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九鼎和传国玉玺都是封建社会王权的象征,正所谓“君权神授”的证物,可以用来蒙蔽愚昧的劳动人民。我认为九鼎更重要一些,九鼎乃是华夏至尊神器,代表了华夏九州,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象征。
九鼎出现的时间更早,分量更重。传说九鼎乃大禹所造,比秦朝时候才有的传国玉玺要早上一千多年。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只是一普通祭祀物品,如今都成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和国之重器。可想而知,九鼎若重现人间,定会震惊整个世界,随便拿出来一个鼎都会秒杀司母戊鼎。
传国玉玺由和氏璧打造而成,同样象征了王权,其象征意义大于其艺术价值。若传国玉玺重现人间,我觉得其价值和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玉白菜和肉型石差别不大,稍高于以上两件绝世艺术品。封建社会毕竟已成为历史了,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会大打折扣,只剩下了艺术价值。
九鼎代表了天下九州,也就是说代表了九个诸侯国,几百个城池。但是玉玺呢?战国的时候只能换十五座城池,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几百个城池和十五座城池,谁的分量更重一眼便知。三国时期,孙坚曾从井中打捞出了玉玺,只是从袁术那里换了一些粮草和兵马,可见该玉玺即使在封建王朝也不是必抢之物。
大禹九鼎,乃华夏文明的至尊神器,人人敬重,人人瞻仰。九鼎,属于全天下人所拥有,玉玺,只属于皇家,所以我认为九鼎更重要,远远超出了玉玺。
首先说九鼎,相传九鼎为大禹所铸造。《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后开(启)九鼎既成,迁于三国。”三国指夏、商、周。根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到了商代时,对于祭祀用的鼎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逐渐成为国家和政权的象征,且九鼎在夏商周三代流传作为拥有天下的象征。
史书记载: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到了东周,周天子势微,楚庄王秦武王先后问鼎中原(楚王问鼎之轻重,后来被引申为对天下的野心)。直到秦灭东周九鼎据说在迁移到咸阳的途中落入泗水,至此真正的九鼎不知所踪。
九鼎虽然后世例如武周和宋代都有重铸不过已经没有当年的意义,天下的象征或者说是王权正统的象征被传国玉玺所取代,直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从此,真的传国玺就此失踪,后世出现的传国玉玺大多是后人伪造的。。。而历代皇帝有意无意的使这些宝物的重要性人为的淡化,皇帝们开始玩命刻新的玉玺以此淡化曾经拥有传国玉玺就是受命于天的意味。
皇帝用的是传国玉玺,身为皇帝唯一妻子的皇后,是否也有玉玺?
谢谢邀请;相传历史上最美的一块玉就是和氏璧,战国后期几经周折属秦国所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玉工雕刻成玉玺,称之为天子玺,丞相李斯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说白了它就是皇帝的图章,信物。从秦朝开始,历代皇帝想把它传给皇权的继承者。所以后人称之为传国玉玺。秦朝开始传国玉玺就是象征着皇帝至高无尚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谁允有了传国玉玺也就象征着允有了整个天下。所以说此玉玺只有皇帝的继承者所有。当然皇后身为后宫之首,母仪天下,所以皇后的图章也叫凤印。但不能称玉玺,只能称印,以清朝为例,皇后的图章是金印。咱们看清朝的影视剧皇帝每晚要选妃子陪睡都要翻牌子,但有一点陪皇帝就寝的妃子名单必须要有皇后盖章才能生郊。
皇后是有玉玺的!我们先来说说玉玺是什么,玉玺是权利的象征,皇帝的玉玺名为传国之玺,在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开始,这个东西就已经存在了,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只有拥有传国之玺的皇帝才能象征其“受命于天”,如果把玉玺弄丢了就表现其“气数已尽”。那个皇帝登基没有皇帝,其实是不会得到大家承认的,同时自己也会底气不足,惹人非议。
作为皇帝的伴侣皇后也有玉玺,不过她的玉玺不叫穿国之玺,而叫皇后之玺,谁有传国之玺谁就是合法的统治者,而和传国之玺相对应的便是今天要说的皇后之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