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什么典故?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71 更新时间:2023/12/8 8:12:06

好的,非非空答。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太监的俗语,比如“姑娘嫁太监死也不去”。“寡妇遇太监空欢喜”,还有一句在北京家喻户晓的“我都叫了王承恩了”王承恩就是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时身旁的那个太监,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没撤了”!

而“皇帝不急太监急”,按照约定俗成的意思,就是当事人不着急,旁边人跟着起哄,有略带调侃或者略带贬义的成分。而这句话的起源,就不那么调侃了,甚至有点猥琐。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王朝,皇帝都是三宫六院,后宫美人成群。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后宫佳丽上万,转都转不过来,要坐着羊拉的车子巡幸。所以说,古代帝王们的平均寿命不高,过度纵欲,是造成皇帝们早亡的主要原因。

到了清代,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设置了系列限制措施。比如让敬事房太监侯在门外,时辰一到,便催促皇帝起身。

具体一下。正如一些清宫剧中所演的那样,皇帝用完晚膳后,敬事房太监总管要递上一个托盘,盘上放有一些写有妃嫔名字的牌子,皇帝喜欢哪个,把带有她名字的牌子顺手翻过去,太监便赶紧通知这个小主,让她沐浴准备。当皇帝与妃嫔同房时,敬事房太监要记录时辰,然后侯在门外。至于时间长短,有的一个时辰,有的皇帝两个时辰,但最多不过两个时辰,太监就要在门外喊一声:“到时辰了”。如果皇帝没有尽兴,不愿起身,那么太监们会齐声呐喊,呼声响彻后宫。如此这般,皇帝还有兴致吗?

再不灵,太监就要采取强制措施了。他们强行推开宫门,用被子把妃嫔裹上,硬生生给抬走,皇帝也无可奈何。这个时候,皇帝当然不急,可太监为什么要着急呢?

这是由清朝的宫廷制度造成的。

满清入关后,制订了一系列严厉的宫规。其中,关于敬事房总管太监的,就有“可约束皇帝行房”这项。如果总管太监监督不到位,导致皇帝贪恋床欢,轻则杖责,重则掉脑袋。

所以,太监能不急吗?

清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祖制呢?

一,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

古代因宫闱事件而被杀的,屡见不鲜。比如宋文帝刘义隆,后梁武帝朱温,都是在寝宫遇害。而明世宗朱厚,清世宗胤,这两位世宗在睡梦中都险被宫女所杀。所以自清世宗起,皇帝夜幸哪个妃子,不再到她的寝宫,而是由太监把当晚侍寝的妃子裹上棉被,抬进皇帝住处。到了时辰后,再由太监把她抬走,不让妃子和皇帝过夜。

这样,就避免了趁皇帝睡熟时,遭宫女和妃子谋害的情况发生。

二,为了皇帝的龙体康健。

皇帝身系国家兴衰,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如果贪于床欢,必然导致肝贤亏损,对身体产生致命的伤害。

所以到了清朝,皇帝翻后妃的牌子,每月多少次都是有规定的。并且到了时辰,无论皇帝尽不尽兴,太监必须叫停,以防止皇帝纵欲过度。事后,如果被幸的女子身份不高,敬事房总管还要问上一句:“留不留?”意思是让不让她怀孕。如果皇帝说不留,那么要把该女子抬进偏房,先采取物理方式使皇帝的龙液流出,然后还要喝些避孕汤等等。

而被皇帝下令“不留”的女子,往往因身心俱受摧残,会吓得心惊肉跳。

三,为了皇帝的职业考虑。

我们常说“点卯”,意思是应付一下工作,这个俗语就是从朝廷传出的。

清代的皇帝除重大节日、丧痛日,或身体不适外,每天都要上早朝。早朝的时间一般为卯时初刻,即现在的早上五点。上朝前,皇帝要梳洗、用膳,还要有系列的准备事项,所以四点左右就得起床。为了让皇帝得到更好的休息,太监不得不及时地阻止皇帝行乐,以便不耽误早朝。

所以,做皇帝也不容易啊。

一方面要时刻提防,说不定睡梦中被哪个女子给要了命,睡觉都要提心吊胆。另一方面,想睡个懒觉都不成,每天三四点钟就得起床,还没节假日。喜欢上哪个女人,还要受太监的约束,不能同床共枕到天亮。想来想去,还是做个普通人好些吧!

@非非空原创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

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绝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如果仅从字面理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就是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应从两个途径考量。

其一是从字面上理解。

过去皇帝虽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但皇帝不是神仙,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男女之事的能力上也是有限的。但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不加控制,毁掉身体也是极容易的事,封建社会的皇帝大都短命,与这件事不能说不无关系。所以就需要相应的外界干预。

可是,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天子,是金口玉牙,谁又能管得了皇帝呢,更何况是在男女之事上。但皇帝的身体健康又分明是天大的事。为解决好这个矛盾,便衍生出了一个专门负责皇帝房事的奇葩机构敬事房。敬事房太监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防止皇帝纵欲过度损伤身体。当皇帝房事时间过久,敬事房的太监就要及时提醒,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个典故的由来。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但能否实施并取得成效,就要划一个很大的问号了。这种事除了当事双方,没人能说得清。

其二是引申开来理解。

就是要跳出字面的含意,从宏观上来理解,形容当事人不急,无关的人着急。

当然这里所谓无关的人,事实上是有关系的,不然人家本人不着急,外人着的什么急呀!只是相对于当事者本人来讲,无关的人处于次要位置而已。

比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他自己认识不到,甚至还认为是正确的。这时他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着急了,急于给他提醒,这就形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状况。

总结:

对于“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一是从字面上理解,二是引申开来理解。其实,更重要的是引申开来理解才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于第一个理解,我们只要当个笑话听就可以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汉著名词赋家东方朔为何屡次进谏都得不到汉武帝赏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引言:破旧的书屋里,一名衣着邋遢的中年人正懒散的坐着,对面,是一群来自各地的饱学之士,正纷纷向他问道:“想当初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平民出身,身份低微,却可以平步青云,诸侯各国都畏惧他们,而有的人即使有才华却不得重用,只能做个执戟郎中,为什么呢?”听闻此话,中年人不屑一顾,理了理油腻的袖子回答道:“此一时

  •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依法赐死战神白起,虽不合情但是合法,在有深厚法治传统的秦国,战神白起之死没有引起暴乱。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攻赵必败,后来的战争发展也一如白起预言,白起虽然不愧战神军事家称号,但是却愧对秦国,愧对大秦数十万将士!白起领兵伐赵,虽然不能取胜,但是也不会惨败,可以拯救数十万大秦将士。基于此理,

  • 作文:楚王打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五心不定,输个干净,楚王打猎的故事,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人生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吸引你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事物。是不是只要自己喜欢,就要追求呢?当然不是,首先你要意识到,一个人在一个阶段,只能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去为之奋斗;如果目标多,精力分散,往往是网撒的广,却只捞上些小鱼小虾,是

  • 古代伟人赏识自己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

  •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民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对于国君来说是最可宝贵的。国家是要人民来保卫,人民要靠诚信来保卫。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

  • 许褚一生忠于曹操,而且立功无数,死后却为何进不了曹魏太祖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生为曹操安全负责,破张绣之役斩首万计冲锋陷阵为大功,关中之战渡黄河手举马鞍身披重甲箭着如刺猬保卫曹操平安渡河。韩遂和曹操会面,马超想掠持曹操,只见许赭怒目园睁,吓得马超忘记为何来,不知所为没有行动,成功地用自己身长八尺,膀大腰园容貌雄伟,勇猛绝人吓退马超的想法。曹操死后曹丕才把他提拔为武卫将军,继

  • 孔子是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为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劳苦大众一定要看清其真实面目。孔老二,人渣一枚。对他自己母亲,都高度歧视!这样的人渣,只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从不为人类大众考虑。不是人渣是什么?儒家思想带着一股尸臭味,对他不予鞭打,不能拯救华夏民族。当然孔子也有一些言论是对的,但不能因为个别对

  • 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霸亲嫂,为什么还说他是个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杀兄,逼父,霸嫂。这些事在中国基本家喻户晓,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基本都知道。但历朝历代人们都不把这些当话柄污蔑唐太宗,原因人民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评价历史人物,是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上,评价帝王将相,是一分为二的评价。因为杀兄,逼父,霸嫂都是家事,与别人无关。他杀的是亲兄弟,逼的是亲父亲,霸的是

  • 舍得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舍得二字结合,形成一个词组。通常理解不应分割开来,如:有舍就有得,形成一个付出就要有回报的利益交换关系,这样就眨低了该词的意义啦。我认为要整体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才有正面意义,如:某某人真舍得……是指该人做事为人敢于付出给予,大方不计私利。这行动可贵,是重情投资,一般不求回报。象许多人扶贫、救灾、倾家捐

  • 天下舍得二字最是难得,能否说说你对舍得二字的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中居然出现了这条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话糙理不糙!民间对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的如此简单明了接地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既是人间至简的道理,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谢谢邀请!我对“舍得”二字的理解可能有点不同?抛开善良和同情心去论“舍得”似乎有点勉?往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