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搞分封制真的害人害己吗?分封制背后隐藏的大智慧!

刘邦搞分封制真的害人害己吗?分封制背后隐藏的大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01 更新时间:2024/2/11 1:26:49

刘邦搞分封制真的害人害己吗?分封制背后隐藏的大智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楚汉相争四年后,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天下。面对疆域庞大的汉帝国,刘邦推行了一个争议很大的“杂合型”制度:郡国并行制。“郡”是指郡县制,是秦始皇最喜欢、并在全国推行的制度;“国”是指封国制,又称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经典政治制度。

郡与国并行,一个挨着一个

问题就出在分封制上,要知道,分封制是一个很古老的制度了,如果从西周算起,它已经800多岁了。纵观古今中外各种制度,跟人一样,都是有它自己的寿命的,寿命的多少,要看它与生产力同步的时间有多久。很多制度的寿命不过几十年而已,而分封制持续了800年;800年中,其实只有300多年是好的,其余400多年时间,处于崩溃状态,却是崩而不溃,溃而不死,直接造成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这说明,分封制已被时代抛弃,它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可是,刘邦却依然采用了它。

这是刘邦推行封国制的理由

刘邦先是分封了8个异姓王,之后又分封了9个同姓王。分封完毕,若是从简单的历史脉络看,刘邦与他的刘氏天下似乎陷入了无休无止的麻烦之中:

先是异姓王反叛,刘邦亲自带兵镇压;虽然逐一平定,但公元前196年,在镇压淮南王英布时,刘邦不慎被射中一箭,次年死于帝都长安。

接着是同姓王犯上作乱。这些同姓王也非善类,他们成了刘邦儿子、孙子们的心腹之患,最终酿成“七国之乱”的弥天大祸……

综上,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刘邦搞封国制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历史,真的可以这样简单推论吗?

要知道,经国之大事,绝非儿戏,刘邦会犯蠢吗?就算刘邦智力不足,蠢了一回,那他身边的谋士呢?张良、陈平之辈,萧何、曹参之流,不会给他把关吗?

刘邦

其实,一个国家建立后,实行什么制度,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时的实际是什么呢?当时有两个实际:

第一个实际:生产力发展了,汉民族早已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统治者完全有能力直接统治全国了。换言之,刘邦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以取代分封制。

第二个实际:刘邦出身不好,家族势力单薄,打天下靠的是“丰沛派”功臣及各方势力的鼎力支持。这"各方势力"并非善类,他们只愿做分享天下的诸侯王,并不愿做一般的臣子。比如“兵仙”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东进灭齐之后,他上书刘邦,要做齐王。刘邦恼怒不已,却惧怕韩信势力,只能答应他。像韩信这样拥有重兵的“实力派”还有彭越、英布、张耳臧荼吴芮等等,个个都不好对付,个个都要分封,不分封就可能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所以,在汉朝建立之前,刘邦就已经被迫分封异姓王了。注意,是被迫的。汉朝建立后,又分封了一些。

韩信

很显然,如果根据第一个实际全部实行郡县制,必然要承受第二个实际——各方势力反叛的结果,如此则国家分裂,刚刚统一的局面会被打破,会重新回到诸侯纷争的乱世中去。刘邦能容允出现这样的结果吗?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只能是两者兼顾,既实行郡县制,又实行分封制;在地方势力强大的地域保留分封制,分封异姓王,作为权宜之计,别的地方则采用郡县制。待时机成熟,再逐渐消灭异姓王,废除分封制,统一为郡县制。

刘邦正是这么做的。

郡国并行制推行后,政权逐趋稳定,一直在积聚力量的刘邦感到消灭异姓王的时机成熟了,便从韩信开始,挨个下手,几年时间内就消灭了异姓王,将其封地易为郡县。刘邦用古老的分封制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而且解决得非常好,不能不说,他是个聪明人。

汉武帝彻底解决了难题

不过,刘邦在分封异姓王之后,又分封了同姓王,以对抗异姓王并防止刘氏天下旁落。这一招,留下了后遗症,引发了后来(前154年)的“七王之乱”;“七王之乱”的破坏性很大,但最终有惊无险,汉景帝成功平叛,后来,汉武帝又采用柔道之术——"推恩令"解决了这一难题。

结语:从整体上说,刘邦的“郡国并行制”是很好的,它以不算太大的代价解决了汉初地方势力威胁皇权的问题,使刘氏天下得以维系、壮大,为之后的大汉盛世奠定了基础。刘邦的聪明就体现在3个字:灵活性!不是说一个制度过时了,就永远都不能用了,也不管旧制度还是新制度,只要能解决问题,都可为他所用。

标签: 汉朝刘邦

更多文章

  • 中山靖王是谁?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

    中山靖王是谁?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总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是因此,才得到了一个刘皇叔的称号,而这样算起来的话,刘备也是刘邦的后人,那他怎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人呢?不过这样的话或许就太远了,刘邦的后人那么多,说起来也有些牵强,那任何姓刘的

  • 刘邦多次想杀萧何,萧何是怎么躲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何,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是开国之巨勋,为大汉争得天下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三人也都是后世推崇的偶像,刘邦在开国后论功行赏将萧何立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而张良则自谦请封为留侯,封地为今天的江苏沛县,韩信则先封齐

  • 韩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刘邦为何能轻易将他拿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韩信

    韩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刘邦为何能轻易将他拿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击败项羽,在定陶汜水之阳被众诸侯拥立为皇帝,刘邦即皇帝位之后,曾在一个公开场合和一帮大臣讨论,为什么楚汉相争,最后胜出的是他刘邦?这段讨论结束,刘邦做了总结性发言,在发言中,刘邦补充到,除了众位提出的原因,我认为我

  • 诸多缺点的刘邦,为何能在楚汉之争中获得多数人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刘邦

    诸多缺点的刘邦,为何能在楚汉之争中获得多数人支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地方豪强与六国旧贵纷纷起事,逐鹿中原。秦朝覆灭之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天下诸侯,却很快就遭到来自汉王刘邦的强力挑战,并最终被刘邦所击败。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虽然

  • 揭秘:刘邦西征咸阳是美差还是送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

    揭秘:刘邦西征咸阳是美差还是送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就在楚怀王一干群臣于彭城忙着争权夺利时,两百里以外的刘邦早已离开砀郡,虎归山林,蛟龙入海,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万里征程,目的地是他向往已久,又去过多次的咸阳。早在离开丰邑时,刘邦应该就已经下定了向西远征咸阳的决心。故此他

  • 刘邦初起兵就差点被灭?不是秦军而是亲密战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

    刘邦初起兵就差点被灭?不是秦军而是亲密战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刘邦起兵之后,第一要务是攻城略地建立根据地,以获取钱粮和兵员。一攻胡陵不下,刘邦审时度势,退兵丰邑。在丰邑大败泗水郡监平之后,刘邦趁胜追击,泗水郡监平逃往胡陵,退进城中。刘邦复又追到胡陵城下,再次形成了围攻胡

  • 汉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还写了一篇流传万世的散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文帝,汉朝

    说到千古一帝,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成吉思汗这样的开疆扩土的独夫,但成吉思汗满手血腥,屠城太多,历代鄙视批判者甚多,包括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提到千古一帝,也甚为勉强。但是有一个皇帝,在其生前死后,因为给百姓带来太多的福利,提到强民安民的千古一帝,则汉文帝是第一个必须考虑的人选。汉文帝一生十分关心民生问题,

  • 刘邦到底哪里来的魅力 为什么喝酒总是不给钱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喝酒

    刘邦为什么喝酒总是不给钱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刘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人真的不简单哈,嘿嘿,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刘邦啊是真的挺厉害的,话说刘邦在没有发迹之前在他们那儿喝酒是从来不给钱的,总是赊账,而且年底了别人也不找他要,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

  • 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提拔他的乡下朋友 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汉朝

    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提拔他的乡下朋友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能当上皇帝,并且很快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邦团队有三个当时的绝顶人才,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虽然说樊哙、曹参、陈平、卫绾这些人稍微差了一点,但用好了

  • 刘邦允诺韩信的“三不杀”是什么?为何韩信最后还是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韩信

    刘邦允诺韩信的“三不杀”是什么?为何韩信最后还是死了?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对于高祖皇帝允诺韩信的三不杀。大多出现在演义以及戏曲之中,因此现在对种说法真假程度不得而知,假设刘邦赐予韩信三不杀,吕后最终依旧将韩信杀死,吕后在杀韩信的过程中是否违抗了刘邦的旨意呢?首先张良有没有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