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历代的帝王没有对秦始皇陵动手呢?

为什么历代的帝王没有对秦始皇陵动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6 更新时间:2024/1/17 2:30:04

对于秦始皇陵打心思的帝王肯定不在少数,特别是后来几个对盗墓颇有研究的几位帝王:曹操、朱由校、李自成等等,谁也说不准他们是否暗地里派人去探过秦始皇陵的虚实,但是他们还是不敢大张旗鼓去挖掘。

秦始皇乃是我国第一位皇帝,历代帝王都是承接着他发明的皇帝名号,走着他创立的封建制度。对于这位帝王,他们可以内心不敬,但是去挖人坟,不就是告诉别人挖帝王的坟墓是合情合法的吗?曹操不知道挖了多少皇亲贵族的墓葬,最后死的时候都不敢厚葬,下令72顶棺材大摆迷魂阵一同出丧,他们不知道是有多怕自己的坟被后人给掘了呢。

另外一点就是挖掘秦始皇地宫的确难度太大,秦始皇地宫之中以水银为山河大海,乃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说。帝王们可以不信这个邪,但是整个地宫上面覆盖的土就足够壮观了。据现代的考古专家勘测计算,就是挖完地宫上的土就要花费600亿人民币。放在古代,这得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还不如花钱养兵去打打周边的小国敲诈点朝贡回来比较合算。

最后一点是秦始皇除了地宫之外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史记、汉书之中都有记载,前206年,在项羽攻入关中之后,曾经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这是秦始皇陵遭遇的最大一次破坏,项羽一把火将秦始皇陵地面上的建筑烧了个精光。

当年我国考古学家正式开始挖掘兵马俑,他们发现一号坑二号坑由于后来的人为破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还有黑色木炭的痕迹,这也从侧面证实了项羽烧毁秦始皇陵的真实性。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之中曾有记载,项羽搬运咸阳的财物,30万人用了30天都没有搬完。

这件事情还曾经被刘邦拿出来数落项羽,说项羽到了秦地,竟然做出挖秦始皇陵、私吞财物的恶行。汉书高帝纪之中记载着,刘邦曾经下了一道诏令,明令保护秦始皇陵等数个皇家陵墓。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之中,历代帝王对秦始皇陵都按照刘邦的保护政策,可能有所增减,但大致精神不变。

不过在晋书之中也有记载,五胡乱华之时,赵帝石虎曾经挖过秦始皇陵,还偷出了其中的铜柱。不过石虎这种人网友们大约都听说过,他是屠杀汉人的头号“名人”。况且当时羯族文明开化程度不高,连个文字都没有,叫他们去遵守历来相传的礼制是绝对不可能的

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私自盗墓是什么罪吗?

在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有规定,盗墓是要被灭族的大罪。盗取一般的墓都是要被灭族的,更何况是盗取皇陵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时候,因为人的认知有限,以为人死了可以轮回,去了另一个世界带走一些东西,还有可能会继续享受。

所以,这就是历代帝王选择厚葬,甚至用“人殉”的办法,来供自己死后继续享受的原因。

因为这种认知观念的存在,皇帝特意的颁布了法律,来保护祖先的坟墓。而且早在秦汉的时候,这个法律就开始实施了。

我给大家举一个发生在汉朝汉文帝时期,关于刘邦的墓地被盗的故事。

这个事件也不是多大的一件事,就是刘邦墓前的门上的铁环给丢了,要清楚人家根本就没有挖刘邦的墓。

汉文帝得知后大怒,觉得让祖宗蒙羞了,他让管理这件事的张释之来处理这件事。再给盗墓贼判刑之前,汉文帝特意给张释之使眼色,让他给自己一点面子,必须要严惩这家伙,也就是要灭盗环人的族。

张释之是个耿直大臣,他做事全部都是依照法律来,皇帝的面子他也不给。

所以,他直接给了这个盗墓贼判了一个死刑,仅仅是让他一个人去死而已。

汉文帝觉得不行找张释之,再改。

张释之坚决不改,皇帝让你改,你不改的话,总有原因吧?

张释之告诉汉文帝,按照法律他犯得罪,他的罪顶多,也就是斩首。

但是,你要是灭人家族,就太不像话了,我问你,这个人只是偷了陵墓前的一个门环而已。若是以后再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直接把高祖的墓地给掘开了,你该怎么判?还是灭族吗?

若是偷一个门环和盗墓一样的处罚,那人家以后谁还偷门环,索性就直接盗墓就行了。所以,你的命令我不能执行。

汉文帝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就同意了张释之的做法,只把那一个人给杀了。

同志们看到了吗,只是偷了一个门环就被杀了头。更不要说去盗墓了,这也就是古代的墓地大多不会被盗的原因。

当然,动荡年代就另说了,比如说三国时候的曹操,那是个乱世,他就是靠盗墓得到的宝贝,变卖之后,来养活自己军队的。

盛世的时候,一般皇帝都是会立法保护别人的墓地的。

保护别人的墓地,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坟墓。因为一个王朝总有结束的时候,这样的话,到了下个王朝成立之后,他也会派人去保护你的皇陵的,就像刘邦当了皇帝,特意让几十户人家去给秦始皇看皇陵。

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帝王不对秦始皇陵下手的原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一共有几位皇帝被逼逃出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安史乱后,大唐国力衰微,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大减,由此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内出现了所谓的“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局面,其中涉及五位皇帝,即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唐懿宗(2次)、唐昭宗(4次)。1、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

  • 元朝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被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推翻,历时98年,相对来说,元朝的统治时间比较短,但是也传了5世11帝,可不管怎么样,只要当了皇帝,死后定然会有专人负责安葬。史书记载:元诸帝均葬于漠北。意思很明显,说是元朝皇帝的陵墓,全都在漠北。然而八百多年过去了,竟然没

  • 明朝十六帝是哪十六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年间:1368年-1398年。2、明惠帝,朱允,年号建文,在位年间:1398年-1402年。3、明太宗,朱棣,年号永乐,在位年间:1402年-1424年。4、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在位年间:1424年-1425年。5、明宣宗,朱詹基,年号宣德,在位年间:1425

  •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及开国皇帝,如下所示:一、奴隶社会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

  • 谁有历史上所有帝王和他最爱的女子的爱情资料(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和海兰珠(史料)宸妃: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名海兰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庄妃(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岁。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当时海兰珠已26岁。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

  • 如何看待北魏孝文帝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变法,也称“孝文汉化”,是指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467--499年),在位二十八年,实际执政九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

  • 唐在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什么顺序?感觉很乱,安史之乱后还有那么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之后,朝廷内部也陷入了内斗。其子李显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太过懦弱,最后被儿媳妇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下毒害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持了朝政,朝廷一度陷入混乱。韦皇后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帝,是为唐少帝,她自己则垂帘听政,想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其后李隆基发动政变,一举灭了韦后以及安乐公主。李重茂迫不得已,让

  • 历代给皇帝修建皇陵的人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关于这个话题那是由来已久,根据传说在大部分情况之下都是把修筑皇陵的工人杀死埋入墓中!我曾在九十年代看过一部历史纪录片,说的就是秦陵事件,说的就是把修筑秦陵的人都全部杀死。而且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由此便一传十、十传百的流传了下来。关于这个说法到底能不能靠得住,两千多年都

  • 我国古代的鲜卑族除了建立北魏,他们还建立了哪些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鲜卑族是兴起于大兴安岭的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族名来自鲜卑山(又称奥里克堆山)。十六国时期,逐渐摆脱匈奴控制的鲜卑族先后建立起了共计十三个政权。前燕前燕是慕容氏诸燕的第一个国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由鲜卑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元337年11月,辽东公慕容自立为燕王,后建都龙城。公元352年,慕容之子慕容在灭亡

  • 北魏皇帝有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共有15个帝王(包括幼主元钊,安定王元朗),其中病死的4帝,国亡而逃奔长安后被毒杀的1帝,内乱中被杀死的4帝,被沉杀的1帝,被毒杀的3帝,被废黜后后事不明的1帝,被绞杀的1帝。所附的冯太后为病死,胡太后被沉杀于黄河中。道武帝(拓跋)道武帝,名拓跋(公元371409年),字涉圭,鲜卑族拓跋部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