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什么没有杀张良?张良有何过人之处?

刘邦为什么没有杀张良?张良有何过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1/8 0:49:5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以无人可比的谋略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

然而,刘邦在除掉韩信英布彭越卢绾等开国元勋之后,为何没有除掉谋略超群的张良呢?

其实,除了张良曾经在刘邦危难之际救过刘邦的性命和大汉王朝建立后急流勇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和韩信、卢绾等人不同——不掌权、不爱权。

先来说说张良在刘邦危难之际救刘邦的事情。当初,刘邦和项羽约定好一起进攻秦都咸阳,可刘邦趁项羽在东边征战的时候,私自拿下了咸阳。

当然,这惹恼了项羽。项羽一气之下,就打算把刘邦包了饺子——围而杀之。

然而,还没等项羽动手,项伯便连夜赶到刘邦军中,把这一紧急消息告诉给了张良——张良早些年曾经在下邳救过项伯一命,项伯此次是来报恩。

可是,张良不仅没有自私地一人逃命,反而还把这一紧急情报告诉给了刘邦,并劝说刘邦明天一早去项羽的驻地——鸿门,亲自去和项羽解释一下,化解这次危机。

刘邦也深知就自己目前的实力来说,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

所以,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最终化解了这场灭顶危机。

再来说说张良急流勇退一事:汉朝建立以后,张良因为巨大的功勋而被封为留侯——因为张良最初和刘邦相遇于“留”这个地方。

然而,当刘邦还打算给他从齐地迁移过去三万户人口的时候,张良婉言谢绝了——自己有吃有喝就好,用不着这么多人来养活。

要知道,因为封侯之后土地和人口的问题,很多将领曾经在朝堂上大肆争吵过。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有了地盘和人口,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实力。

三万户人家,总人口不少于15万,仅人头税就是一大笔财政收入,危难之时还可以征发很多士兵。

然而,张良想都没想,就婉言谢绝了。

除此之外,张良身无半点官职,在建国后不久就以体弱多病为由,闭门在家休养,从不主动过问朝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张良不掌握军权,而且也从来都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这一点是他和韩信、卢绾等人最大的区别——对刘邦和大汉王朝没有任何的威胁。

标签: 张良汉朝

更多文章

  •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为何不希望自己国家复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精于谋略筹划,为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刘邦评价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相比萧何出身县曹小吏,韩信一介布衣,张良的血统要高贵的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韩国为相,先后辅佐过五代韩王,是名符其实的韩国贵族。然而张良还没来得及为国效力,延续家族荣耀,韩国就被秦国灭亡了。身负家

  • 鸿门宴后刘邦为何独留张良?为什么道歉一定要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鸿门宴,张良

    鸿门宴,历史上极为凶险的一次宴会,历来都被作为表面上是聚会,实际上心思难以捉摸的代名词。刘邦当时奔赴项羽的宴会,心里也是怕的,不过好在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忠心,项羽阵营的人也有为自己挡剑,可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命。不过,当时刘邦带了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赴宴,可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个,是张良留在了宴会上“道歉”,

  • 张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保住自己的生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

    初汉三杰中,韩信以谋反罪被诛杀,灭其三族,萧何被治罪下狱,只有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吕雉也很尊敬他,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就连他的儿子也被世袭封侯,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张良不仅身份显贵,祖上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在刘邦阵营立下了很多很多不世的功劳,曾经帮刘邦争取了黥布、彭越,还笼络了

  • 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只因张良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张良

    刘邦曾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又说“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刘邦的老婆吕雉十分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张良功虽高,没

  •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秦朝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还是希望光复韩国的,而且也为之做了不少努力,只不过最后并没有成功。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后,张良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以图光复韩国,但毕竟实力有限,他只好先依附于项梁。后来,项梁立

  • 张良曾经策划刺杀秦始皇,为何后来失败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张良

    博浪沙行刺事件,是秦代的一个行刺事件,张良所策划行刺秦始皇之事件,发生于阳武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秦始皇廿九年(前218年),始皇途经博浪沙,随行车队突然遭到一个一百二十斤(约30公斤)重的大铁椎撞击,但大铁椎误中了秦始皇车队的其他马车上,行刺失败,主谋张良祖先五代仕韩,为韩国之恨报仇,几

  •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其为刘邦制定的“暗度陈仓”计策,帮助刘邦取得关中之地,从而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武将靠得是韩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赖张良

  • 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本来打算投奔景驹,结果途中遇见刘邦,因言语相投就没有再改投景驹之意。到了薛地会见项梁后,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王,广立六国后裔,以阻秦军。但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

  • 汉初三杰韩信和张良下场都不好 萧何为什么能够留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张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对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会引起皇帝猜忌,细数历史上那些有声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鲜明的写照,即使帮助其从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响皇帝的权威时,那些臣子

  • 中国智慧故事之张良巧计解危难,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张良巧计解危难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巧计解危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天,刘邦在洛陽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騷,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这句话让刘邦