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的玉玺上刻着什么字?

皇帝的玉玺上刻着什么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99 更新时间:2023/12/19 12:06:48

古代皇帝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玺指的是古代皇帝专用的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玉玺的使用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在周朝以前,印和玺被统称为印,是用金子或者玉为材料做成的。

到了周朝才开始有了印和玺之分,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能叫做玺,而普通臣民所用的只能称之为印,皇帝用的玉玺下面刻的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在汉书当中记载的是,玉玺下面刻字为昊天之命皇帝昌寿,虽然两者的记载不一样,但一般指的都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种说法。

常说传国玉玺,最出名和氏璧了,到底是一个还是每朝不一样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传国玉玺,我们普遍所指的是始皇帝称帝后,秦相李斯令人采用蓝田玉制作的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它并不是我们常听到传言采用和氏璧制作而成的,这个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传国玉玺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意义,表明君权天授,是为正统。从秦流传下来,到后唐,一直随着皇权的更替而传承。后唐时传国玉玺在大火中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那后面的朝代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呢?当然就重新刻咯,于是后面的朝代就出现了不同的玉玺,和秦朝的传国玉玺不一样,到是所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一样的象征皇权。

因此个人觉得不用夸大传国玉玺的作用,最终还是实力说话,传国玉玺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证明拥有者名义上的合法性。

我是肥星星,喜欢我记得关注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建王朝里常见的“传国玉玺”一开始确实是只有一枚,那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和氏璧”雕成的玉玺,历代沿用,有的时候还对其进行增补。

但是这东西实在是命途多舛,丢了很多次,也出现了很多赝品,最后直到明朝,皇帝才彻底放下了对它的执念。

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的传奇经历说起“传国玉玺”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关于这块和氏璧,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两件事情:

一件是两任楚王不识货,将好心献玉的卞和砍去了双脚,最后才发现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所以命名为“和氏璧”;

另一件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但是两者之间差了400多年,在这些年里,和氏璧失踪过一次。

楚威王在位期间,这块和氏璧也就算一块比较不错的玉石而已,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地方,所以就将其赏赐给了相国昭阳。

但昭阳没保管好,和氏璧出现了一次失踪。

昭阳怀疑是门客张仪偷的,所以打了他一顿,赶出了家门。张仪估计也是冤枉的,最后没有找到和氏璧不说,张仪也一气之下来到了秦国,做了秦国的相国。

而和氏璧几十年后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赵国,于是就有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昭襄王虽然没能从蔺相如手中夺下和氏璧,但随着秦王扫六合之后,和氏璧还是来到了秦国。

秦始皇面对这块曾经让秦国蒙羞的和氏璧,将其雕成了一枚印章,因为是皇帝所用,所以被称作“玺”,作为皇权交替的信物。

这块玉玺上刻了八个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据说,这八个字是出自书法大家秦相国李斯之手。

关于这块玉玺,现代人有人怀疑其真实尺寸并不大,只是一枚很小的印章。但这其实也是猜测,并不靠谱。和氏璧之所以出名,肯定是有特殊之处,所以能雕成一块大印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都是猜测,得不到验证了,因为这块玉玺继承了和氏璧的传统,经常失踪。

这枚玉玺雕成之后,短命的秦朝没有使用太久,子婴投降,将其献给了汉朝。

汉朝一直用到西汉末年,都是这一枚玉玺,没有出现过问题。也就是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普遍接受了和氏璧雕成的这枚玉玺代表着皇权。

它成为了一个承载皇权的信物。

所以,在王莽篡权的时候,他就派人去向孝元帝王皇后索要这枚象征着皇权的信物,但王皇后对其破口大骂,并且用这一枚玉玺砸向了乱臣贼子。

据记载,这枚玉玺在这一过程中摔破了一个角,王莽得到之后用黄金将其补足,这就是所谓的“金镶玉”。

王莽政权迅速失败,群雄割据,这枚玉玺也颠沛流离,先后辗转于元宾、李松、刘玄、赤眉军等势力之间,最后又回到了光武帝刘秀的手中。这一次一直沿用到了汉末。

直到董卓进京,一把大火烧毁了首都洛阳城,这枚玉玺短暂性的失踪不见了。

最后据传是被孙坚在一个落井的宫女身上发现。

因为这枚玉玺,孙坚的势力遭到了明里暗里地狙击,最终落到了袁术的手中,并且以此称帝。

袁绍手中的那枚玉玺是个赝品,他私自篆刻的,想要另立朝廷,但没想到真正的玉玺就在自己的弟弟手中。

袁术被灭之后,这枚玉玺回到了汉献帝手里。

所以,有汉一代,自始至终用的都是这枚用和氏璧雕成的玉玺。

接下来就是曹丕通过禅让的方式,以魏国取代了汉朝,承接了这枚传国玉玺,并且在其上又增刻了八个字:

大魏受汉传国之玺

司马氏篡取了魏国,建立了西晋王朝,这枚玉玺自然就到了司马家族手中。

后来就发生了“永嘉南渡”事件,晋朝绝大多数世家都逃到了南方,并且最终分裂成了南朝。

这枚玉玺也就在宋齐梁陈之间承继下去了。

隋朝建立之后,也获得了这枚传国玉玺,但因为短命而亡,导致这枚玉玺再次从历史的视野中消失,据传是萧后与元德太子带着这枚玉玺逃到了漠北。

所以,唐朝就成为了第一个在开国时没有玉玺在手的大一统王朝。

怎么办呢?唐太宗就刻了几枚赝品来替代,反正就是一枚印章嘛,真真假假的,或者有没有对于唐朝建立来说影响不大。而后来随着萧后等人的回归,这枚玉玺再次出现在了中原。

直到后唐,流传出来的玉玺真假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的时候就带着这枚玉玺,以至于其下落不明,经过五代十国的混战,谁也没精力去寻找这枚玉玺。

其重新问世是在宋朝,据说是一位农夫发现了传国玉玺,将其奉献给了朝廷。但这种故事一听起来就像假的,和朝廷自导自演的戏码很像,但都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事情,只能认定这枚玉玺或许有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北宋灭亡,这枚玉玺又失踪了。有人说是被掳去了北方,也有人说宋朝根本就没拿到这枚玉玺。

到了元代,坊间传言在市集中惊现了传国玉玺,这比宋朝的说法还让人不能相信。而朱元璋灭掉元朝,深入漠北,也没带回来什么玉玺,再次失踪。

这枚和氏璧雕成的玉玺最后的消息是在明朝,民间又有出现传国玉玺的言论了。

结果孝宗皇帝吸取了前朝教训,直接认定这枚玉玺是假的,官府不再关注玉玺的下落。

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逐渐从具体事物变成了一种象征唐朝作为第一个不用和氏璧玉玺开国的大一统王朝,产生了两重影响。

第一个,将一些固有的存在实物的象征逐渐虚化。中华文化当中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比如说“鼎”、“剑”、“冠”、“镜”、“玺”等等,在早期都是有实物的,一般象征着权力。

但后来都逐渐地变成了一个虚指,并不一定需要确切的实物。

比如“九鼎”在春秋战国阶段还很重要,但在后世大一统王朝来说,没见到哪个朝代还那么郑重其事地祭祀九鼎。

这一趋势从一些传入中华的文化里也能得到印证。

比如说佛家传入中原之后,为了立足就需要和本土文化进行融合,“禅宗”也是由此诞生,不靠修行,讲求“顿悟”就能成佛,这是中国思维影响下的产物。而很多佛教里面的一些名词,比如“菩提”、“舍利”、“浮屠”、“宝塔”等等事物,都在不断虚化。

而像日本这样接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早期的发展和中华类似,其代表着王室传承的“剑”、“印”、“镜”等等事物,在当时和“传国玉玺”差不多,后来也逐渐虚化。

第二个,就是唐代为其他王朝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没有“玉玺”怎么办?自己刻。所以后世王朝里的“玉玺”就多起来了。

清初的宫内就藏有各色“玺印”三十九方,现在故宫里面藏有清朝皇帝的玉玺一共二十五方。

所以,后来我们能见到的玉玺就各式各样了,有一个朝代历代帝王传承的“印绶”,也有帝王自己篆刻的代表其身份的“玉玺”。

现在北京“恭王府”万福园中,藏有康熙帝亲笔所写“福”的那座假山内部,其拓印的石碑上所刻玺印就是当时康熙帝的玉玺。

而真正的和氏璧玉玺早已经无人知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了,是大是小,印文是什么样子,这些因为都属于十分机密的事情,自然不会有太详细的记载。

所以,和氏璧雕成的玉玺真正意义上失传了,即使是现在拿到了一个符合描述的印玺,也无从分辨其真伪。

在玉玺没有失传之前,人们尚且能知道真假,但从唐代以后,各朝和现在其实差不多,都不认识真正的玉玺是什么样子。

所以,即使是号称拥有这枚玉玺的朝代,真正使用甚至传承的“玉玺”也不止一枚。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玉玺和孙坚的玉玺是同一个吗?有何史料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玉玺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玉壁所制谢邀。孙坚有没有得到玉玺,记载各不相同,《三国志》就没有孙坚得到玉玺的记载。秦始皇的玉玺在汉末乱世中丢失的可能性很大,竟然孙坚没有玉玺,问题就不言而喻了。从现有的历史资料表明,传国玉玺应该是从秦开始的,在宋朝的时候销声匿迹。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

  • 中国在位时间超过40年的皇帝有几个?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封建历史几千年,出现的皇帝不计其数,但真正执政时间过40年的却没多少,今天咱们就盘点一下大一统王朝超过40年皇帝的前五名吧,以作茶余饭后消遣之用。NO1,清朝乾隆皇帝,很多人说应该是康熙,但笔者的角度是实际执政时间,故而这第一名是乾隆皇帝,乾隆执政了60年足足一个甲子加上太上皇3年,所以一共是6

  • 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共计在位61年。如果从这个数字来看,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确实是各位皇帝中最长的。如果说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应该是康熙的孙子乾隆,乾隆皇帝在位60年时间。但乾隆退位以后,又做了4年拥有实权的太上皇,皇宫里依旧沿用乾隆年号。从这个角度来讲,乾隆是时间最长的。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在位时间较长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梳理了一下历史,选出十位在位时间较长的帝王。10.宋仁宗赵祯,在位41年(1022~1063年)。生于1010年,在位期间仁慈宽厚,节俭爱民,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发展。他死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烧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对他的拥戴。9.唐玄宗李隆基,在

  • 传国玉玺是否为一个谎言?为何史记和汉书里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传国玉玺应该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他的作用与影响并没有现在认为的那么大,在当时应该是一种权利的供奉品,是皇权和至高权利的一种代言品,但是其实际所起到的作用又与帝王们要塑造它的初衷相差甚远,因为真正支撑最高权利的还是广大人民与百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能承载一代又一代帝王是无数百姓,而传国玉玺不能,最后

  •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和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昭宗,也称金末帝。他名叫完颜承麟,女真名叫呼敦。金哀宗统治时期,金朝已经四面楚歌、风雨飘摇。北边蒙古汗国对它虎视眈眈,南边的宋朝为报靖康之耻与蒙古联合,誓死要灭金。金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他励精图志,试图挽回颓败的局势,但一切都是徒劳。1234年二月的一个晚上,金哀宗召

  • 秦始皇玉玺什么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附资料: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秦始皇的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专指皇帝的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位年龄最长的皇帝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清】爱新觉罗溥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年龄最长的皇帝---【武周】武则天明朝十六帝,历经二百七十六年,皇帝自朱元璋和朱棣后,大多都没多大建树,但是明朝猛人很多,首推王守仁,心学开创

  • 中国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几块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千年历史长河中只有两块称得上是真正的传国玉玺,第一块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的玉玺,此后一直是历朝历代的玉玺,传到宋元年间就找不到了,之后又制了一块,传到清朝。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据说始于秦始皇。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

  • 北魏是哪一年建国的,开国皇帝是谁?北魏的政治制度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的开国皇帝是拓跋,建国于公元386年,其政治制度难以一言而弊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一国两制的尝试。北魏是拓跋鲜卑所开创的王朝。北魏皇族的祖先因为在协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抵御外族有功被赐封为代公。随后,虽然拓跋鲜卑被前秦吞并,但是在前秦灭国以后,拓跋便再次自号为代王,并在几个月后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