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地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
和如何从一个小官取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并走向权利的巅峰?
我只是说正史上的和。
和得到宠信的原因和乾隆皇帝极度独裁有关系。说起来清朝也是到达中国古代君主独裁的顶峰的唯一朝代。乾隆皇帝有一句话就概括了清朝的制度,在《清高宗实录》,很简单的一句话: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君主专制独裁是我大清朝的家法,从我祖父康熙皇帝,父亲雍正皇帝以来,一切朝廷大小事物,用人,听取言论等等,都是皇帝自行裁决,皇帝的权利从来没有旁落在其他人手里。
以上的这句话这就是乾隆的心里状态。乾隆数十年的统治时间就是不断的控制大权的时间,所以乾隆皇帝对于清朝的政治中枢军机处的大臣一换再换,和就是以这种契机走到乾隆皇帝的眼中。一个资历浅,在朝廷没有任何根基的人自然很容易受到乾隆皇帝的控制,最为重要的是和很会揣摩乾隆皇帝的心意,乾隆皇帝每次问答,和都能够顺着皇帝的心意说出来。据史料记载:和对于乾隆皇帝从来不称臣,回答一定用奴才自称,乾隆皇帝有旨意有命令立刻传达,活得像一个小吏。甚至乾隆皇帝有咳嗽的时候,他立刻拿着溺器就过来了,如此忠臣,乾隆怎么会不喜欢他。
当然一个臣子忠心皇帝固然是好事,但是最低手上得有两把刷子,也就是有能力,既能够体贴上意,又能够想出办法为皇帝解决需求,那么这种人就是重用的对象,无论他的个人私德或者品质有多么败坏。而和刚好就有能力和本人精通汉蒙满藏四个民族的语言,这就使得他在处理边疆和少数民族的事宜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从乾隆四十五年起就开始兼任理藩院尚书,经常陪同乾隆皇帝去热河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物。最还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和能够敛财,比如和主持的议罪银制度,官员可以缴纳议罪银以求减少惩罚,到了后期直接是大批官员直接先交钱,这个钱全部进入乾隆皇帝的私人腰包。没有给国库一点钱。这些钱很多都用于乾隆的个人享受上面去了,比如乾隆六次南巡。
和办事如此贴心,乾隆皇帝怎么不会重用并且信用他呢?
和虽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但是不可否认他还是有很多过人之处的。其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官取得乾隆的信任并走向权利的巅峰,主要取决于他三方面的能力:本身才华横溢、能够准确把握乾隆心意、做事细致用心。
和本身才华横溢
要论起和坤的才华,那得从和入仕之前说起。
和虽然幼时吃了不少苦,但实际上他的出身并不低:他本身并不姓和,而是姓钮钴禄,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满族八姓的大姓和王族!
然而,在和十岁之时,其父母过世,所以才有了他年少时不好的境遇!
正是受这种命运的影响,和很清楚,只有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才能真正的出人投地。因此,和自小就非常努力的读书。
和因才华而入仕
无独有偶,清朝大诗人袁枚有一次去往和读书的“学校”(咸安宫)访友。在与友人的交谈过程中,友人极力夸赞和,并表示像和这种努力读书的孩子在大清贵族子弟中实属难得。
于是,袁枚见到了和,并对和大为欣赏,还为其作了一首诗!
也算是巧合,这首诗后来刚好传入了当朝尚书英廉的耳朵里,于是英廉召见了和。
在与和接触的过程中,英廉发现,和无论是书法还是文思都极为不凡!于是,英廉直接将和介绍到宫里做了个三等侍卫!
这样,和才有了与乾隆皇接触的机会。
和因才华而升官
有一次乾隆收到前方来报说:“有犯人跑了”!
乾隆有感而发,不自觉的吟了一段《论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老虎从笼子中跑出去伤人,龟玉在保存的匣子中被毁,都是谁的过错啊?)
对此,周围的侍卫都面面相觑,而只有熟读《论语》的和领会了乾隆的心意,于是和接道:“爷谓典守者不能辞也”
乾隆听后,非常意外,觉得这个侍卫不一般,于是直接将和提升为一等侍卫!
和坤因才华而取得乾隆信任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去到承德避暑山庄,收到了西藏六世达赖寄来的文书。然而,此时此刻,乾隆的身边却没有懂藏文的人!
这时乾隆第一个想到了和,因为和有学过藏、蒙、汉等多种语言,于是急诏和前往承德。
和马不停蹄赶到承德,为乾隆翻译了文书。高兴的乾隆决定在承德为六世达赖盖庙,这个任务就直接交与了和。
后来乾隆前去视察建庙的情况,对于和的设计与施工都非常满意,一时兴起还亲自为庙提了词!从此和便愈发受到了乾隆的信认!
和能把握乾隆心意和取得了乾隆信认之后,有一次乾隆派和前往云贵地区调查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贪污问题。
然而,在查案的过程中,和发现李侍尧所贪污的大部分钱财都上献给了乾隆!于是和明白:乾隆虽说厌恶贪官,但却并不想李侍尧因此而死!
因此,后来于朝堂之上,满朝文武都主张处死李侍尧之时,唯独和为李侍尧求情!
和此举正合了乾隆之意,乾隆借和求情之机,果断的饶了李侍尧的死罪!
数年后,李侍尧在重新被启用之时,对于和当年求情一事也是万分感激!
和简简单单的一个判断,就让得他两方都做了好人,足可见其对于人心的把握!
和做事尽心尽力据说在编写《四库全书》之时,突然发现明朝遗留下来的《永乐大典》怎么也找不到了!这可急坏了《四库全书》的编写团队!
乾隆知道后,把寻找《永乐大典》的任务交给了和。
和查阅了所有关于《永乐大典》的记载,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永乐大典》焚毁或遗失的记录!所以和判断:《永乐大典》肯定躲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只需要地毯式的搜索,肯定能找出来!
最后结果验证了和的正确果真在角落的“敬一亭”里打到了《永乐大典》!
如此种种,和自然就而了乾隆最为信任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