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的时候,老皇帝驾崩,新皇帝是如何处理老爹留下的妃子的?

唐朝的时候,老皇帝驾崩,新皇帝是如何处理老爹留下的妃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73 更新时间:2024/1/21 11:01:55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关于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了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又做了唐高宗的皇后,后来她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就是一个传奇!那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朝的妃子制度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

综上在满编的情况下有121人,再加上后宫的宫女,六尚司等,传闻的后宫佳丽三千,应该差不多也有这个数。

二、皇帝的这些女人们,在其死后,大概有以下几种结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性都是附属于男性的附庸品,皇帝的女人也不例外,她们属于皇帝的私有财产,在皇帝死后,这些人的命运大致有以下四种:

1、有子嗣的妃嫔:如果自己的儿子继任为新皇帝,则自己就成为皇太后;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当皇帝,则可以随其子到封地上颐养天年,还可以有王太妃号。

2、无子之妃又两种结局:一种是低等妃嫔出家为尼,如四品才人武则天就被迫在感业寺出家;一种是高等妃嫔无需出家,依例居于太宗别庙崇圣宫。

3、殉葬:唐武宗有两妃殉葬,一为王贤妃、另一妃孟才人。

4、守陵:《资治通鉴》: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三、还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嫁给新任皇帝,如:武则天。

武则天十四岁就进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唐高宗先是封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她在位15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皇帝!她在位期间善于治国,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注重人才选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等,史称武周之治,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地位低下,即使是皇帝的女人,在皇帝死后,依然毫无地位可言。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不甘心一辈子当别人的附庸!她要为天下的女人争一口气,女人也可以顶起一片天!

现在,我们处于新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她们再也不是封建社会里男性的附庸了。新时代的女性各各都是武则天!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某些领域甚至比男人的作用更大!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男同胞,更应该关心关爱女性!为中国的女同胞们点赞!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古代皇帝作为一国最高统治者,所以无论在那方面皇帝的是独一无二的,皇帝娶妻纳妾更是夸张,虽然没有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夸张,但是几十位、上百位妃子是真的有,那么在皇帝驾崩后这些妃子的处境又是如何呢?

在唐朝皇帝死后,后宫的女人一般有六种结局。首先,第一种就是陪葬。

自古以来活人陪葬就就是贵族的特权,而皇帝在陪葬方面更是一绝,而且殉葬的女子大多都是年轻女子,有的被鸠杀,有的自缢,甚至还有的直接就是活埋。

虽然在明英宗的时候被废除过,可是到了清朝又恢复,这样残酷的制度在古中国巨岩陆陆续续存在了几千年。

第二种就是选择出家

这应该是古代妃子在皇帝驾崩后最多的一种结局,妃子在皇帝死后,往往会选择去寺庙里为皇帝守贞,为皇帝守陵。比较著名的就是武则天了。

第三种有子嗣的选择跟着儿子身边

在唐朝有子嗣的妃子也有不少会选择跟随自己的儿子,因为古代女子地位普遍低下,而且还是凭借着母凭子贵的说法,所以逐渐演变出“妻随夫,夫死从子”这样的传统。

第四种未生育子嗣的妃子被后来的皇帝接手

这类妃子没有生育过,而且还有一定的姿色,所以会被继任的皇帝看重给继续留在宫里,称为后来的皇帝的妃子,虽然于伦理不符,但是历史上也是这种事也是层出不穷,例子就还是武则天了。只要被后来的皇帝看上,除非有利子嗣,几乎事很难逃脱的。

第五种就是皇后在皇帝死后变成太后。

当然这是最好的一种结局了,虽然皇帝虽然司令,但是自己的身份反而更加尊贵了,但似乎毕竟这样概率对于皇帝几十几百位妃子来说,开率实在是太小了。

最后一种就是后来的皇帝平行作风很好,所以有可能会下令遣散后宫违背皇帝宠幸的女子,然后就是回到各自的家族,再次嫁人了,这种结局也是不错的,不用再皇宫这样的环境了勾心斗角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的古代名人事迹,要有积极向上的的态度 外国的现代名人事迹,要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1、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他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他闯进了宫廷,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他醉着,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和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2、一叶舟,一个人,一壶酒.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一问之道出酒入

  • 中国古代仗义之人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就讲究行侠仗义,这个文化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展现的淋淋尽致。不管是历代的文人还是侠客都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仗义的事情。我们了解的刺客最出名的或许就是荆轲了,其实这些惊天动地的侠客们也是有一个称号的,叫做刺客名人堂,那么这里面都有哪些人呢?1、荆轲我想这个人就不用多说了吧,秦朝暴政,荆轲为了百姓,刺

  • 诚实古代故事30字急急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

  • 古代的皇帝后宫有“七十二嫔妃”,这个说法是从哪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说法,这只是一种概略的说法,形容皇帝后宫人数众多,多认为这个说法从《礼记.昏义》衍生而出。各个朝代的后宫编制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朝代,不同的皇帝在位期间,后宫人数多寡也不相同。我以唐代的情况聊一聊这个问题。唐代是中国古代宫闱制度的成熟期。唐朝之前,各朝后宫中已经有或繁或

  • 李渊是睡了皇帝的妃子被逼造反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18路反王声势浩大与隋争锋,64处烟尘风起云涌抢夺四方,72处盗贼祸患不断,临幸江都的皇帝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在群雄逐鹿的竟争中,李渊凭借根基深厚、兵强马壮而登上皇帝宝座。说起李渊造反的原因,与一个桃色事件有关。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与晋阳宫副监斐寂在晋阳宫喝酒

  • 关于南唐宫廷、民间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赵晓岚在《百家讲坛》讲过李煜,其中也有不少关于南唐宫廷的故事。李煜的爱情故事(根据赵晓岚讲稿整理)李煜在他十八岁那年,走进了他的婚姻生活。他的结婚对象名叫娥皇。这个娥皇是南唐元老大臣周宗的女儿,这个周宗是李煜的祖父李的死党,在李篡权夺位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据《十国故事》上记载,当李还是吴国的幕

  • 我国古代著名的青楼女子又那些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第十位风流道姑鱼玄机第九位花开堪折杜秋娘l第八位吴盐胜雪李师师l第七位倾国倾城陈圆圆l第六位红笺才女薛涛n第五位诗画双绝马湘兰l第四位儒雅妩媚柳如是l第三位针神曲圣董小宛l第二位钱塘旎梦苏小小l第一位巾帼英雄梁红玉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他自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在治国、领兵等方面都非常厉害的人才?他们都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镇楼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吴起出将入相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但是在战国出现专职武将之前,很多卿、士大夫等贵族,实际上都是文武兼任,军政一体。1、管仲:不光是娼妓祖师爷,还是货币战争的先驱者管仲的治国能力,毋庸置疑。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富国强兵,齐国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最早提出华夷

  • 汉武帝为什么要重用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汉武帝本生十分残忍,与酷吏惺惺相惜。汉武帝打陈皇后入冷宫,逼死卫太子、逼死卫皇后、杀死钩弋夫人,舅子兼连襟卫青的儿子也遭横死,武帝与酷吏心心相印。二、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武帝朝虽汉室诸王有所消停,但蠢蠢欲动者仍大有人在,豪强地主仍富得流油、骄横不法。武帝正好借张汤等酷吏收拾他们,以增加税

  • 康熙王朝,周培公智谋过人,战功显著,为何自称为“善败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善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够做到善败的人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栋梁之才,司马懿、韩信、诸葛亮都属于这一类。《孙子兵法》说“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就把善败者的标签推向了赢得最终胜利的高度。所以善败者不但是指挥全军走向最终胜利的将才,而且可以作为心灵之路的锤炼乃至人生处世之道的遵循的法则。所以周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