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私藏甲胄为何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私藏甲胄为何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4/1/25 1:05:26

中国封建王朝时期,起初是不禁止佩剑的,直到宋朝时,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不少行人佩剑,至于有身份的人,佩剑更是标配。然而,中国古代却一直将私藏甲胄视为重罪,历朝历代当中,只要发现私藏甲胄,不论甲胄用于何种目的,一般都会被冠以谋反大罪,贬为庶民、全家流放都是网开一面,由于私藏甲胄被满门抄斩的不在少数。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极为夸张的说法,就是”禁甲不禁兵“,蓄养一定规模的家丁和私兵有时候都没有事情,但是却不能私藏甲胄。这令许多人无法理解,连具有杀伤性的刀剑都可以随身携带,将甲胄藏在家里,为何就会被冠以重刑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与甲胄的重要作用有关。许多常看影视节目的人可能会以为,甲胄在战场上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毕竟当敌人的箭雨射来时,穿着甲胄的士兵们还是成群的倒下,但这一方面是艺术的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士兵身上穿的是轻甲,而非重甲,真正的甲胄,对于战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古代几支较为著名的军队确实不一定是重甲军,比如身着轻甲的秦军,纵横睥睨的蒙古铁骑,他们都没有身披重甲。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战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重甲军。

而且,甲胄对于士兵们来说,是必需品,有没有甲胄,士兵们的战斗力可谓天差地别。在真实的战场上,即使是百战将军,也没有把握不披甲打败身披甲胄的士兵。以虎牢关之战为例,李世民派出三千重甲军,冲击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窦建德的军队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他们却被冲击的混乱不堪。

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战场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还不至于让统治者们如临大敌,毕竟刀枪剑戟在战场上也都有用。令历朝统治者忌惮的,是甲胄本身的敏感性。甲胄的制作成本极高,很难打造,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造出来的。可以造出甲胄的,基本上都是大富大贵且极有权势之家。

封建王朝里,统治者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有其他人挑战他们的权威,甚至是觊觎他们的位置。别的事情还可以商量,但一旦牵扯进谋反大案,一定会掀起腥风血雨。甲胄本身的作用,令统治者们有理由怀疑,私藏它的都有造反的想法和目的,且有了极大地威胁性。

所以,中国古代历朝都将私藏甲胄视为重罪,即使有的人藏甲并非是为了造反。比如周亚夫的儿子,觉得父亲征战多年,战功彪炳,于是想打造一些甲胄,用来给父亲陪葬。但是他私藏甲胄的事情暴露以后,皇帝震怒,直接将周亚夫下狱。对待功臣尚且如此,对待其他人的严苛程度可想而知。

说到底,统治者们忌惮的,不是人们私藏的甲胄,而是甲胄背后想要造反的野心,而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在古代没有特别的原因,家里边私藏甲胄,一旦被发现了,这就是谋反大罪。

一家老小那脑袋瓜有一个算一个,全的砍下来,轻一点都得流放三千里,要不喝西北风,要不就天天瘴气吸个饱,活着比死了都难受。

可那会你养个家丁,说的过分一点整个私兵,一人一把大砍刀,或者整个快剑,他也没人说你。顶多有人说一句,还是你家牛叉啊!养的起。

所以搁过去兵器是不禁止的,你大腰子上就算挂着大宝剑敞亮着走大街上,他也没人管你,起码宋朝的时候,就这样。您要是往前翻着看的话,读书人大腰子挎一把大宝剑,那都是时尚的象征,特别流行。

那么这甲胄为嘛就盯的这么紧呢?其实也很简单,甲胄的重要作用是用来防御的,一个穿着甲胄的人弄你三五个人那是没问题的,毕竟他可以大刀阔斧的朝你砍,而你拿着大刀片子砍对方身上毛问题都不会出现。

咱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对面是一条藏獒,他冲咱龇牙,整个鼻子都邹成了沙皮犬了:“呜!”低吼着盯着你,就问你怕不怕。

您一准会说:“这家伙不跑都是傻子。”

但如果把你整个罩在一铁皮桶里边,就算是给你一板砖,你都感觉自己能拍死那藏獒。一边拍,还一边得劲的喊:“俺让你龇牙,俺让你龇牙,再龇一个试试?拍不死你!”

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甲胄这玩意,一个是给自己人壮胆,另一个是威慑对方,你丫砍过来的功夫人家都不用防御,躲都不用躲,照砍。

这要是搁到军队里头,这就是士气的提升,几千人冲击你一个上万人的军队这都不成问题。

您比方说当年李世民虎牢关和窦建德决战,李世民带着手下几千重甲兵,怼上了窦建德十几万大军,冲进去照砍不误,直接就把窦建德的大军给砍穿了。

这就是甲胄的威力。

当然,您也别和俺说电视里头那披着甲胄的家伙,遇到弓箭手那乌压压的箭头,没个盾牌撑着都让人射成刺猬了。

你快拉倒吧!影视剧里头那压根就是骗人的,你也信,他们就是造那么个气氛,压根就没有想过甲胄是干嘛的?

咱举个例子,您体会一下。唐朝的军队战斗力很强,一个是人的原因,另一个是甲胄的原因,他们可以达到百分百的甲胄普及率,手里的唐刀还牛叉,就那陌刀重甲步兵挥动起来,就跟那绞肉机差不多,怼上骑兵照砍不误,一刀下去连人带马一劈为二。

您这要是来个光膀子劈砍,这就差那么点意思吧?毕竟你还没近身呢?就被骑兵那弩箭给扎了个透心凉,这都不带有疑问的。

有了这么个印象,您回过头来想哇。

这如果有一个家伙要造反了,家里头弄上上千副甲胄,不,来个几百副他也成,这要是突然发难,对上上万的士兵,也是不落下风的。

这掉部队来镇压是不是就有难度了?

想当年努尔哈赤就是凭借十三副甲胄起的家,这事大家伙都是知道的。

所以起兵造反,甲胄很重要的。

而且这里头还有一个问题,天下太平啥事没有,你没事整这么多甲胄干嘛?心思你就不对!

毕竟甲胄这玩意的制作成本那是高的离谱,一般的小户小门的他也不会弄这个,整这么一个出来,一家人都得饿死。

所以能弄的起甲胄的这都是高门大户,有着雄厚财力的。而有着雄厚财力的家伙,那野心你说他小,老天爷他都不相信啊!

这帮子家伙弄甲胄,您说他们想干嘛?这不就是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吗?

这话说回来,您别说是过去了,现在对这防弹衣都有讲究。别的不说,美国人你别看他们不禁枪,走哪他就是没有超市,他都有个枪店在那蹲着呢?

但你要问他们:“有防弹衣吗?”

呵呵!他们一准会选择报警!这都不带有犹豫的。

不禁枪,却禁防弹衣!这事整的。

所以过去的皇帝,对甲胄的管控是相当严格的,因为这背后就藏着那么一颗骚动的心,指不定就蹦出嗓子眼了。

在他还没有蹦出来的时候,掐死他。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从不亏待下属的杨广,为何最后却死在了最信任的人的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文|子木,简书作者历史上多人都想成为千古一帝,让自己美名百世流芳。但这何尝不是万难之难?凡能成就一翻轰轰烈烈伟业的,除了拥有过人的胆识谋略,还要具备的东西太多。不屈的意志,完善的个性心态,果断看准时机并狠心取舍,以及最重要的最大程度实现民心的所向。如能将此几项运用自如,天下王土,皆尽握掌中。然而,志

  •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什么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好的,非非空答。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太监的俗语,比如“姑娘嫁太监死也不去”。“寡妇遇太监空欢喜”,还有一句在北京家喻户晓的“我都叫了王承恩了”王承恩就是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时身旁的那个太监,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没撤了”!而“皇帝不急太监急”,按照约定俗成的意思,就是当事人不着急,旁边人跟着起哄,有略带调侃或

  • 西汉著名词赋家东方朔为何屡次进谏都得不到汉武帝赏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引言:破旧的书屋里,一名衣着邋遢的中年人正懒散的坐着,对面,是一群来自各地的饱学之士,正纷纷向他问道:“想当初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平民出身,身份低微,却可以平步青云,诸侯各国都畏惧他们,而有的人即使有才华却不得重用,只能做个执戟郎中,为什么呢?”听闻此话,中年人不屑一顾,理了理油腻的袖子回答道:“此一时

  •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依法赐死战神白起,虽不合情但是合法,在有深厚法治传统的秦国,战神白起之死没有引起暴乱。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攻赵必败,后来的战争发展也一如白起预言,白起虽然不愧战神军事家称号,但是却愧对秦国,愧对大秦数十万将士!白起领兵伐赵,虽然不能取胜,但是也不会惨败,可以拯救数十万大秦将士。基于此理,

  • 作文:楚王打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五心不定,输个干净,楚王打猎的故事,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人生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吸引你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事物。是不是只要自己喜欢,就要追求呢?当然不是,首先你要意识到,一个人在一个阶段,只能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去为之奋斗;如果目标多,精力分散,往往是网撒的广,却只捞上些小鱼小虾,是

  • 古代伟人赏识自己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

  •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民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对于国君来说是最可宝贵的。国家是要人民来保卫,人民要靠诚信来保卫。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

  • 许褚一生忠于曹操,而且立功无数,死后却为何进不了曹魏太祖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生为曹操安全负责,破张绣之役斩首万计冲锋陷阵为大功,关中之战渡黄河手举马鞍身披重甲箭着如刺猬保卫曹操平安渡河。韩遂和曹操会面,马超想掠持曹操,只见许赭怒目园睁,吓得马超忘记为何来,不知所为没有行动,成功地用自己身长八尺,膀大腰园容貌雄伟,勇猛绝人吓退马超的想法。曹操死后曹丕才把他提拔为武卫将军,继

  • 孔子是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为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劳苦大众一定要看清其真实面目。孔老二,人渣一枚。对他自己母亲,都高度歧视!这样的人渣,只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从不为人类大众考虑。不是人渣是什么?儒家思想带着一股尸臭味,对他不予鞭打,不能拯救华夏民族。当然孔子也有一些言论是对的,但不能因为个别对

  • 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霸亲嫂,为什么还说他是个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杀兄,逼父,霸嫂。这些事在中国基本家喻户晓,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基本都知道。但历朝历代人们都不把这些当话柄污蔑唐太宗,原因人民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评价历史人物,是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上,评价帝王将相,是一分为二的评价。因为杀兄,逼父,霸嫂都是家事,与别人无关。他杀的是亲兄弟,逼的是亲父亲,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