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26 更新时间:2024/1/26 13:51:32

秦昭襄王依法赐死战神白起,虽不合情但是合法,在有深厚法治传统的秦国,战神白起之死没有引起暴乱。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攻赵必败,后来的战争发展也一如白起预言,白起虽然不愧战神军事家称号,但是却愧对秦国,愧对大秦数十万将士!白起领兵伐赵,虽然不能取胜,但是也不会惨败,可以拯救数十万大秦将士。基于此理,身为大秦国大良造爵上将军职的白起有渎职罪,违抗王命罪,故秦昭襄王将其依法论罪处死。

按照秦国法律,白起渎职罪加上不尊王命罪当俱五刑,也就是:割耳、削鼻、剜眼、腰斩、斩首!秦昭襄王念及白起对秦国功高劳苦,又是大秦战神,因此赐镇秦剑让他自刎而死,不株连白起家人族人!白起一生统帅千军万马,培养战将千员,秦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是白起的部将!这些将领上书请求赦免白起,秦昭襄王以商君有功于秦,但依法处死为由拒绝诸将之请!白起死后诸将没有喊冤,秦国开始闭关自守,积蓄国力!

秦昭襄王处死白起虽然有私恨,但更主要是依法处死,因此杀白起并不能算昏聩之事。按照嬴政大帝的看法,秦惠文王杀商君是冤杀,秦昭襄王杀白起是依法处死,但是白起罪不至死,可流放巴蜀了此残生!秦昭襄王是一代铁血雄主,他一生坚守商君法治,依法处死不少权贵功勋!太子嬴柱的小姨子华阴夫人淫乱东宫,被依法处死;儿子蜀侯叛乱,被依法斩首;天有旱灾,依法禁止百姓进入王室林苑采栽狩猎,后来又依法允许有爵百姓进入王室林苑生存。秦法有律:不振灾、不救穷,有功必赏,有罪不赦!救灾助穷是让无功之人有赏,有罪之人有赦,会导致百姓养成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因此秦法不振灾,不救穷!

秦昭襄王确属明君,但不管你再开明的君主,只要是人,都会有人性中的弱点,就像晋文公重耳,太史公评价他: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史记》载,白起于秦昭襄王十三年时,已为左庶长。至秦昭王五十年赐剑自刭,就从他做左庶长算起,事昭王也是三十七年!三十七年来一路攻城掠地,且无败绩,为秦国立下了不世功勋,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白起有超乎寻常的军事才能,战神是实至名归。但白起只可为将帅,却不懂帝王心理,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不会读心术!

长平之战后,本是攻占韩、赵的最佳时机,可是秦昭王却听信范雎出于私利的劝阻,罢兵。(秦昭王对范雎可谓言听计从)

应侯范雎①是受了韩、赵贿赂,②是确实怕白起以后爵位在自己之上,才极力阻止白起继续攻韩、赵。秦王罢兵,白起闻之,与应侯有隙。

其实我个人认为白起与范雎有隙不是从此时开始,而是从秦昭王听从范雎之策,废太后、逐穰侯之时,昭王拜范雎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要知道白起与穰侯魏冉最好,魏冉得此结局,白起肯定有物伤其类之感!

只能说那时不满范雎是藏在心底,而此刻的矛盾是挑明摆在桌面上。

后秦又发兵攻邯郸,因当时白起有病不能领兵,昭王以王陵为将。王陵多失利,白起病愈,昭王想让白起去替王陵。白起言:此时不易攻邯郸,因为各个诸侯国现在对秦国的积怨很深,现在知道联手抗秦的重要。况且秦虽破长平,秦国的士卒也死亡过半,国库空虚,如果攻赵,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秦军必败。

秦昭王见白起不听自己的,又让范雎去请,白起更不会去了,干脆称病。昭王又派王去代王陵,结果围邯郸久攻不下,而且应了白起之言,楚国、魏国都将兵几十万攻秦军,秦损失惨重。白起言: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就是这句话为白起招来了杀身之祸,作为臣子你怎么可以反诘君主,指责取笑君主呢?此时可不是你举手发言的时候哦!

果然秦王闻言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称病笃,秦王又让范雎去请,依然不出。后来各诸侯攻秦军更急,秦王愈怒,把白起迁出咸阳城。白起出咸阳城不远,秦王又与范雎议:白起之迁,怏怏不服。派使者赐剑制裁!

白起之死,应侯范雎绝对是起了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秦王虽是一时之忿,后必悔之,然白起不懂君臣之道也是取死的根本原因!人人皆知:白起死而非其罪!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作文:楚王打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五心不定,输个干净,楚王打猎的故事,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人生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吸引你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事物。是不是只要自己喜欢,就要追求呢?当然不是,首先你要意识到,一个人在一个阶段,只能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去为之奋斗;如果目标多,精力分散,往往是网撒的广,却只捞上些小鱼小虾,是

  • 古代伟人赏识自己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

  •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民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对于国君来说是最可宝贵的。国家是要人民来保卫,人民要靠诚信来保卫。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

  • 许褚一生忠于曹操,而且立功无数,死后却为何进不了曹魏太祖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生为曹操安全负责,破张绣之役斩首万计冲锋陷阵为大功,关中之战渡黄河手举马鞍身披重甲箭着如刺猬保卫曹操平安渡河。韩遂和曹操会面,马超想掠持曹操,只见许赭怒目园睁,吓得马超忘记为何来,不知所为没有行动,成功地用自己身长八尺,膀大腰园容貌雄伟,勇猛绝人吓退马超的想法。曹操死后曹丕才把他提拔为武卫将军,继

  • 孔子是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为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劳苦大众一定要看清其真实面目。孔老二,人渣一枚。对他自己母亲,都高度歧视!这样的人渣,只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从不为人类大众考虑。不是人渣是什么?儒家思想带着一股尸臭味,对他不予鞭打,不能拯救华夏民族。当然孔子也有一些言论是对的,但不能因为个别对

  • 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霸亲嫂,为什么还说他是个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杀兄,逼父,霸嫂。这些事在中国基本家喻户晓,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基本都知道。但历朝历代人们都不把这些当话柄污蔑唐太宗,原因人民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评价历史人物,是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上,评价帝王将相,是一分为二的评价。因为杀兄,逼父,霸嫂都是家事,与别人无关。他杀的是亲兄弟,逼的是亲父亲,霸的是

  • 舍得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舍得二字结合,形成一个词组。通常理解不应分割开来,如:有舍就有得,形成一个付出就要有回报的利益交换关系,这样就眨低了该词的意义啦。我认为要整体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才有正面意义,如:某某人真舍得……是指该人做事为人敢于付出给予,大方不计私利。这行动可贵,是重情投资,一般不求回报。象许多人扶贫、救灾、倾家捐

  • 天下舍得二字最是难得,能否说说你对舍得二字的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中居然出现了这条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话糙理不糙!民间对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的如此简单明了接地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既是人间至简的道理,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谢谢邀请!我对“舍得”二字的理解可能有点不同?抛开善良和同情心去论“舍得”似乎有点勉?往往一个人

  • 刘邦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认为,刘邦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懂得“厚黑”之术。刘邦家里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老农,从小混迹于社会。因为无依无靠,刘邦的发迹只能靠自己。但他聪明之处在于,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且不谈厚度,连温度都不能保持,因此,他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把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都结合起来,然后做出了一个大义

  • 历史上君王依靠大臣,大臣死后国家衰败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吧~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个了,刘禅依靠诸葛亮,使得蜀国能够依然坚持北伐,以攻代守,诸葛亮一死,蜀国就后继无人,形式急转直下,虽然有姜维撑着苟延残喘,但是依然没有阻止其率先灭亡的历史进程~隋朝结束了几百年来的战争局面,其中隋文帝功不可没,他使中国在短时间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他发展农业,建了许多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