这二人极为忌惮。
为了消除这种威胁,大宋名将种世衡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准备利用李元昊的多疑,以离间计的方式,借李元昊之手,除掉这二人。
最终,种世衡的计划很成功,他派一个叫王嵩的人到西夏做卧底,三言两语,就成功地让李元昊杀掉了野利遇乞、野利旺荣。
二人死后,李元昊并没有觉得开心,因为他的妻子野利皇后闹起来了。
利皇后是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的妹妹,哥哥被丈夫杀死,她自然不愿意,因此,一天到晚就在李元昊面前撒泼哭闹。
但没等野利皇后把气撒完,丈夫李元昊又干出了一件让她更为窝火的事来。
野利遇乞有个妻子叫没藏氏,在丈夫死后,无意间遇到了李元昊,结果,李元昊十分喜欢,一来二去,两人就发展成了秘密情人关系。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两人的关系最终被野利皇后得知,本身她对李元昊杀死自己哥哥就十分不满,如今李元昊居然和自己的前嫂子不清不楚,这如何不让野利皇后恼火?
原本,按照野利皇后的脾气,是一定要杀没藏氏的,不过,考虑到她毕竟是自己的前嫂子,野利皇后心软,放她一马,只是将其送进寺庙出家为尼。
同时,她劝谏李元昊,说你是一国之君,却这样对待大臣的遗孀,传出去有损形象,说了一大通,就是让李元昊答应自己不要再这样做。
刚开始,李元昊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她,但没过多久,李元昊故态重现,背着野利皇后,跑到寺庙与没藏氏幽会。
并且,两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谅祚”。
这个李谅祚,就是西夏的第二任君主。
李谅祚出生后,深得李元昊的喜欢,加上没藏氏没事就在他耳边吹枕边风,因此,李元昊就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不过,要改立太子,那首先需要将没藏氏扶正,因此,在李谅祚出生的当年,李元昊便一纸诏书,废黜野利皇后,改封没藏氏为后。
只不过,李元昊当时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为他不久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野利皇后被废除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宁令哥,知道父亲下一步就是要废黜自己,因此,就和母亲商量该如何应对。
而就在宁令哥母子商量该怎么处理当前局面时,李元昊再次闹出了一个幺蛾子。
宁令哥当时已经结婚,妻子是没移家族的没移氏,既年轻又漂亮,结果,不出意外的,也被李元昊看上了。
于是,李元昊将没移氏纳入后宫,百般宠幸,还将其封为了“新皇后”。
这下,宁令哥炸毛了,母亲的皇后之位被废黜不说,自己的太子之位也岌岌可危,如今,居然媳妇也被霸占。
士可忍孰不可忍,宁令哥决定找父亲算账,不过,自己势单力薄,未必是父亲的对手,万一失手,那到时候可是性命不保。
为此,宁令哥很是苦恼,整日闷闷不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找上了宁令哥,这个人的名字叫没藏讹庞,是没藏氏的哥哥,并且当时他因为妹妹受宠,被李元昊封为了国师。
更重要的是,没藏讹庞是宁令哥的老师。
因此,没藏讹庞看到宁令哥郁郁不乐,于是就挑唆宁令哥,告诉他,只要能杀掉父亲李元昊,那么就拥立宁令哥为西夏皇帝。
其实,没藏讹庞可没有这么好心,他的如意算盘,是两面押注,如果宁令哥成功杀了李元昊,那么他没藏讹庞可以号令群臣,以“诛杀弑君者”为由杀掉宁令哥,之后再拥立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妹妹没藏氏所生之子李谅祚为帝。
要是宁令哥失败,那么李元昊必定会杀了他,到时候,太子之位自然就毫无悬念地落到李谅祚身上。
所以说,没藏讹庞才会撺掇宁令哥去行刺李元昊。
但宁令哥哪里明白其中的道道?看到老师这么支持自己,宁令哥感动得都哭了,于是,心一横,拎了一把大刀就冲进了后宫。
而在他冲进后宫时,正好撞见父亲李元昊与自己的妻子没移氏在卿卿我我,顿时,宁令哥一股热血撞上心头,二话不说,举刀就砍。
李元昊毕竟是武将出身,身手还算敏捷,情急之下一个翻身躲了过去,不过,虽说没被当场砍死,但鼻子却被削掉了一大块。
没多久,李元昊便因为伤情过重而咽气了。
看到父亲躺在自己的刀下,宁令哥顿时吓坏了,迅速将刀扔掉,一路失落落魄地跑到老师没藏讹庞的家中,将刚才自己的所作所为,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没藏讹庞。
而没藏讹庞等的就是这一刻,再三确认李元昊已死后,没藏讹庞当即翻脸,严厉斥责宁令哥大逆不道,竟敢弑君,随即就命府上的卫士杀了宁令哥。
直到临死的那一刻,宁令哥才明白,自己是被没藏讹庞给耍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没藏讹庞以李谅祚是李元昊的血脉为由,拥立其为帝,大臣们虽说也隐约知道这其中必定有鬼,但李谅祚确实是李元昊的儿子,因此也不好说什么。
就这样,李谅祚登基,是为夏毅宗。
而有拥立之功的没藏讹庞,也名正言顺的继续担任国相,总揽西夏朝政,至于他那个出家为尼的妹妹没藏氏,也被接了回来,摇身一变,成为西夏的太后。
李元昊的结局,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既荒谬又活该。
他不缺乏能力,更不缺乏手段,对宋三大战皆胜以及处死舅舅和母亲一族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活着时,曾经令辽国和大宋都十分头疼,但却因为太过放纵,最终死在了亲儿子手里。
所以说,李元昊之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过狂妄,并且还要能管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