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伟人赏识自己的事例?

古代伟人赏识自己的事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33 更新时间:2024/1/24 13:01:39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地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和如何从一个小官取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并走向权利的巅峰?

我只是说正史上的和。

和得到宠信的原因和乾隆皇帝极度独裁有关系。说起来清朝也是到达中国古代君主独裁的顶峰的唯一朝代。乾隆皇帝有一句话就概括了清朝的制度,在《清高宗实录》,很简单的一句话: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君主专制独裁是我大清朝的家法,从我祖父康熙皇帝,父亲雍正皇帝以来,一切朝廷大小事物,用人,听取言论等等,都是皇帝自行裁决,皇帝的权利从来没有旁落在其他人手里。

以上的这句话这就是乾隆的心里状态。乾隆数十年的统治时间就是不断的控制大权的时间,所以乾隆皇帝对于清朝的政治中枢军机处的大臣一换再换,和就是以这种契机走到乾隆皇帝的眼中。一个资历浅,在朝廷没有任何根基的人自然很容易受到乾隆皇帝的控制,最为重要的是和很会揣摩乾隆皇帝的心意,乾隆皇帝每次问答,和都能够顺着皇帝的心意说出来。据史料记载:和对于乾隆皇帝从来不称臣,回答一定用奴才自称,乾隆皇帝有旨意有命令立刻传达,活得像一个小吏。甚至乾隆皇帝有咳嗽的时候,他立刻拿着溺器就过来了,如此忠臣,乾隆怎么会不喜欢他。

当然一个臣子忠心皇帝固然是好事,但是最低手上得有两把刷子,也就是有能力,既能够体贴上意,又能够想出办法为皇帝解决需求,那么这种人就是重用的对象,无论他的个人私德或者品质有多么败坏。而和刚好就有能力和本人精通汉蒙满藏四个民族的语言,这就使得他在处理边疆和少数民族的事宜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从乾隆四十五年起就开始兼任理藩院尚书,经常陪同乾隆皇帝去热河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物。最还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和能够敛财,比如和主持的议罪银制度,官员可以缴纳议罪银以求减少惩罚,到了后期直接是大批官员直接先交钱,这个钱全部进入乾隆皇帝的私人腰包。没有给国库一点钱。这些钱很多都用于乾隆的个人享受上面去了,比如乾隆六次南巡。

和办事如此贴心,乾隆皇帝怎么不会重用并且信用他呢?

和虽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但是不可否认他还是有很多过人之处的。其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官取得乾隆的信任并走向权利的巅峰,主要取决于他三方面的能力:本身才华横溢、能够准确把握乾隆心意、做事细致用心。

和本身才华横溢

要论起和坤的才华,那得从和入仕之前说起。

和虽然幼时吃了不少苦,但实际上他的出身并不低:他本身并不姓和,而是姓钮钴禄,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满族八姓的大姓和王族!

然而,在和十岁之时,其父母过世,所以才有了他年少时不好的境遇!

正是受这种命运的影响,和很清楚,只有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才能真正的出人投地。因此,和自小就非常努力的读书。

和因才华而入仕

无独有偶,清朝大诗人袁枚有一次去往和读书的“学校”(咸安宫)访友。在与友人的交谈过程中,友人极力夸赞和,并表示像和这种努力读书的孩子在大清贵族子弟中实属难得。

于是,袁枚见到了和,并对和大为欣赏,还为其作了一首诗!

也算是巧合,这首诗后来刚好传入了当朝尚书英廉的耳朵里,于是英廉召见了和。

在与和接触的过程中,英廉发现,和无论是书法还是文思都极为不凡!于是,英廉直接将和介绍到宫里做了个三等侍卫!

这样,和才有了与乾隆皇接触的机会。

和因才华而升官

有一次乾隆收到前方来报说:“有犯人跑了”!

乾隆有感而发,不自觉的吟了一段《论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老虎从笼子中跑出去伤人,龟玉在保存的匣子中被毁,都是谁的过错啊?)

对此,周围的侍卫都面面相觑,而只有熟读《论语》的和领会了乾隆的心意,于是和接道:“爷谓典守者不能辞也”

乾隆听后,非常意外,觉得这个侍卫不一般,于是直接将和提升为一等侍卫!

和坤因才华而取得乾隆信任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去到承德避暑山庄,收到了西藏六世达赖寄来的文书。然而,此时此刻,乾隆的身边却没有懂藏文的人!

这时乾隆第一个想到了和,因为和有学过藏、蒙、汉等多种语言,于是急诏和前往承德。

和马不停蹄赶到承德,为乾隆翻译了文书。高兴的乾隆决定在承德为六世达赖盖庙,这个任务就直接交与了和。

后来乾隆前去视察建庙的情况,对于和的设计与施工都非常满意,一时兴起还亲自为庙提了词!从此和便愈发受到了乾隆的信认!

和能把握乾隆心意和取得了乾隆信认之后,有一次乾隆派和前往云贵地区调查云贵总督李侍的贪污问题。

然而,在查案的过程中,和发现李侍尧所贪污的大部分钱财都上献给了乾隆!于是和明白:乾隆虽说厌恶贪官,但却并不想李侍尧因此而死!

因此,后来于朝堂之上,满朝文武都主张处死李侍尧之时,唯独和为李侍尧求情!

和此举正合了乾隆之意,乾隆借和求情之机,果断的饶了李侍尧的死罪!

数年后,李侍尧在重新被用之时,对于和当年求情一事也是万分感激!

和简简单单的一个判断,就让得他两方都做了好人,足可见其对于人心的把握!

和做事尽心尽力据说在编写《四库全书》之时,突然发现明朝遗留下来的《永乐大典》怎么也找不到了!这可急坏了《四库全书》的编写团队!

乾隆知道后,把寻找《永乐大典》的任务交给了和。

和查阅了所有关于《永乐大典》的记载,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永乐大典》焚毁或遗失的记录!所以和判断:《永乐大典》肯定躲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只需要地毯式的搜索,肯定能找出来!

最后结果验证了和的正确果真在角落的“敬一亭”里打到了《永乐大典》!

如此种种,和自然就而了乾隆最为信任的心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民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对于国君来说是最可宝贵的。国家是要人民来保卫,人民要靠诚信来保卫。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

  • 许褚一生忠于曹操,而且立功无数,死后却为何进不了曹魏太祖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生为曹操安全负责,破张绣之役斩首万计冲锋陷阵为大功,关中之战渡黄河手举马鞍身披重甲箭着如刺猬保卫曹操平安渡河。韩遂和曹操会面,马超想掠持曹操,只见许赭怒目园睁,吓得马超忘记为何来,不知所为没有行动,成功地用自己身长八尺,膀大腰园容貌雄伟,勇猛绝人吓退马超的想法。曹操死后曹丕才把他提拔为武卫将军,继

  • 孔子是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为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劳苦大众一定要看清其真实面目。孔老二,人渣一枚。对他自己母亲,都高度歧视!这样的人渣,只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从不为人类大众考虑。不是人渣是什么?儒家思想带着一股尸臭味,对他不予鞭打,不能拯救华夏民族。当然孔子也有一些言论是对的,但不能因为个别对

  • 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霸亲嫂,为什么还说他是个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杀兄,逼父,霸嫂。这些事在中国基本家喻户晓,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基本都知道。但历朝历代人们都不把这些当话柄污蔑唐太宗,原因人民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评价历史人物,是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上,评价帝王将相,是一分为二的评价。因为杀兄,逼父,霸嫂都是家事,与别人无关。他杀的是亲兄弟,逼的是亲父亲,霸的是

  • 舍得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舍得二字结合,形成一个词组。通常理解不应分割开来,如:有舍就有得,形成一个付出就要有回报的利益交换关系,这样就眨低了该词的意义啦。我认为要整体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才有正面意义,如:某某人真舍得……是指该人做事为人敢于付出给予,大方不计私利。这行动可贵,是重情投资,一般不求回报。象许多人扶贫、救灾、倾家捐

  • 天下舍得二字最是难得,能否说说你对舍得二字的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中居然出现了这条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话糙理不糙!民间对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的如此简单明了接地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既是人间至简的道理,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谢谢邀请!我对“舍得”二字的理解可能有点不同?抛开善良和同情心去论“舍得”似乎有点勉?往往一个人

  • 刘邦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认为,刘邦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懂得“厚黑”之术。刘邦家里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老农,从小混迹于社会。因为无依无靠,刘邦的发迹只能靠自己。但他聪明之处在于,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且不谈厚度,连温度都不能保持,因此,他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把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都结合起来,然后做出了一个大义

  • 历史上君王依靠大臣,大臣死后国家衰败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吧~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个了,刘禅依靠诸葛亮,使得蜀国能够依然坚持北伐,以攻代守,诸葛亮一死,蜀国就后继无人,形式急转直下,虽然有姜维撑着苟延残喘,但是依然没有阻止其率先灭亡的历史进程~隋朝结束了几百年来的战争局面,其中隋文帝功不可没,他使中国在短时间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他发展农业,建了许多粮仓,

  • 白帝城托孤是否有弦外之音?刘备真舍得将江山社稷赠送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粉们津津乐道的事,这事史书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大可不必过于解读。01刘备托孤《三国志先主刘备传》: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

  • 水浒传中梁山起义为什么没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梁山起义是发生在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张叔夜传》记载:……叔夜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樱其锋,声言将至。张叔夜使间者觇其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馀,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令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