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皇帝后宫有“七十二嫔妃”,这个说法是从哪来的?

古代的皇帝后宫有“七十二嫔妃”,这个说法是从哪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1/28 22:20:45

民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说法,这只是一种概略的说法,形容皇帝后宫人数众多,多认为这个说法从《礼记.昏义》衍生而出。各个朝代的后宫编制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朝代,不同的皇帝在位期间,后宫人数多寡也不相同。我以唐代的情况聊一聊这个问题。

唐代是中国古代宫闱制度的成熟期。唐朝之前,各朝后宫中已经有或繁或简的“内职”制度。《礼记.昏义》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后妃们作为天子妻妾,按照礼制,有着主持“内治”的职责。设立“内职”,一方面是用以区分等级贵贱,另一方面也使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唐六典》及两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后宫“内职”分为“内官”与“宫官”两个体系。二者不仅有品级上的差异,还有一点本质区别内官虽称“官”,但名分上应属于嫔妃,也就是皇帝的妾,有配偶之义;而宫官只是管理宫中各种事务的职事官,并无皇帝配偶之分。

唐初武德年间参照隋制制定的“内官”(或称“内命妇”)制度概括。皇后以下立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员,并为夫人,正一品。

下为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员,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婕妤九员,正三品;美人九员,正四品;才人九员,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员,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员,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员,正八品。

总计122人。

其后又有改易,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易名号,但仅行用10余年,至咸亨二年(671)又恢复旧制。唐玄宗开元时改动较大,遵照周礼“三夫人”之说,将四妃改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又置六仪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各一员,正二品;美人四人,正三品;才人七人,正四品,等等。此次改制实施时间也不长,大概只是玄宗时期短暂实行过,故当时有武惠妃、赵丽妃、刘华妃等名号;至其后期可能已有所改易,至少恢复了“贵妃”名号,所以才会有如此著名的杨贵妃。其子肃宗即位后,又恢复了武德旧制。

唐贞顺皇后(武惠妃)陵墓

妃嫔们名义上各有所统,如“夫人佐后,坐而论妇礼者也,其于内则无所不统”;“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才人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

这种说法一直都是男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不必认真探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有的皇帝完全可能存在,甚至是有史记载可查,

“一骑红尘妃子笑”,杨贵妃依靠皇帝才能吃到荔枝。你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衬托出的社会背景。

当倍受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要吃相隔千里的水果荔枝时,于是千里传爱风驰电掣的宏观场景就出世了,杜牧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而且极有信息量。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为了运送荔枝的马匹不受交通阻塞,山顶千门次第开,望着飞奔而至的马匹,城门的士兵们赶忙依次打开城门,让马匹快速穿过,这句诗极具动感,一幅众人为运送荔枝匆忙的场景便跃然眼前。广东产荔枝,四川也产,但广东离唐朝帝都长安(今西安)有1600多公里,四川离长安700多公里,而荔枝的保质期只有数天,于是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是从四川送过来的。

不管从哪送来的,诗的背后可反映唐朝的"快递"行业驿站,还是很发达的,送荔枝的马肯定不是一匹马从头送到尾,而是送到一站后,由下一站接着运送,以此类推,就如同今天的快递行业,一站转一站,直到目的地。

举国之力快马加鞭为心爱的人送水果吃,唐玄宗乃第一人。这何尝不是为杨贵妃后来的死在挖坑呢,爱到极至,便是毁灭。

其实从这首诗中,隐约可嗅出后来国家必遭大乱,后来的"安史之乱"就应证这点。

现在的我们吃荔枝太简单了,唐朝的"快递"发展到现在,早发生质的飞跃了。天涯咫尺早成现实。

我们无疑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特别进入21世纪以来,快捷生活也进入全新时代,颠覆了太多的生活方式,交通,交流,购物都可一机定天下。

现在的我们吃个荔枝比杨贵妃可简单多了,也新鲜多了。而且也不必"无人知是荔枝来"遮掩和神秘了。

又是一年荔枝成熟季。作为岭南人的我,虽说没有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这么夸张,但吃荔枝还是很简单易得的。

荔枝的品种很多,有糯米糍、挂绿、桂味、黑叶、妃子笑等等。其中,妃子笑最好吃,它的果皮青中带红,犹如姑娘羞涩的脸泛起红晕。妃子笑果大核小,肉色如凝脂白蜡,脆爽而清甜,是荔枝中的上品。

据说,当年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就是妃子笑!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唐国史补》中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出生于四川的杨贵妃,从小就喜欢吃荔枝。后来,她发现广西广东的荔枝更好吃。于是,宠爱她的唐玄宗尽力满足她的要求,让朝廷每年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

但是荔枝保鲜期有限,“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聪明的古人采用把带枝叶的鲜荔枝装入密封大竹筒的办法进行保鲜,也只能维持5天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味道也变坏了。

长安城距离岭南大约2000多公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只有靠驿卒快马传递。按不间断换人换马,保持最高速度速递,也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这时候荔枝早已腐败变质了。

为了让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玄宗又把四川涪州生产的荔枝列为贡品,通过蜀道运送至长安。

从涪州到长安,快马需要4、5天时间。运到长安的荔枝,新鲜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于是,每年荔枝成熟的季节,涪州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每隔五里,十里便设有驿站和望台。驿卒和当差的紧张地等待着,有人伸头探望远方,有人给马匹反复检查鞍具。

当马蹄声越来越响亮时,当马匹因急停而扬起的飞尘还没有落下时,当差的早已将准备上路的马匹牵出来了。又一位吃饱喝足的驿卒赶紧接过包裹严实的竹筒,在旁人的帮助下系紧在后背,在驿长心急火燎的催促下,急忙抓紧缰绳飞奔上马,扬鞭飞驰而去。

为了这些荔枝,跑死了许多骏马,累坏了许多驿卒。经过千难万险到达长安时,荔枝依旧清枝绿叶,果实仿佛刚从树上采摘一般。

正如苏轼的《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当杨贵妃慵懒地斜卧榻上,用纤纤玉手剥着一颗颗荔枝时,不知道是否会想起为她辛苦速递荔枝的人们呢?

与其说杨贵妃吃的是荔枝,不如说她吃的是人民的血汗。她也许得到了唐玄宗的万千宠爱。可是在江山与美人面前,唐玄宗选择了江山,三尺白绫赐死了杨贵妃。可怜的杨贵妃死的时候才38岁!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渊是睡了皇帝的妃子被逼造反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18路反王声势浩大与隋争锋,64处烟尘风起云涌抢夺四方,72处盗贼祸患不断,临幸江都的皇帝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在群雄逐鹿的竟争中,李渊凭借根基深厚、兵强马壮而登上皇帝宝座。说起李渊造反的原因,与一个桃色事件有关。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与晋阳宫副监斐寂在晋阳宫喝酒

  • 关于南唐宫廷、民间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赵晓岚在《百家讲坛》讲过李煜,其中也有不少关于南唐宫廷的故事。李煜的爱情故事(根据赵晓岚讲稿整理)李煜在他十八岁那年,走进了他的婚姻生活。他的结婚对象名叫娥皇。这个娥皇是南唐元老大臣周宗的女儿,这个周宗是李煜的祖父李的死党,在李篡权夺位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据《十国故事》上记载,当李还是吴国的幕

  • 我国古代著名的青楼女子又那些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第十位风流道姑鱼玄机第九位花开堪折杜秋娘l第八位吴盐胜雪李师师l第七位倾国倾城陈圆圆l第六位红笺才女薛涛n第五位诗画双绝马湘兰l第四位儒雅妩媚柳如是l第三位针神曲圣董小宛l第二位钱塘旎梦苏小小l第一位巾帼英雄梁红玉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他自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在治国、领兵等方面都非常厉害的人才?他们都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镇楼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吴起出将入相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但是在战国出现专职武将之前,很多卿、士大夫等贵族,实际上都是文武兼任,军政一体。1、管仲:不光是娼妓祖师爷,还是货币战争的先驱者管仲的治国能力,毋庸置疑。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富国强兵,齐国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最早提出华夷

  • 汉武帝为什么要重用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汉武帝本生十分残忍,与酷吏惺惺相惜。汉武帝打陈皇后入冷宫,逼死卫太子、逼死卫皇后、杀死钩弋夫人,舅子兼连襟卫青的儿子也遭横死,武帝与酷吏心心相印。二、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武帝朝虽汉室诸王有所消停,但蠢蠢欲动者仍大有人在,豪强地主仍富得流油、骄横不法。武帝正好借张汤等酷吏收拾他们,以增加税

  • 康熙王朝,周培公智谋过人,战功显著,为何自称为“善败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善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够做到善败的人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栋梁之才,司马懿、韩信、诸葛亮都属于这一类。《孙子兵法》说“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就把善败者的标签推向了赢得最终胜利的高度。所以善败者不但是指挥全军走向最终胜利的将才,而且可以作为心灵之路的锤炼乃至人生处世之道的遵循的法则。所以周培公

  • 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有关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故事,而不是十二棍僧。在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真的存在吗?真相是怎样的呢?“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刚立,李世民出征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时侯唐朝刚建立时,辖下疆土其实很有限,只是关中和河东一带,此时打败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为唐朝首要目标。

  • 元顺帝13岁登基,励精图治几十年,为何却成为了元朝的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元朝皇帝世系传承,是相当乱的。为啥?因为从忽必烈传位开始,就有点儿不正常。在封建时代,帝位传承不稳定,是天下动乱的根源。一、5个不正常的传位过程,造成了元朝的动荡局面。第一个不正常,忽必烈传位给皇太孙。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去世以后,他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直接指定了孙子铁穆耳作为接班人。这骚操作大家

  • 周厉王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周厉王姬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从人们给他的谥号“厉”字说起。简单来说,谥号就是君王或重臣名人死后,能高度概括其功过的一个字眼(后来谥号发展成使用两个字或者多个字),这个字具有盖棺定论的功能。比如说,周朝的开创者姬发谥号为“武”。一个“武”字,就说明他在位期间善于领兵征伐,并立下武功。比如汉哀

  • 八则君主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求贤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跤趾统、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