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你提的是一个比较问题,比较的对象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两个文人谁厉害,要比较谁的知识渊博;要比较两个武士谁厉害,要比较其中谁武艺高强;比较两个帝王谁厉害,当然看谁治国能力强。下面试分析赵武灵王和北魏道武帝拓跋谁厉害:
一,在初期巩固政权中两人能力不相上下
赵武灵王父亲死后,楚秦燕齐四国想趁会葬之机,围迁赵国,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针锋相对,形成赵丶宋丶联盟,贿赂越王攻楚,贿赂楼烦王击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巩固了政权。
道武帝拓跋386年即位,当时北魏四面强敌环伺,想把道武帝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拓跋也是以非凡的能力各个击败了对手,才使政权巩固下来。
在初期巩固政权上两人都干的很漂亮,能力不相上下。
二,在治国政绩上两人都很显著
赵武灵王大胆改革,实行胡服骑射”政策,使赵国强盛。他拓土开疆,灭掉中山国,败楼烦丶林胡二族,辟云中丶雁门丶代三郡,修赵长城等。
拓跋执政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国力强大,对外击败与北魏为敌的草原诸部,成为中原霸主之一。
从业绩看两人不相上下
三,赵武灵王执政的败笔
赵武灵王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即废长立幼。本来己立长子赵章,后来改立赵何,要命的是后来又摇摆不定,对己废的太子章产生了不忍心的念头,哪个儿子也不想仍,这就犯了在选太子问题上的大忌,这是一个身为帝王不该犯的错误。因此,导致自己饿死的悲剧和国家的内乱。
总上所述,我认为拓跋比赵武灵王厉害。
赵武灵王是赵国中后期,赵国君主,他历史功绩是胡服骑射”改革军制,灭中山国,娄烦,林胡。开云中,雁门,代郡三郡,修赵长城,把领土扩大三倍,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北魏道武帝拓跋是北魏开国有皇帝,败贺兰,铁弗匈奴,高车和柔然等草原诸部,然后与后秦,后燕争霸中原,定国号魏,迁都平城。两个人都是在十五岁时登上政治舞台。不同的是,赵武灵王继承的是一个整的国家,道武帝是重新立炉灶,四周强敌环伺,创业难度非常大,他的功业鲜有人能企及。
赵武灵王,赢姓,赵氏,名雍。他十五岁时继位,国际形势非常严俊。他老爹赵肃候在位二十四年,把魏,楚,秦,燕,齐等国吊打,楞是不落下风。赵肃候死后,五国各派一万精兵来参加公葬,趁机图赵。赵武灵王派重兵防守要地,用重金贿赂宋,韩,娄烦出兵攻五国之后,在葬礼上痛斥五国使者后,迅速离开,成功化解危机。
以后,赵武灵王长袖善舞,与燕,秦,韩等国修好,攻齐。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接着,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赵国位于北方,其北部是游牧文化,南部是农耕文化,两种文化存在裂痕。中原军队以战车辆助步兵为主,在平原作战有一定优势,同北方游牧骑兵作战,显得非常不利局面。赵武灵王宣布实行胡服骑射,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脱去汉人宽袍大袖,穿胡服,建立骑兵部队。骑兵快速机动,突击性强,对步兵有摧枯拉朽之优势,提高了战斗力。
赵武灵王依靠这只军队灭中山,娄烦,林胡,把赵国领土扩大三倍。威镇六国建立赫赫功业。赵武灵王晚年犯了错误,遭受灭顶之灾。赵武灵王王后韩夫人生公子璋,立为太子。爱姬吴娃生公子何。后来,赵武灵王立公子何为君,即赵惠文王,自己当上赵主父(太上皇)。赵武灵王封公子璋为代王,想和赵惠文王并驾齐驱。不久又发生叛乱失败,被活活饿死。
拓跋(公元371年一公元409年)是代王拓跋石冀键的孙子,代国被前秦王苻坚灭掉,拓跋和母亲贺兰化回到匈奴贺兰氏避难。寄人离下的生活历尽坎坷。后来在部众拥立下复兴代国(公元386年)。十五岁的拓跋面的四周强敌环伺,连他的叔叔都反对他:三岁犊,岂能重载?竟然用物资资敌。拓跋英明神武,把鲜卑人进行封建化改革,为学习汉人先进农业技术,迁都平城(大同),建立国号魏。
拓跋军事能力卓越,他打败世仇铁弗匈奴,杀刘卫辰(赫连勃勃之父)宗室五千多人。公元391年,拓跋北征柔然,千里越近追击,俘获一半柔然人,迫使其可汗投降。拓跋在参合坡击败后燕军队,后燕皇帝慕容垂病亡。又打败羌人姚氏的后勤。拓跋年少英雄,建立的功业很少有人能企及,但结局也很悲惨。
拓跋年轻时取了小姨贺兰氏为妻,杀死其夫。这在鲜卑人里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拓跋23岁时,贺兰氏生儿子拓跋绍,封河清王。拓跋绍非常残暴,杀人成性,几次受到严呈,父子俩积怨非常深。拓跋绍十六岁时,他的母亲贺兰氏犯了错,拓跋沉于酒色,性格暴燥,把贺兰氏关起来,准备处死。贺兰氏给儿子拓跋绍送信,拓跋绍率人攻进宫城。拓跋闻讯而起,发现弓箭早被宫里内应收走,手无寸铁的拓跋被杀死,年仅三十九岁,一代枭雄凄惨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