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未央宫:萧何给刘邦建造面子工程?

未央宫:萧何给刘邦建造面子工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1/21 22:56:06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肱骨重臣,是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

汉高祖八年前后,即公元前199年前后,刘邦率军东进,在东垣一带追击韩王信的残余反寇。与此同时,大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在后方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兴土木,在秦章台的基础上营建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故又称西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大约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其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

据史记记载,萧何当年营建的未央宫,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除此之外,未央宫还有前殿、武库、太仓等建筑群。

网络配图

未央宫自建成后,便成为了西汉的大朝正殿和政令中心,西汉历代皇帝也大都居住于此,所以在后世的诗词中,未央宫几乎成了汉宫的代名词,名气之大,远远超过其他宫殿。而布列其中的亭台楼榭,山水沧池等建筑形制,则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如晋愍帝、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曾以未央宫作为皇宫;隋唐时,未央宫则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可以说,未央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之一。

那么未央宫的“未央”因何而来?是何意思?

未央一词,源自《诗·小雅》里的“夜如何其?夜未央。”是未尽、未已的意思。《楚辞·离骚》说:“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此处的“未央”,也是未尽之意。

而在汉代的历史文献中,未央一词除了特指未央宫外,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词同出现,如“称乐万岁,或曰未央”、“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等。“万岁”、“延寿命”是吉祥语,“未央”与它们同时出现,也应包含有吉祥之义。

网络配图

陕西出土的汉代瓦当文字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汉代瓦当文字中,吉语类所占的比重很大。吉语类瓦当又分为:千秋万岁系统、延年益寿系统、长生未央长乐未央系统、富贵系统四类。在长生未央长乐未央系统中,未央通常与“长生”、“长乐”、“延年”、“益寿”等词语连在一起。

这类文字在铜镜铭文中也有出现,如:“长相思,毋相忘,常贵福,乐未央”、“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富贵昌,宜侯王,乐未央”等。

由此可见,在汉代“未央”一词是当时通行的吉祥语,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天长地久”、“万寿无疆”“永远快乐”之意。

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常把“殃”写作“央”,如“是胃又小逆,毋大央(殃)。”而与“央”(殃)对应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中,也有以“央”作“殃”的现象。另外汉《严欣碑》里有“经设三命,君获其央”,《故民吴仲山碑》里有“年寿未究,而遭祸央”等语句,同样是把“央”与“殃”相通。

可见,在秦汉时期,“央”与“殃”相通是相当普遍的。假如未央宫的“央”字通“殃”,那么未央的意思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没有祸患。也应属于吉祥语之列。

对“未央”词义的解释,还有一种是把“未”和“央”分开解释。“未”是指地支之一,为地支第八位,在方向上指西南偏南。“央”则指中心位置,《诗·秦风·蒹葭》有“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所以,“未央”二字合在一起,就是西南偏南的中心位置。而我们从汉长安城考古遗址来看,未央宫正好是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中心位置。

总之,未央宫的“未央”之意,既有可能是未尽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吉祥语,表示无病无灾的意思,同时又有可能单纯是方位词。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初萧何给未央宫起名时,把以上的数种意思都融合了进去。

刘邦平定韩王信返回,见到萧何支持营造的未央宫雄伟壮观,极尽奢华,很是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动荡纷乱,苦苦争战好几年,成败还不可确知,为什么要把宫殿修造得如此豪华壮美呢?”刘邦这话,算是句人话,他的头脑也还算清醒。

面对刘邦的指责,萧何是怎样回答的呢?他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困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正因为天下还没有安定,才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建成宫殿。再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不壮丽就无法树立天子的威严,而且也不能让后世超过呀。

看完萧何同志的回答,不知诸位作何感想?至简以为,萧何这话很不妥。

网络配图

其一,天下未定,就应该以安民为主,与民修养生息。萧何却趁天下未定之时,把未央宫建造得奢华雄伟,显然有违民心,劳民伤财。他的这个说法,不仅逻辑有问题,而且还颠倒黑白,完全是一种趁乱作面子工程的强盗思维。

其二,萧何说他把未央宫营造得如此雄伟奢华,是为了树立天子的威严,不让后世有超过的机会。这是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是务虚不务实。

秦始皇建阿房宫,自称始皇,希翼将皇位传至千秋万世。结果才过十几年,阿房宫被毁,帝国覆灭。这些都是萧何亲眼所见,他难道真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天子的威严,绝不是靠盖几座高大的建筑,做点面子工程就能树立起来的。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萧何助刘邦夺天下 为何萧何越卖力刘邦越忌讳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

    西汉初年,汉高祖与丞相萧何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内在矛盾与冲突。萧何是刘邦的故友,从刘邦起兵反秦开始,萧何就追随刘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刘邦夺取天下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刘邦也对萧何恩赏有加。当天下平定以后,论功行封,群臣争功,一年多时间不能决定。高祖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名列第一,封为侯

  • 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也萧何败萧何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网络配图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并请他辅佐自己,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君臣就此诞生。与姜

  • 历史探秘:萧何、张良、陈平的自保之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何

    萧何、张良、陈平是刘邦身边智慧国过人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他们的功劳毋庸置疑,但是当受到怀疑的时候,都选择了自保,那么他们自保之策谁的最精明呢?一、萧何萧何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但在追随刘邦的过程中,也曾数次因为权力太大而受到刘邦的猜忌。面对刘邦的疑心,萧何不得意,采取了自保之策。1、递交投名状网络配

  • 君臣之道!萧何告诉你什么才叫识时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何

    自古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很出名的一句,今人还很频繁的使用此句。那么,怎么做才真正叫做“识时务”?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人生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1、不愿入朝为官萧何在未追随刘邦起事前,是秦朝沛县的小官吏。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萧何被抽调随御史属官去办事,把事情办得有

  •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

    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贡献,爵位传于后世,故入世家。若是韩信没有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

  • 汉丞相萧何善始善终的秘诀:揭秘一代贤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

  • 揭秘:西汉名相萧何贪污是真的为了贪而贪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以各种理由杀死有功之臣,剩下了他认为是忠臣的臣子,但他依旧对这些人不放心。萧何便是这些活着的有功之臣之中的一位,为了消除刘邦的疑虑,萧何做了一件自己都反感自己的事,贪污,但这贪污绝对不是因为贪而贪,而是因为保命。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

  • 以退为进——萧何是如何避免杀身之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 汉朝第一功臣到底是谁?不是萧何难道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纪信

    刘邦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被刘邦确定为第一功臣。这样分封,是针对生者而言,如果包括死者,那第一功臣的位子或许就不是萧何的了。这头把交椅萧何不坐,谁有资格坐呢?那人应该是纪信。因为,倘若没有纪信,刘邦早已死于非命,还怎么会轮到他做皇帝?网络配图刘邦虽然通过“陈平计”把范增给算计了,但他这阴狠一招并未

  • 西汉刘邦给萧何张良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网络配图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